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旭霞
摘 要: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文章在阐述金融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提出金融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金融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125-03
Abstract: The focus of case teaching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not just the acquisition of fixed principles and rules. Through case studies, students can gain knowledge more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financ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eps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finan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ase teaching of finance.
Keywords: case teaching; finance; application
引言
案例教學法的起源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朔到古罗马、希腊时代。许多文献都认为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是最早的教学案例形式。但是,教学案例法真正意义上投入教学是在1910年后哈佛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当时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的学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复杂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仅凭教师上课讲授很难被学生理解和应用。这类问题很快就得到了教学老师的重视,于是学者们开始寻找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渐渐发现,结合理论知识配以经典的案例然后提出问题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可以使教学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1918年,这种教育方法正式被命名为“案例教学法”。并由此西方很多国家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研究。三十年代初期,案例教学开始在美国高校中推广使用,且被引入秘书、会计及教师等人员的培训教育中。到五六十年代,案例教学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专业学校中开始使用,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金融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金融学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知识大多为了应试。学生们学到的金融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用处也不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们学习金融学知识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传输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发地选择自己能够理解且想要理解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学生将金融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并且提出一定的方案,必要时可以对他人提出的方案进行反驳和完善。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个人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参与到金融案例分析中来,共同体会金融学的奥秘。
(二)培养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
传统的直接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时常感到金融学知识有点枯燥乏味,相较于直接传授的方式案例教学法使得金融学知识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案例自发主动地去思考、探索。这种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案例后的金融学背景知识的兴趣。这不再像老师直接灌输金融学知识的传统做法,学生们通过自己思考掌握的知识不仅在理解上更为深刻,而且也不容易遗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论。
(三)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融学理论的理解
金融学作为一种数学与经济结合的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其内容需要学生们自发寻找相关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证明某个金融学观点的正确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者,由于金融学知识融入了大量的数学等学科的抽象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金融学知识,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往往就是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多汲取和锻炼其他方面的素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助力启发学生对相关的实际经济生活进行思考,学以致用,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激烈的辩论中,参与者之间往往会碰撞出新知识的火花,增进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的交流。
(五)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育模式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往往生动的教学会带来比较好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浓厚。学生们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兴趣不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老师照着书本或者PPT念、学生就在下面听,至于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到底听懂没有,都得通过最后的测试才能知道。可这往往只会导致学生为了应试仅对测试的知识点进行背诵,到头来学生们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能够独立地运用相关金融学知识以及已有知识储备来对案例进行解读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案例教学还有利于推动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学生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学生也可以给老师提出相关的建议。这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还能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也是教学者和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的过程。为了顺利发挥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为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者必须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案例进行编排和设计。整个案例教学流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确定教学的目标
实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金融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明确和制定教学的目标。案例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和选取,并且结合进行课前模拟演练。切忌案例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大纲。
2. 选取案例
在确立案例教学目标后,要根据基本条件选择适合的典型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契合学生普遍的理解能力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案例需要蕴含和体现主要的金融学知识点。在金融學教学实践中,金融案例非常普遍且繁杂,典型的金融案例可以选取,也可以由教学者自己设计。案例设计环节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学者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教学前要做足准备。每堂课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一场博弈。教学者不能打没有准备的战役。老师应当在确定案例后反复推敲,先要自己熟记于心。把该案例内的相关知识点弄清楚,弄透彻,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够有力地控制教学节奏,减少教学失误现象。老师的课前备课相当重要,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将案例吃透。若是老师自己都没有认真地研究和分析过案例,就直接拿来让学生们讨论分析,那么案例教学过程往往会让老师捉襟见肘,到最后的评价总结也会缺乏客观性。
第二,教学案例及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应该针对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学生们理解该案例的难易程度来考虑。在选取或设计案例时,应当考虑学习者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选取不同类型和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比如,财经类学生的金融学教学案例理应比文学类专业的要难以理解一些,因为案例内牵涉的金融专业知识会多一点。这可以增强文学类学生对学习金融学知识的信心,同时有助于锻炼财经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可就某一金融学经典案例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在原来案例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小案例,让这些案例易于被学生们理解和接受。
第三,金融学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实时性。金融学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在满足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最新的案例。案例本身具有实时性,与学生们所处的现代信息社会相呼应,学生会感觉案例很新颖,与自己生活挂钩,进而对该案例背后的金融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当笔者在讲述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时,选取了“雷曼兄弟倒闭案”,该案例贴近生活,源于大众都能了解到的信息,学生们对该案例具有一定的认识,自然学生们在课堂上会有话可说,从而增进课堂的氛围。
第四,金融学案例教学应该把握度。实践中关于金融学的案例非常多而且复杂,不宜全部照搬照抄。因此,老师在了解金融学教学目标后,可以就案例中一些与所授知识无关的内容进行取舍,达到案例与学科知识相呼应。案例的难易程度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宜过难,太难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但也不能太过于浅显,太浅显就失去了挖掘的价值。
第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PPT等教学设施,使金融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这就可以借助PPT、Prezi等演示工具来导入和演绎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学生们也可以参与PPT的制作。若有学生对某个金融学案例非常感兴趣,就可以鼓励该学生进行PPT专题制作,在下节课进行讲解。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个人的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案例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每次上课前,提供学生必要的文献资料,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其次,学生应该对之前所学的金融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回顾。加深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备案例分析时能够活学活用。再来,学生应当成立学习小组,小组内课前课后都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做足准备,有效地参与案例讨论,充分利用案例教学课堂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课堂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实践教学。《金融学》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使用案例教学法,就必须把握课堂节奏。在课堂实践授课的前期,老师的精力应该集中在比较经典、易懂的案例上,通过老师对案例的分析、讲解和举例,达到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如何通过案例提取金融学知识,如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金融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等目的。到案例教学的中后期,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基础理论知识,简单的案例可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这一阶段,为锻炼学生认识和分析的能力,可以采用相对较复杂的案例。
具体的实施步骤有:老师通过介绍案例背景引出相关的金融学问题——确定参与讨论的对象和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就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进行辩论——老师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和点评。比如可以借助希腊债务危机的案例来进行市场利率风险知识点的讲解。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得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善于倾听
学生在发言时,应该认真聆听,了解学生的思路。并且要为学生维持安静的环境。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思路混乱,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路。
2. 要把握节奏
在进行课堂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效率,老师应当把握节奏,维持好课堂秩序。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在意的细节可以忽略,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探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学者应当及时作课堂讨论小结。小结需要涉及案例相关的金融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金融学知识体系。另外,小结还需要包含学生整个分析过程的思路,简要评析学生进行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思路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清晰。通过这些小结,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3. 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提倡课堂讨论,运用适当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遇到瓶颈,突然卡壳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要呼吁和提倡所有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四)课后教学总结阶段
在每次授课后,老师应该及时进行整理总结。就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思路,分析中的进步性和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思考。并做自身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的是总结,最后对下次案例分析的组织进行指导性总结。
三、金融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不能单纯地依靠案例,更应该将金融学知识融汇其中。有了金融学理论的支撑,案例才具有金融学教学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得出金融学结论才更加具有教学意义。案例分析一般也是根据所要讲授的金融学理论知识来设计和选取。案例教学注重理论指导和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案例教学实践之前,应该保证对金融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有学生们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如果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了理论的教学,那么案例分析就失去了教学意义。若仅强调理论教学,忽视理论和案例的结合,就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教学目的,抓主要的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金融学知识的教学,应当明确使学生掌握和运用金融学基本原理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案例教学。若是将所有的与案例相关的信息都分析一遍,非但达不到突出重点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信息量太多,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得不偿失。这要求金融学案例教学紧扣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难点、重点,应当注重各方面条件对教学目的的契合。
(三)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本土化
国内的许多高校在案例教學过程中,一般多运用国外的经典案例,涉及国内的案例比较少。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最早被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管理课程教学当中。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把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经济学教学中。我国许多高校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多为国外的教学教材。或者是对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本。翻译后的版本其内容会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并且案例涉及的经济理念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关联度不高,对其进行的研究对于探究我国经济运行的意义不大。所以,不应一味地借鉴国外的案例,要保证案例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四)抓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固定的。老师一味地输出知识,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角色定位大大地挫伤了老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金融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进教学风格和模式,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发言环境,让学生有话说且有机会说,老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自己来教学,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老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又有利于学生汲取知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一定要抓好教学双方的定位,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苏立峰.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5(02).
[2]曹慧.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市场学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7).
[3]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4]莫媛.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5]石巧荣.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
[6]陈庭强.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