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2019-09-10 21:55斯丹梅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时空杜甫李白

斯丹梅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学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在一定的历史框架下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并掌握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重大意义以及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以笔者曾执教的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唐代的诗与画》一课为例,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巧用知识树,整合单元知识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外文明的。每单元各课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理解单元各课内容之间的关联,强化单元整体意识。

《唐代的诗与画》是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的最后一课。我研究了它与前三课《统一的隋唐时代》《繁盛的经济》《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的关系,将本单元知识点梳理为三个板块: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唐代的诗与画”展现了唐代高度发展的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以政治文明为政治保障,以经济文明为基础。基于此理解,我自制了知识树,将三大文明作为繁茂的枝叶,把文学和绘画置于精神文明板块中。在课的复习导入环节呈现知识树,引出新课课题“唐代的诗与画”。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就将唐代诗歌和绘画置于隋唐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时空中,便于从全局上把握“唐詩和绘画”与其历史背景的关联,深刻理解其繁荣的原因。

翻转课堂,构建历史人物和现象间的关联

为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重点,教师可根据新知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已学知识和相近的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在课前围绕重点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实现课堂翻转,这样可使学生更广泛深入地联系特定时空,构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如《唐代的诗与画》第一目是“李白和杜甫”。我注意到学生的语文书本附录里就有《唐诗的两座高峰》一文,详细介绍了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及诗歌特色。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自主探究作业:阅读此附录文章,分别做思维导图,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与诗歌特色。这样课上正式学习时,教师只需结合思维导图简单概括、点拨就行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历史角度理解李杜的诗歌特色及成因,我出示了一张比较表,从生活时期、生平、性格和诗歌特色以及诗坛地位等方面来比较李白和杜甫的异同。因为有课前的自主探究,再加上课上的学习,这张表格学生填起来就不费力了。翻转课堂,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让学生“神入”历史时空

为帮助学生回味历史事件,走进人物生活的历史时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布置教室,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环境。如在学习 《唐代的诗与画》时,为了渲染盛唐气象和唐文化氛围,我在教室的公告板上布置了一些牡丹花,张贴了唐文化的绘画和图片,使学生走进教室时就有一种学习、了解唐文化的欲望。

自编自演历史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活动,也是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历史人物距离的有效方法。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是一段文史佳话,但多数学生对于李杜情谊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事先带领两个学生做了关于李杜友情的探究,并让他们依据历史事实自编了情景剧《当李白遇上杜甫》,我稍加点拨指导。两名同学在上课时身着古装进行表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历史情景剧中插入了能表现李白和杜甫青壮年抱负和志向的名句,并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了李白供奉翰林和被赐金放还前后的思想变化。这比教师单纯叙述更能使学生主动“神入”历史,深入了解李白和杜甫的内心世界与个人遭遇。

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感知

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的历史地图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历史地图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可以使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有趣。如在《唐代的诗与画》一课中,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两座并峙的高峰,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其诗歌特色的不同,与两位诗人生活的时期、个人经历和个性有很大关系。“安史之乱”极大影响了杜甫的一生,对其现实主义诗歌特色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课中我需要提及“安史之乱”,但因非本课重点,不宜费时太多,因此我通过PPT出示地图册上的“安史之乱”历史地图,清楚标示了安史叛军的进军路线、玄宗逃亡四川、李亨北上和唐军平叛路线,再在地图上方添上“安史之乱”的时间和相关历史事件,辅以简单的叙述,就勾勒出了“安史之乱”的大致轮廓,图文并茂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诗人生活的时期与其著名诗作的联系,我听从教研员的建议,用多媒体呈现了自己手绘的时间弧线,在时间线上标出“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时间,以曲线表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并在时间线的上下分别呈现李白和杜甫简单的生平经历和诗作,使学生得以理解杜甫因亲历“安史之乱”,目睹“安史之乱”对国家、人民的影响,才能如此了解民生疾苦,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史互证,关注历史事件所处的时空

史料实证,如将诗歌和历史事实或事件互证,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理解和记忆,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本课的重点之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特色的形成原因和诗坛地位。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了解了一些,但是并不是非常深入。我补充了能较典型地体现李白浪漫主义的一些名句、名篇供学生赏析,并和《新唐书》等史料互证,使学生明白宏大升平的时代气象对李白的自信、大气和昂扬向上的正向影响。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杜甫的诗作是时代特有的产物,它们不等同于历史,但承载着一定的关于历史的信息。师生共读杜甫的《忆昔》《兵车行》《石壕吏》,分析细节,引导学生尽量回到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回答教师的问题。师生共同将诗歌与《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等有关记载对应,感受诗歌是如何艺术地反映历史,承载历史信息的。诗史互证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节。在教师示范后,请学生完成“诗史连连看”题目,使学生迁移知识,练习运用诗史互证方法,在心目中建立起清晰的乱前、乱中、乱平的时间序列和对当时唐朝社会的印象。

图像证史,感知和思考图像表达的历史

图像细致传神,直接有力,用一定的空间来表达时间,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对历史的解释。《唐代的诗与画》一课中,我展示了唐代的一些名画,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唐代中国绘画不断走向成熟。我抓住本课的重点画家吴道子及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设置问题:画中的净饭王和王后为何是中原人士打扮?吴道子将印度人士画作中原人士的服饰打扮有何好处?由此可见当时佛教在中国发展如何,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是怎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想到佛教的中国化、隋唐时佛教达到鼎盛、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大气的时代特点。学生会有意识地回味历史时空,去欣赏和思考画作中的细节,感知和思考图像所表达的历史。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和学校实际,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框架下感悟历史人物的心理,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异同,从而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猜你喜欢
时空杜甫李白
跨越时空的相遇
登高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诗仙李白的归宿
绝句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