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山文化产业园现有资源,在提炼蒙汉民族乡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打造独具内蒙古民族与区域特色的“蒙俗汉韵乡土文化休闲产业园”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南山文化产业园乡愁体验模式提供建议,以期促进产业园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南山文化产业园;乡愁体验;模式路径
南山文化产业园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中部,城关镇南侧。构建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蒙俗汉韵乡土文化休闲产业园”,既尊重了产业园现有资源和市场形象,又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能够凸显出园区的特色和使命。
一、區位条件分析
(一)地理区位
南山文化产业园位于和林格尔县中部,城关镇南侧,北纬40°18′53″-40°22′13″,东经111°47′51″-111°52′51″。沿国道209与蒙牛工业园、盛乐博物馆相连。胜利路延伸段的建成,将该旅游区与呼和浩特市区的距离缩短为36km。
(二)交通区位
南山文化产业园所处的和林格尔县为交通要道,位于呼包鄂“金三角”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和林格尔县紧靠内蒙古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呼和浩特,距白塔机场仅60公里,距呼和浩特火车站仅50公里。大准铁路(山西大同—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横贯和林格尔县南部,公路客运以209国道和209省道为主要干线,辅之以和托公路、和凉公路等支线,全县交通便利,内外联系快速便捷。
(三)历史文化资源
和林格尔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以鲜卑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土城子遗址为代表的古城文化、以杀虎口为代表的西口文化、以农耕民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剪纸为代表非遗文化等,均具有较大的传承意义和开发价值。另外,和林格尔县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草原茶叶之路”文化厚重辉煌。据考证,自古代至近代,和林格尔是晋北经由呼和浩特、包头通往蒙古草原的三条“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挖掘、整理“草原茶叶之路”驿站文化,对和林格尔县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建设现状
(一)建设规模
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64亩,总建筑面积为14716m2。现主要开放项目有:东篱书院1640.00m2,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1718.24m2,民具博物馆2395.00m2,南山艺术展厅439.00m2,组装型牛角雕生产基地300.00m2,大学生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028m2,宝贝河畔餐饮中心272.00m2,文化活动中心632.00m2,民俗窑洞727.00m2,民俗平房232.00m2,宝贝河畔住宿服务中心951.00m2,廿家主题驿站45000m2,廿家民俗街6000m2。项目总投资7521.43万元。
(二)建设内容
园区建设项目有:东篱书院、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民具博物馆、南山艺术展厅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产业园区建设缺乏特色;接待水平低;功能区建设零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等不良现象。特别是在产业园区开发初期,建设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明显。有些功能区虽然在开发前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规划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含量过低,或是对产业园区只进行了局部规划,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规划。产业园区休闲项目的主题模糊,无法依据这些主题进行特色项目的策划。规划项目主体设施单一,对市场开发、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等研究不详,规划可行性不够科学。
三、发展战略
(一)创意引领战略
积极培育文化休闲新业态、新增长点和新消费热点,通过定位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等,全面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园区发展平台,推进南山文化产业园后发赶超。
(二)精品发展战略
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浓郁的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差异性强、体验丰富的文化休闲精品。将产业园特色资源转变成精品,整合发展要素,突出南山文化产业园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形成系列精品项目和龙头产品。
(三)项目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大项目、大品牌带动产业园区实现大跨越、大突破。建立健全产业园项目体系,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强化落地。开发建设“城南旧事”科技体验馆、东篱国学堂、和林格尔风情街、“蒙娃”游艺园等一批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精品项目,引领产业园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强化产业园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四)文旅共兴战略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推动产业园文旅融合。利用旅游在消费带动、产业带动、价值提升、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旅游带动文化休闲消费集聚,高效解决产业园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市场化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谭丛.文创产业跨界融合下的河南中原文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7-8.
[2]朱海翔.关于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以宁强县循环产业园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6):41-47.
[3]杨博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演化路径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17):55+64.
[4]陈晓艳,方婷.乡愁旅游动机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以高淳慢城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4(04):104-112.
[5]屈桂春,陈麦池.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地乡愁体验——以安徽桃花潭古镇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4):99-104.
[6]张朝.乡愁旅游引导下的美丽新农村建设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6-03-09(C02).
作者简介:
谢晓敏(1994.09-),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