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更多地指出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可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学的关键。而教学情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趣;合作;交流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这标志着孩子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孩子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孩子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孩子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教师应做好角色上的变化,要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我深受启发,下面就如何让孩子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学习数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孩子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小學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实验教材上,选取了与孩子生活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素材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孩子“认数”时,可创设一幅庆祝教师节的情境图,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数字1—5,再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数。在教学“统计”内容时,可以选取文具、玩具、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利于孩子进行操作;再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小灰兔从山羊公公家里把白菜运回家和小白兔帮山羊公公拔萝卜的具体情境,从而观察列出连加连减的计算式题,学生通过仔细、有序地观察,构建了连加连减的概念,也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学生学得比较积极、比较主动。这样教师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另外,实验教材上还有许多卡通图案,例如:豆角、茄子、菜椒、萝卜娃娃等等,这些图案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些小动物的作用,让孩子爱看、愿学,同时也能养成阅读书本的好习惯。
二、让孩子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数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领略数学美的真谛。例如:在教学13-5等于几时,我们常见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做减法,想加法”,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既可以一个一个地减,13、12…;又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5=5,5+3=8;还可以把5分成3和2,13-5=13-3-2=8,也可以想5+8=13,所以13-5=8。学生通过各自的交流,了解了13-5的多种算法。这样,学生在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上,还安排了让孩子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活动,如: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想一想、读一读等栏目,还提供了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孩子拓展了探索的空间。如教材第一册在让学生认识了“加法”后,教材“想想做做”安排了一幅生活情境图:5个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背景有树,树上有小鸟,地上有花,空中还有飞翔的小鸟。请孩子看图说出几道加法算式,这样通过孩子各自的观察、探索、交流等活动,可以使孩子更好地体会加法算式的意义。
三、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学习
低年级小朋友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新课程教材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了素材,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材设计了蜜蜂采蜜的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各自飞到自己应采的花上(每只蜜蜂身上有算式,每朵花上有数字),像这样一个游戏练习,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孩子戴好头饰,开心地来做这个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再比如学习了20以内的认数后,可采用卡通图画来设计猜数游戏,采用对话的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中开展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孩子独立思考,也有利于促进孩子合作精神的形成。
总之,新课程的启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重新学习,敢于挑战,不断探索,创设切实可行、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用心去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孩子在新的课程改革浪潮中快乐自主地学习、健康的成长,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