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背景
2016年10月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申报了“十三五”规划《幼儿园“童本”课程+互联网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被确立为重点研究课题。课题选题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以幼儿园“童本”课程PDCA循环系统的管理和资源为重点,促进教师在“童本”课程设置、选择、评价、实施等方面进行提升。希望探索多种交互学习的模式以保障幼儿园课程的全面落实。
目前,该课题已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过程,急需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全面接手该课题研究的武汉常青阳光园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三项研究目标和三点研究内容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讨论及设计。此次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家长卷2套,分别涉及两个板块的调查问题:课程与互联网运用。教师卷共有12题,1~5题属于课程调查问题,6~12题属于互联网运用调查问题;家长卷共有14题,1~5题属于课程调查问题,6~14题属于互联网运用调查问题。前12题两套问卷是一样的,家长卷增加的13~14题主要是针对家长对于互联网运用态度的调查。
考虑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家长的操作习惯,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教师卷调查人员主要是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家长卷调查人员主要是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的全体家长。2017年11月14日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分别将调查问卷的二维码分享给全体教职工和各班家长,调查问卷的时间从11月14日16:00到11月15日20:00。因为是网络问卷调查,所以回收份数即为发放份数。此次教师卷回收52份问卷、家长卷回收405份问卷。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理解。
2.了解參与调查对象的网络使用习惯及对互联网运用的态度。
3.了解未来互联网作用于课程的趋势和方向。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家长及全体教职员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法中的网络问卷形式,分为家长卷和教师卷2套问卷。在自填式问卷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是采用标准的词汇,而且每组调查对象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问题,所以不存在调查人员在解释中出现主观随意性和诱导性,避免了应答者的偏见。而且使用网络问卷可以使调查对象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数据的真实性。问卷采用单项和多项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家长卷13题中设计了按条件跳转到不同链接的功能,使得问卷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四、调查内容
1.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家园沟通的方式。
2.幼儿园课程内容及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
3.调查对象的上网习惯、时长及对互联网引入教学的态度。
五、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与家长这两个双主体在课程的观念上是一致的,家园工作有实效
本套问卷第一部分关于课程的问题有5题,分别涉及对课程的认识、课程的内容、关键因素及对现有课程的满意度。其中第1题关于“影响幼儿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一题,家长和教师分别有94.57%和 96.23%的人选择了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高度一致,说明家长并没有把帮助幼儿发展的任务完全推给幼儿园,也说明幼儿园实施的家园工作和宣传教育是有效的,幼儿园的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另有50%以上的家长和教师认为教师素养、幼儿园课程、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说明了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绝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就能决定的,幼儿发展一定是基于孩子自身、家庭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推动的。
第2题关于“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什么”,课题组将家长的选择和教师的选择进行了对照(见表1)。
从数据的排列,我们不难看出除了兴趣活动、游戏活动、科学探索是家园的共同选择外,有一项数据是非常有倾向性的。88.15%的家长选择了认知启蒙,这说明家长还是非常看重知识的传授,这和当下的整个教育环境呈现出的问题是十分匹配的,而且在大班年龄段尤为突出。而79.25%的教师则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一日活动,这也说明阳光园教师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日生活皆课程。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以教师很明确一日活动的重要性。
第3题:你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什么(见表2)?课题组也将家长和教师的选项进行了对比排序,结果发现两个主体的选择惊人的相似,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到了一个空前的高
度,而“英语”排到了倒数第二,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园所前期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用中华传统经典来滋养中国的孩子”是大势所趋。
第4题是关于两个主体对幼儿园现有课程的满意度的调查(见图1)。家长中62.72%和教师中55.76%的人选择了前两项,那么我们来看看后面三项的数据,选择“比较满意”的分别是30.12%、32.69%;选择“一般”的分别是6.17%、9.6%;还有0.99%和1.95%的选择了“不满意”。出于对幼儿园课程的全面科学性分析,我们对于后三项的数据一定不能忽视,这有可能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课题组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可能是 :1.对现有幼儿园课程的宣传不够,致使两个教育主体对课程了解不够;2.家长或部分教职员工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程度不够,所以直接选择了后三项之一;3.有可能家长或者个别教职员工就是不认可幼儿园现有的课程,他本身认为的课程是另外一套模式。但由于是网络问卷,所以无法对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所以也无从去验证我们的分析究竟对不对。
第5题“您认为影响幼儿园课程
质量的因素有什么”(结果见表3)中,排在前面的两项内容排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调查的两个主体都认可了“教师执教能力”和“家长配合”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其课程执行力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构成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要素包括课程的理解能力、重构能力、基
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
施能力。作为教师,对于课程的预设、执行及有效评价就是一个PDCA质量循环系统,其最终影响的就是孩子的发展。
表3中,对于家长选项中的“课程管理”则放到了最后,其中不乏这样几个原因:1.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不清楚是如何开展课程管理的,因为这对于家长来说有点遥远;2.家长认为幼儿园课程管理不重要,只要班上的老师有经验就行。而教师选项中“幼儿兴趣”一项被排在最后,这是有点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因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幼儿兴趣为前提条件的,那么这一排序也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参与调查的人群不仅仅是教师,所以是不是其他岗位的教职员工或者教师本身也认为幼儿兴趣并不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课程设计是不是出了问题,究
竟应该以什么为导向来设计课程?是幼儿年龄发展需要应该学习的知识还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知识?
(二)互联网广泛进入幼儿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让互联网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
问卷中6~14题均为互联网运用的态度调查,其中第6题有95.8%的家长和100%的教师选择了前两项,说明了大家对于技术力量走进幼儿园是不排斥的。那么如何运用互联网助力教学、用什么方法来呈现,就需要结合后面的调查题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第7题是关于家园沟通方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家都比较倾向于面对面交谈,分别有83.46%的家长和88.68%的教师选择了此项。而在当前使用频次最高的网络互动方式上有37.53%的家长选择了“网上单聊”、20.49%的家长选择了“班级群聊”;
有37.74%的教师选择了“网上单聊”、30.19%的教师选择了“班级群聊”。这一數据提醒我们今后在群聊对话框可以发些通知、温馨提示之类的广而告之的内容,而针对个体情况的反馈则应选择单聊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护家庭隐私又可以更有针对性。另外调查表明有33.83%的家长和32.08%的教师选择了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家园互动手册”,这说明此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课题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改进“家园互动手册”,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人性化,提高纪念和珍藏价值。选项“打电话”一栏反而排在了最后,这也是互联网改变家园沟通方式的一个最有力的佐证(见图2)。
另外对于上网时间的调查显示:有87.16%的家长和75.47%的教师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而且家长和教师最喜欢获取资讯的途径分别是新闻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另外结合第11题,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在3~5分钟的等待时间会陪孩子、看新闻、聊天和听音乐。同时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用多媒体给孩子听故事和听音乐(见图3)。那么结合这几个问题,我们是可以找到互联网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媒介和途径的。
同时在选择“是否希望孩子通过网络来参与游戏互动”题目中,有53.58%的家长选择了“是”,虽然票数过半了,但是选择否的家长占到了46.42%,究其原因不外乎:1.担心网络信息不健康;2.担心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幼儿园在引进互联网的同时应该如何将对孩子的危害降至最低,发挥互联网的最优化作用,这是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六、思路与对策
(一)以互联网思维来建设童本课程
阳光园在课程建构过程中秉承“童本”的教育理念,以“爱、知、乐、善”为培养目标,力求让孩子在童本课程中浸润成长,那么如何使“童本”课程具象化?这就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建设。
1.专注童本,以“幼儿至上”的
理念进行顶层设计。
既然园所“十三五”的课题研究的是将课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那么我们就应了解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互联网思维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是“用户至上”,也就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那么作为幼儿园,我们就应该“幼儿至上”,在园所环境打造和设施设备的采购、摆放,课程的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深度了解幼儿,从而建立幼儿及家长对园所的认同感,形成阳光的童本品牌。
阳光“童本”课程力求培养阳光的孩子——爱运动、知礼仪、乐探究、善合作。2017年阳光园申请了一千万的基础建设项目,从园所环境着手,为幼儿创建体能馆、绘本馆、茶文化室、瓷空间等各种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多功能室。为了助力教师成长,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园所也为教师建设了课程资源中心、心理咨询室、阳光漫空间、录播室等多种教研配套室。同时,为了满足未来教育的需要,阳光园以“十三五”课题为切入口建设的“智慧校园”项目,将为孩子、家长和教职员工打造一个智能化、融合化、个性化的智慧型校园。
阳光园的“父母学堂”会不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学堂活动,我们还邀请部分家长代表一起走进武汉经济广播的直播间,与全省1+8城市圈的家长一起探讨育儿经;伙委会邀请家长代表一起走进阳光大厨,了解阳光食育文化;学前教育宣传月,家长和孩子一同游戏,回归快乐童年。在阳光园,家长和我们互为伙伴,共同筹谋孩子的发展。
2.发展特色,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园所文化传播。
2015年至今,课题组陆续在实验园和阳光园建立了慕课学习圈,利用这种最受教师欢迎的方式进行片段式分享和学习,形成继续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了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课题组搭建了网络资源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实验幼儿园上传备课素材9917个,阳光幼儿园上传备课素材2000个。实验园和阳光园各完成了12节和16节的“最优学习活动”录像课,到2018年6月,课题组陆续将其上传至阳光园App资源库。
阳光园目前已有省市级3个名师工作室——何磊名师工作室、何磊创新劳模工作室、焦婷名师工作室。目前3个名师工作室共有成员单位30余个,成员700多人,两个工作室在武汉市学前教育资源平台上共上传课程资源3200个。为了创新工作室管理模式,阳光园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工作室的管理和运作。在微信平台进行“读读书吧”的语音读书沙龙、在QQ平台进行工作室年度工作介绍等。从2015年至今,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与武汉经济广播联合打造的“名师空中学堂——家有好爸妈”栏目,已经播出67期节目,听众覆盖湖北省1+8城市圈,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近距离和名师交流。
2014年课题组出版了《幼儿园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书,通过情感激励管理模式增强园所管理的活力;通过自我实现管理模式创建学习型团队;通过综合艺术管理模式打造园所品牌文化。同时课题组还建立了以《幼儿园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书中提及的“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为基础的童本网络幼儿评价体系,教师和家长同步上网对幼儿本学期的发展进行评价,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了解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的缺失之处,为制订下学期课程计划提供参考数据。评价体系按教师70%+家长30%的得分比例自动统计班级评价的结果。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家长在3~5分钟的等待时间会陪孩子、看新闻、聊天和听音乐,同时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用多媒体给孩子听故事和听音乐。而且目前我园很多班级都会选择不定时转发一些5~7分钟以内的小视频给家长或者幼儿看,从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方式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网络工具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和便捷,所以今后课题组将会筛选视频的长度和内容,选择7分钟以内的与教育相关的视频定期发送,这样也可以将父母学堂的广度进行拓展。
(二)共享资源,优化和提升教师发展
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技术和资源把教与学、教与管的互动打造成一个闭环(如通过实时评价形成教与学的及时互动),整个技术路线就是促进教学改进和技术改进的PDCA双循环路线,基本思路就是在网络上再现教学场景,然后通过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方式进行网络教研和互动,最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前期课题组已经完成了28节录像课,后期课题组将完成100节录像课并上传至课程资源库。在上传资源的同时,课题组也将会把资源按五大领域分类,并组织教师对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进行专题式教研活动,通过这种微格教学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直面教学中的问题,起到快速诊断、不走弯路的效果。
课题组还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建立网络教研学习平台。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开展“模仿秀”,寻找相互间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教师们还可以进行菜单式的个性化学习,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比较偏好的领域进行个性化学习,用网络教研的形式来补充日常教研活动,减少教师频繁集中、无效教研的次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教研的效率又会更有针对性。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对于家长来说更是显得高远,如何让幼儿园课程具象化、操作性强,这就需要运用互联网工具及技术进行融合与优化,为未来数字化、智慧型校园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罗克曼编著.付晓光译.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涂子沛.大數据[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何磊,张新洲,徐启建.幼儿园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