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推动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9-09-10 07:22:44姜晖
成功密码 2019年6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信息化教育

姜晖

摘要:虽然县域信息化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教师的信息素养急待提高。为了迅速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应当以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为推手,通过“名师带学科”促进学科信息化发展,并以多元化方式推进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通过电子备课的制作和应用强化、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利用网络多种模式探索教师创新力的提高。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信息化;教育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各级教育部门正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城乡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提升,多媒体及网络教学遍布各乡镇教学网点。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提升的前提下,要真正做到有效地把这些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首先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这场教育变革中的主导作用。县域教育中,在大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创客教育、STEAM教育、智慧课堂等教育模式认知和使用不够的情况下,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县域教师大多数正经历从不会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到会用,但不能活用巧用的阶段。为了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大环境中让县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我们以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为推手,在县域内以“名师带学科”的模式分以下四个步骤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应用。

一、整合优秀教师资源,搭建名师工作室

整合优秀教师资源,搭建名师工作室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第一步,也是起步阶段,称之为“搭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发展,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才能够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师。目前,大部分城乡中小学都实现了多媒体进课堂,一体机成为学校主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宽带接入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各中小学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使现代化教学的硬件环境有了可靠的保障。硬件条件虽好,可教师整体信息素养并不高,导致设备运用率不够或运用效果不佳。面对这种困境,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提高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强师提质”工程,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名师工作室建设,在全县创建各学科县级名师工作室,选拔一批省、市知名的学科教师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并从各学校挑选一批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热爱教学和勇于创新的教师作为工作室主要成员,实现有效整合区域优秀学科教师,搭建好推动县域信息化发展的大平台。

二、以点带面,多元化推进技术应用

以点带面,多元化推进技术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应用阶段,称之为“用技术”。

名师工作室是多元化推进技术应用的推手。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是工作室成员的示范引领者,在工作室负责人的指导下,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研究,结合本县域教育教学特点,学科特点以及教师实际现代化教学应用水平,研究和制订信息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名師工作室应有更宽松的运作环境和有更灵活的运作方式,要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是名师工作室开展各项活动的有力保障。在制度的有效保障下,各学科名师工作室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多元化推进技术的应用。

以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推进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必须有一个既好又稳定的教育网络平台,虽然目前教育类网络平台有很多,但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最适合教师的。每位教师都有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账号,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使用范围不广,这与平台的可操作性及教师的使用信息习惯有关。为了更好更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选好、选准教育网络平台,养成教师使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习惯,更容易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通过培训,教师能熟练运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之服务于教学,这是名师工作室推进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

以“名师带学科”送教下乡,推动技术的应用。在名师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示范者和推动者。名师工作室团队通过精心设计打造,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深入农村中小学,把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传播出去。

在线“互动教室”实现名师教学共享,推动技术的应用。通过在线“互动教室”,名师工作室所在学校的名师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送视频到各帮扶学校,实现名师教学信息共享。利用“互动教室”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学校的教师受益。

三、推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推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第三步,也是融合阶段,称之为“提水平”。

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主要体现在备课和上课环节。

电子备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必然手段。电子备课既体现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又展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所以提高教师电子备课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目前,县域教师的教学课件大多是从网络直接下载的,教学中因课件原因影响教师展现教学个性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比皆是。针对现阶段县域教师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电子备课只能分阶段稳步推进。

首先,鼓励教师个性化电子备课。各中小学校已安装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些教师仍然把一体机当作黑板使用,唯一不同的是不用擦黑板了。一些学校在检查工作时要求教师上交纸质备课本,造成教师干脆不用课件上课。因此,在推进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对电子备课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教师使用电子备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上课实际需要制作电子备课稿,同年级和同学科的备课组可以将大家的电子备课教案适当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实行集体电子备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特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各学科教师组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可根据年级和教材的不同情况,组建集体电子备课团队,利用寒暑假制作成套、成系列的电子备课专辑。专辑制作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到各学校学科任课教师手中,征集大家的意见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开学前把修改稿发布到网上,供所有县域学科教师下载使用。作为过渡阶段 ,为了让不熟悉信息技术的老教师也能顺利运用电子备课资源,可以把电子备课稿打印成册,方便他们使用。

汇集学科教师集体智慧,打造符合本区域教师教学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初期将花费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随着不断地深入推广,这将为今后的使用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使用效果日趋明显。为了进一步强化集体电子备课的应用,要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带领大家深入到各学校运用集体电子备课教案开展信息化教学,探讨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断优化,通过实践转化成效果,从而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创新能力,助力现代信息化教学

提升教师信息化创新能力,助力现代信息化教学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第四步,也是创新阶段,称之为“求创新”。

在信息化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一些教师将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脱颖而出,提升他们的信息化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快速推动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此时,名师工作室成为强有力的助推剂。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具有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擅长于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精于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所以在名师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创新意识。

为了深入信息化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要在线上线下对教师开展信息化创新能力培养。线下可以由名师工作室聘请省市教育技术专家开展培训、送教下乡,也可以将乡镇学校教师集中到名师工作室现场进行培训。线上可以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全方位开展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名师工作室安排专人分别负责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的交流管理,制作培训微课,发布信息化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信息及技术推广,指导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不断创新。

在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推动下,有更多的教师实现信息化教育从意识的转变到强化应用,最后上升到主动探索创新。结合县域信息化教育特点,利用“名师工作室”推进县域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是信息化教育2.0时代初级阶段的一种手段,如何让县域信息化教育跟上信息化教育2.0时代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19:24:57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名师工作室与教研组效能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