黄彪
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是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学校和家庭双方要充分认识并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形成双向循环、互促共赢的良好态势。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地处乡镇的百年老校。近年来,伴随着新家庭教育实验的春风,学校从上而下高位审视,从下而上贴地前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乡村地域特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家校合作之路。
全面问卷,精准定向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合作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均衡和文化水平的差异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度也不尽相同。学校作为合作方,不仅需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还要明确家庭缺失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渴望什么。学校在行动之前,精心设计了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反复斟酌修改问卷内容,如你目前感到最为困惑的教育问题是什么、你最希望学校做哪些方面的培训等,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摸底排查。基于所在社区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学校问卷的范围从父母扩大到(外)祖父母和近亲属等,将家庭教育形式也分类罗列,同时提供不同的项目,供家长选填,以便详细地了解家长的真实需求和合理诉求,形成家庭教育问题库,建立特殊家庭教育资源库,为以后系统而精准地实施家校合作项目提供决策参考。鉴于家庭教育的不可预見性和教育问题的生长性,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对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进行收集、统整并上报,开通了家校合作热线,安排专人答疑解惑,小问题及时沟通处理,大问题摆上议事日程,确保时时心中有数,事事行动有度,有效增强了家校之间的紧密性和信任度,为后续的扎实行动和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面访,统一思想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是教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最佳途径,是把握学生个性特征、生活状态和学习动态的主要渠道。如今,由于通讯方式的改变和网络的普及,教师家访的形式也渐趋多样化。但是,走进家庭面访仍然不容忽视,更不可被取代。因此,从学校角度来说,除了区域层面的“千师访万家”统一行动外,学校还提出“让家访成为常态”的要求,经常性组织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家庭。对于一般孩子,通过进门看一看、和家长聊一聊,及时关注他们在家的情况,反馈在校表现,适度进行鼓励褒奖,适当提出要求希望,以争取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对于特殊孩子,除走进家庭之外,还通过向邻居打听,从同学朋友处问询,找培训班老师了解,全方位掌握孩子的真实情况,动态地调整教育方案,给家长提出优化建议,确保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另一方面,从家庭角度来说,为让家长真实知晓孩子在校情况,理解学校工作的目标指向,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学校经常性开展请进来活动,通过家校会课日、亲子运动会、校园故事节等活动让教师展风采,让家长秀绝活,让孩子“出风头”,从而看到彼此的优势,理解合作的要义,既而使各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家校合作中来。
专业引领,行动有方
家庭教育需要引导和指导,但一定要专业。为此,学校积极培育家校合作种子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为家长指路支招。然而,面对家庭教育中的众多困惑,学校不是万能的。在面上,学校充分发挥外部资源的优势,积极联合社区、高校、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基于问卷中家长的实际需求,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制定出系统化的课程,依托家校共育故事坊、家教故事大讲堂等平台对家长进行菜单式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以纯公益的方式寻求家校合作的高效益。在点上,针对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突出矛盾,学校定期通过“家庭圆桌会议”,打破固有的交流通道,让家长、教师和学生直抒胸臆,平等沟通,携手向前。针对留守儿童个体中的突出问题,学校通过“班主任沙龙”“微课题研究”“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形式,内聚名师,外集专家,共同把脉,精准施策,为特殊儿童量身定制可行性方案,并联合家长实施跟踪服务和指导,确保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滞留、不掉队。
典型推介,学有榜样
教育之路是漫长的,家校合作之花的盛开也需要一定的周期,为让家长切实看到“融”教育的实效,学校多渠道树立典型,多平台进行推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以营造互学互惠的良好氛围。一是优秀家长现身说法。学校有不少家长教子经验丰富,教育故事感人,育人实效突出,且背景类别多样。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中的杰出代表走上讲台,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好经验分享、金点子提议,以鲜活的个案引发大家的共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优秀教师亲子对话。在育人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子女的成长质态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与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向家长呈现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校经常请教师代表在家委会议事日作亲子汇报或亲子问答,家委会成员在深受触动之余,也发挥了联动辐射效应。三是优秀学生深情表达。学校创造性地开设了“锦春故事会”栏目,每周邀请优秀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成长感悟,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怀。除了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代表外,学校还特别关注对留守儿童中优秀典型的挖掘与塑造。农村不少学校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处理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育人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留守儿童当中,有不少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家校对话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对话,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唤醒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为此,学校通过“农村小学优秀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课题引领等方式,多措并举培养儿童的自我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并让他们中的优秀代表积极引路,激发起更多留守儿童的内在驱动力,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群体的健康快乐成长,通过榜样引领促进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的和谐共生。
多维激励,汇聚力量
家校合作的动力来自学校,而能否持久深入主要取决于家长。学校综合运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级评定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使学生自我成长看得到、家长支持有回报、学校付出见成效,从而保持双方合作的温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评价激励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除原有的“成长记录袋”“家校共计卡”外,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推出故事勋章:激励大家踊跃参与,留心发现、积极宣讲家校合作中的典型故事,以积分的方式颁发故事勋章;二是制定新“三好生”标准:学校联合家委会,从学校表现、家庭配合、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对原有的“三好生”标准进行修订优化,对家长因为主观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严重的采取一票否决制,对在家校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家长融教的积极性;三是进行年度故事人物评选:学校在原有的评选项目中新增设了故事学生、故事家长、故事志愿者版块,并邀请党政领导、社会名流、教育热心人士、新闻媒体参与颁奖和宣传推介,积极放大典型,弘扬正气,引发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汇聚各方力量,全心构建家校携手、良性互动、螺旋上升的教育新生态。
实践证明,好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同心、同向、同发力。只有精诚携手,精准施策,精心融合,才能带来教育的精彩绽放。面对新时代,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的教育实现由点到面、由单向到多元、由平面向立体的延展,既体现地域特质,更彰显时代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