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标签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019-09-10 19:25李莉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摘 要: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或越轨行为不是行为本身的特质,而是社会对该行为作出标定或反应的结果,控制犯罪的机制也是导致个体犯罪的原因。这一学说颠覆了过去传统犯罪学理论的认识,而心智尚未成熟青少年作为潜在越轨对象,其越轨及犯罪更应该得到审慎的对待。

关键词:标签理论;青少年犯罪;越轨行为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犯罪学理论,在西方犯罪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标签理论认为,不存在天生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社会中的重要个体把个人行为标定为犯罪行为,同时行为人也被贴上了标签,在被社会反复强化标定后,个人也逐步接受标定结果。这个理论试图说明人们在初次的越轨或犯罪行为之后,为什么会继续进行越轨或犯罪行为,从而形成犯罪生涯。

一、标签理论的研究回顾

标签理论通过社会学、心理学来论述了犯罪发生的原因。标签理论与大多数犯罪学理论将犯罪原因归结为犯罪人或者社会不同,标签理论的核心观念是,犯罪或越轨行为不是行为本身的特质,而是社会对该行为作出标定或反应的结果。

标签理论最初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认为在人际互动之中,人们赋事物特定的意义,将这种事物符号化并据此做出行为。标签理论沿用了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方法,然而,相比符号互动理论纷繁复杂的理论支流,标签理论整体而言是条理清晰的。标签理论不仅沿用了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方法,而且其直接运用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和观点来发展自己的理论。

在标签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国外的犯罪学家是通过罗列命题的形式进行概括,如克拉伦斯在分析、比较标签理论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将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归纳为 9 个基本假设,富兰克林·威廉斯三世和玛里琳·麦克沙恩将标签理论的要点归纳为十项。而在我国国内,学者则是通过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标签理论进行总结,因而,对标签理论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犯罪是以司法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反应系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所构建赋予人们特定行为的属性所产生的;第二,正是由于贴标签的行为才导致犯罪的发生;第三,这种贴标签的模式反而会助长犯罪的更多发生;第四,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社会反复强化标定下,行为人逐步认可这种标签。

二、标签理论的特点与不足

标签理论将研究重点从犯罪人转向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重要他人,包括教师、警察、邻居、父母、朋友等,转向控制犯罪的机构,探讨这些控制犯罪的机构在促成犯罪方面的作用,强调了规范的相对性、行为的形式性、标签的重要性。

(一)在规范的相对性上,标签理论学者认为,任何行为从其固有的性质来看都不是犯罪。

所谓犯罪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越轨行为的定性是通过社会中的重要个体出于维护统治需求所决定的,而这种规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和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或不同歷史条件有关。

(二)在行为的形式性上,确认越轨行为是具有一定形式的。

犯罪的定义是人为所赋予的,而在社会确定为犯罪行为的原因上:正如贝克尔所说,社会团体通过制定那些违背它们就会构成越轨行为的规则来创造越轨行为,并且将那些规则适用于特定的人,给他们贴上局外人的标签。

(三)在标签的重要性上,个人被贴上标签后,标签会对他个人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越轨标签上,一个人被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周围的人们就会依此标签来识别他、对待他,周围人们的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反过来强化标签,从而使他做出更多的越轨行为。

(四)在标签理论的不足上,标签理论没有看到隐藏在各种规范产生过程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

三、标签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犯罪的手段变得越加的复杂,大到2004年的马加爵案到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小到少年21天撬车130辆 混江湖2年被捅3刀不愿回家到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青少年犯罪范围是如此的普遍。

其中不可以被忽略的是,社会公众对于某些青少年的不公正对待,给其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使其在有意或无意中,成为了正常社会大家庭中的局外人。关于贴“标签”的过程,莱默特曾经指出:每个人实际上都会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以一种越轨的方式行事。这类行为中大部分是暂时的、出于好奇的、微不足道的或者是易于掩饰的,这种大量存在而未被发现的越轨即所谓原初越轨。原初越轨是未被当局任何人认出,因而也未受惩罚的越轨。这种越轨是人人具有的。

四、标签理论对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为了防范青少年违法行为的产生,保护其健康成长,学校、政府、司法机关之间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

政府在进行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和改造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家人进行鼓励或帮教等措施,以改变他们脆弱的经济条件 和复杂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家中的青少年多鼓励和关爱。

学校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的阴影和认识的误区。对于青少年来说鼓励和关爱对于其人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标签青少年,一样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接班人,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爱,不仅有助于他们 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也有助于未来社会的更加和谐与文明。

在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不仅要在定罪量刑上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选择适用不同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诉讼程序。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这是因为,对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进行处罚只是手段,教育保护才是目的,而对不同性质的案件适用专门的诉讼程序,则是教育保护青少年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呼吁完善我国青少年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牧.新犯罪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江山河.犯罪学理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李莉,1997年出生,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大学法学本科在读生。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
试述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原因及必要性
浅议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网防护教育手段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