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教育未来

2019-09-10 07:22张义宝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数字化人工智能

张义宝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简而言之,是让机器来模拟人类认知能力的技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算法”,使得机器与人类相比,在面对外部世界时“耳更聪”“目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更灵”“手更巧”。反观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说,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会改变学校教育的形式和生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给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新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与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生成适合的、科学的、有趣的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让教育充满生机、活力与情趣,推动教育向着更高、更优、更美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工智能下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探索,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满激情的道路上努力向前、创新超越,主动去迎接与开创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前景。

今天的學生,是在数字化时代中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数字化产品,体验到了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捷。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的传统经验上,势必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

人工智能的运用将教师从大量的重复性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更多地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与沟通,以自身工作的创造性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将会更有弹性,更加灵活,会更多地考虑个性化因素。同时,教学评价也将更加立体、多元、客观。在飞速变化的智能化新时代,终身学习也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时代中, 学生培养的关键是“核心素养”,而对教师来说则是“能力提升”。从高考命题就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基于此,近年来,我尝试进行了人工智能理念下“问学课堂”的探索实践,并形成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元认知能力测评工具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我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新视域,我们无法回避,必须正面应对。在教学实践中,我倡导“个个敢问、人人皆学、处处善问、时时会学”的新课堂,建构“启问导标、自学调控、内化反馈、总结反思、问题解决、创意设计”的“问学课堂”四六环节新结构,用“课堂革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以“培养学习者创新”为目标的创客式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将来时,必须从当下普普通通的每一节课开始。

在未来教育中,信息化将从支撑教学转为与教学深度融合。应当让人工智能发挥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核心价值,靠记忆和模仿的教育方式将被淘汰。未来教育模式应是“数字化的存在,模拟化的呈现”。研究发现,人类83%的信息通过视觉来获取,视觉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未来智慧教育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将是教学场景的改变与优化。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但一直无法很精确地实现。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可以说使“因材施教”具备了生产力。在线教育有利于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极大提高了教育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差异化教学,必然是未来教育的一个趋势。

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给我们的鲜明昭示,就是立德树人是第一质量观。由此,我们需要追问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AI”正是汉语拼音的“ai”,而汉字“爱”的拼音也是“ai”,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人工智能的本质就应该是“爱”呢?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教师要具备三大素养,即“爱商”“数商”和“信商”, 如此才能成为依然被学生需要的人。与人类的智商、情商相呼应,“爱商”是教师最核心的情商,“数商”和“信商”是教师最重要的智商。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有责任怀着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心,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成为教育创新的“旗手”,这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数字化人工智能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