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要:在培智学校中多为中、重度智障学生以及自闭症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差、认知水平低,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都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要把这些智障学生数学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一、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智障学生数学兴趣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教与学,同时也应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在课堂上,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会让智障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有效的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特别是对于智障学来说,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枯燥,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和维持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巧妙的引入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当智障学生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数学课上加以解决时,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一)游戏吸引法
在教学中,利用智障学生好动和好奇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低段年级10以内加法时,教师给学生观看带来的玩具彩球,两手分别拿数量不同的彩球,让智障学生猜一猜教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彩球。学生一听猜迷,感觉非常有趣,纷纷主动喊着、跳着猜。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神秘的将手打开,他们非常兴奋的数出了彩球的个数8颗,这时教师接着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你左手有5颗,右手有3颗,合起来一共就有8颗。”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感兴趣的猜谜游戏引入课堂,再利用玩具本身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从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神秘的情境,让智障学生自己一步步思考获得数学知识。再如,在教授中年级认识简单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使用大型积木,和学生玩动物搬家的游戏,每位学生扮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分配给每一位同学不同的搬运工作,每人要将所搬运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房子,在比赛过程中比一比谁搬得又多又快。他们在游戏中既学习了形状知识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实际操作的情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教师先进行10元面值纸币以及简单纸币兑换的基础知识,然后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交互式问答。可以问学生10元可钱以购买哪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假如给你10元人民币,你打算购买什么?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各种整数形式的实物标价牌,让学生用纸币进行随堂实物购买,模拟购物的过程。目的是使抽象的数字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在教授上下左右这一内容时,教师为让智障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概念,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交通信号灯的排列让智障学生通过信号灯竖排、横排不同的排列方式体验上下和左右,将生活中的体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
(三)生活实践法
除了从智障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外,引导智障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智障学生的的生活经验极其匮乏,教师应因地制宜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以便把学生很少的生活积累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中的内容直接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生活情境。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识时,除了以课堂教学这一方式教学外,还可让学生练习模拟购物,带领学生到现场去购物,让他们会看货架上的标价、会拿真实的人民币购物,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把课上模拟演示的情景在超市中充分实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将课上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能锻炼智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很好的引导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在超市购物的同时,让智障学生对人民币有一种感性认识,在实际购物中还能够积极的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样不僅能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会灵活处理生活中所要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智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
二、巧妙的课堂练习,让智障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智障学生一般化的教学练习对他们学习知识的巩固并不十分明显,他们需要教师为他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特定性的练习。这种有针对性、特定性的练习既能使智障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发展智障学生能力。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发育水平和智力结构的差异他们获得知识的速度慢,需强化,又由于智障学生意志力差,缺乏自我强化练习的毅力。为此,突破这种情形的方法并不是像普通学校那样,只要通过重复练习就能达到学习效果,而是针对智障孩子的特点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场景设计练习内容。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给智障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图形,以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让智障学生通过分类、配对等活动辨识图形。还可找一找身边的形状,并将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图形指出来。随后利用视频,将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形状加以演示。当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可以用生活的方式加以展示时兴奋不已。最后,教师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找图形,这样不仅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提升了智障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另外,改变练习的方式也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认识“<”、“>”时,教师利用学生易懂、上口的顺口溜将大于、小于符号进行区分。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语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记起来快捷,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反复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让智障学生体验不同的练习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数学乐趣。
三、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
儿童的思维过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的阶段,而智障学生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针对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使课堂内容更能体现形象、逼真,从而变呆板为生动,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化的教学语言通过动画形式呈现给智障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生硬呆板,也绕开了智障学生刻板的思维结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展了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玉.善用生活化教学提升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效率[J].华夏教师,2016(8):23-24.
[2]黎耀斌.提高弱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0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