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玲
摘 要:学龄前儿童喜欢跳、钻、爬、调、滚的动作,这些幅度大、过于喧闹的体育游戏会使孩子变得浮躁,更不利于注意力的持久。如何让热闹,不好控制的的户外体育游戏安静的进行,让孩子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磨练自己的耐力,使孩子变得专注认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设计一款游戏,可以使活动中孩子的动作反应速度、手腿肌肉的力量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合作、创新意识,那真是一举多得。为此,我专门根据我班孩子设计了《跳竹竿》的户外体育游戏。
关键词:注意力;专注;本土游戏;节奏;协调控制能力;规则意识
一、活动描述
(一)前期准备
利用前期已有经验,让孩子们掌握好(X X XX X)的简单节奏,并配合大声诵读(开 合 开开 合)然后教师准备8根直径10厘米,长度200厘米的竹竿,分别在竹竿的两头固定好同样大的旺仔易拉罐,便于孩子么们握竹竿。
(二)开始游戏
将幼儿分为4小组,把8根竹子两两结合放在地上(竹竿两头各一名幼儿),要求幼儿在敲节奏时不要碰到另一组幼儿的竹竿。教师利用节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下面的游戏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尝试游戏
(带领幼儿进入场地)把幼儿分成小组每人尝试一遍后,和幼儿讨论怎樣配合竹竿跳的方法是科学的;为什么有的孩子配合节奏能顺利跳过去,而有的孩子脚会被挥动的竹竿夹住而无法跳过去(集中注意力才能通过);有的孩子很小心为什么还是不行(还要控制好节奏,节奏和竹竿配合才能顺利跳过去)。
涛涛小朋友是这批孩子中身体壮壮的小朋友,在游戏时,只见她一边跳一边在小声的读(X X XX X 开 合 开开 合),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很顺利跳过去,小家伙圆圆的笑脸写满自信。老师一直认为身体壮壮的她完成游戏有一定难度,没想到这孩子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身体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也不差,顺利完成游戏。而玲玲是个小巧的女孩,平时舞蹈跳的不错,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都很好,老师觉得她玩起这个游戏应该得心应手,可快要出来时她的右脚就被挥动的竹竿“夹住了”,重试几次仍然一样,这应该是注意力不够专注的问题。所幸的是她并没有懊恼,吐了吐舌头调皮的笑了,一个豁达的女孩!
(四)提高游戏难度
在相同规则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孩子们掌握技巧后,速度逐渐加快。但当两组比赛时,为求速度有的孩子开始犯规。柳媛媛是个心思慎密的小女孩儿,几次跳后速度越来越快,一看旁边加油的小朋友们脚被竹竿夹住了,罚下场的时候认真的看着同伴的动作,若有所思,应该是在反思自己的失误吧!有了再次上场的机会后,这个女孩一脸认真,每次都是从容的跳过,最后纯真的眼神中流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老师没想到她小小的年纪也懂得了总结、反思、坚持、超越……我想这应该是游戏的意外收获吧!
(五)增加游戏色彩
加入古诗、儿歌和歌谣,孩子们还想到从不同方向、同时两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跳和竹竿交叉跳来增加难度。游戏进行到两个多月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熟练快速的跳过去。但是因为孩子们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之季节的原因孩子们又穿上了棉衣,动作还是看起来敏捷但感觉却迟钝了,特别是挥动竹竿敲节奏的小朋友,天气变冷,手也不灵活了,一不小心竹竿就掉了。所以争议就来了:到底是谁没有集中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老师想到了在每次活动前,全体师生一起为运动场跑三圈儿,在跑的同时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手”也跟着暖和起来,孩子们对这个方法也很满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又不甘满足与现状,他们自发的按照歌谣来跳竹竿。所有的孩子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玩法。在游戏的同时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又是一个意外地收获。
(六)抓住教育契机
给孩子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谣,再次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孩子们能够一边朗诵十个一边念儿歌跳起来,例如:(小兔|住在|小木|屋| 他的|邻居|叫|小猪| 小兔|晚上|睡不|着| 都怪|小猪|打呼|噜| 小猪|去了|姥姥|家| 小兔|夜里|急得|哭| 你问|小兔|为啥|哭| 他想|小猪|打呼|噜|)当然还可以更换其他有节奏的儿歌、古诗等等。看到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虽然兴高采烈,但依然专心致志,井然有序,我焕然大悟:谁说我们的孩子不够专注?
二、活动反思
(一)游戏是一面镜子,释放孩子天性
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组织游戏活动,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应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充分观察了解幼儿动作水平发展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幼儿都有主动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游戏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天天小朋友。这是一个家教甚严的孩子,个性活泼要强从不服输。他很少犯规,可难免失误,当小伙伴指出他的错误时总要狡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教导他:输赢不重要,你怎么做的才重要,你那么聪明下次一定会成功,要舍得放弃一次。后来这个要强男孩的家长反馈说孩子没那么拗了。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孩子在游戏中受益会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二)选择游戏材料注重实用性
材料需要丰富但不是要越多越好,精美、崭新的材料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吸引眼球,但是这样投入过大不说,幼儿也只是拿着看看,既担心会弄坏,会因为玩具太过完美而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没有了探索的欲望和需求,也就没有了探索的必要,久而久之对游戏就失去了兴趣。所以即使是丰富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象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和意义。而案例中对于农村孩子熟悉的竹子经过简单造型后变成孩子最爱的道具,一物多用的启迪自然根植在孩子的心里,激发孩子想象力。
(三)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引导者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调整、应答,是老师在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幼儿的游戏者、支持者、合作者、分享者、记录者,做到平等、关怀和宽容。本次游戏进行的许多环节,都是孩子们自己要求的,教师只是引导者,游戏后期的规则制定、难度提高全部由孩子们自己研讨、自己做主。
本土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幼儿园,资源丰富,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本土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愿我们的本土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