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中用”教学思想实践浅析

2019-09-10 07:22付民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2期
关键词:民居气候差异

付民林

气候及相关知识应该说是整册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因为气候类型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分布特点以及各地气候特征深深影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基础性关键性地理要素。难点则在于各地气候类型和特征差别明显,需要借助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进行分析判读归纳,并能对比分析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不同气候间的差异性表现。

在地理复习阶段该怎样落实地理知识素养,体现“学中用”教学思想,以便保持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度和课堂的高效?《学中用--气候》一课重点从情境创设、内容融合、资源整合方面优化设计进而教学实践探究。

一、情境创设、知识载体设计做到大背景、小事情

为尽可能多的承载较多种气候类型和差异显著的自然人文景观,亚欧大陆腹地作为主体区域非常适合,结合时事热点本课以《一带一路》为知识的大背景,介绍一带一路的含义和背景,在地图上用蓝色实线和红色实线勾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学生读图清楚一带一路链接了东亚经济活跃圈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圈以及沿途的中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一带一路背景贯穿每块知识探究始终。

虽然背景范围宏大,链接亚欧非三地。但是知识载体却是一带一路沿途植被变化差异,各地典型的民居形式(海草房、碉楼等)和生活方式习俗(衣食住行),都是各地具体的小事情。由小见大,具体的小事情利于学生能敏感的抓住事物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气候特征差异,联系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由远及近,具体的小事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起点,学生学习更有话说,更有感而发!

二、资源选取、问题呈现设计做到高密度、小坡度

地理思维含量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习资源内容的融合整合。例如;本课借助威海、新疆、欧洲三地景观变化和气候类型图有机融合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知识点和不同气候差异性比较方法(年较差和降水量)以及气候类型的判读三方面内容。同样在威海温带落叶林、广州常绿阔叶林和雅典常绿硬叶林比较中融合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年均温和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组合特点)气候差异比较以及气候类型的判读相关知识。高密度整合了宽大白袍、水上市场、早穿皮袄午穿纱、新疆瓜果红而甜、地中海沿岸优质橄榄油一系列學习资源,随着问题探究解决,学生思维不断发散生长。

问题呈现时通过感受植被景观的差异寻求差异主导因素,以及气候差异原因和差异性气候表现,进而总结出气候比较的方法,坡度较小,学生针对植被差异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经过思考启发可以顺利解决问题,提升信心,获取学习成就感。

三、教学实施、启发引导做到大策略、小技巧

气候与植被景观、民居、生活习俗及与农业生产四大篇章活动,考虑到知识生活性,学生能动性主体性特点,学生活动主要通过感受景观差异自主思考寻求差异原因,自主匹配各地典型民居思考民居结构气候特征间关系,举例说明气候与生活的影响(衣食住行),合作探究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农业类型、农作物种类),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教学活动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启而不发、是引导者。学生对于亚热带硬叶林的陌生以及与地中海式气候雨热不同期特点的关系感到困难,老师适时拿出了学生见过的冬青树叶,一块观察树叶小而硬特点,对应气候水热特点,学生比较加以思考较为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困惑难点该怎样有效帮助他们启发思考思维?实物观察或者生活现象联系应该是个突破点。

当然,一节课堂除了情境创设、资源内容整合、教学策略选择等要素外,还包括及时追问、及时抓取生成资源深化延伸,及时给学生以评价反馈进而激发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等。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时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设计有梯度有层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学会等待学生思考思维发展,以及资源融合整合实现课堂内容瘦身增高提效。

猜你喜欢
民居气候差异
相似与差异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