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修华
摘要:如何借助略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一、找准略读课文位置,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二、根据略读课文功能,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根据文前提示,精心设计探究任务。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自主学习
“强化阅读能力培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种编写思路。该阅读体系,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类阅读有机地整合在教材之中,使之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以略读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找准略读课文位置,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顾名思义,略读课文不必像精读课文那样,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文本细读。精读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是学习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是运用阅读方法。前者着眼于“学”,后者着眼于“用”。学,是基础与保障;用,是巩固与发展。教师务必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不管是“学”,还是“用”,教师都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每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都要树立方法意识,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习得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掌握一些基础的、重要的阅读方法。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编选的课文主题是“触摸自然”,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那么,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草原》《丁香结》等课文时,就要围绕这个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读《草原》,要由眼前的场景联想到自己相似的经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读《丁香结》,要由“花之结”联想到“心之结”,从而引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思考。这两篇课文主要是“学法”,在接下来学习《花之歌》时,则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法”,用来阅读这篇略读课文,借以巩固相关的阅读方法。
二、根据略读课文功能,组织学生自主阅读
略读课文关键在“略”字,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简略地讲甚至是粗略地讲。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学,让学生多和文本对话,多读、多说、多练;二是精心设计核心性的主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方向,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小说专题单元,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阅读《桥》和《穷人》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小说的情节、环境,并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去感受人物形象。那么,教学略读课文《在柏林》时,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回顾阅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来阅读《在柏林》。可以这样设计核心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小说出现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这些人物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交流、分享,要求他们从情节与环境描写中,来感悟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并进行畅所欲言地交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切勿进行过多讲解,而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地表达,突出其主体地位,以彰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根据文前提示,精心设计探究任务
精读课文的后面都设计了若干道练习,教师可以围绕练习来把握教学目标,并设计核心性的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如何设计好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略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进行把握與设计。因为略读课文后面没有设计任何练习,只是在课文前面设有关于文章主题与探究任务的“导读”。这个“导读”对于学生把握课文主旨及探究方向至关重要。教学此类课文之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前面的提示,弄懂其意思,再围绕提示中提出的任务进行自主阅读,通过潜心默读去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巩固之前习得的方法。
比如,教学《青山不老》,教师可以根据文前的提示,围绕“奇迹”和“条件”来设计探究任务——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老人创造的奇迹的?这些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你是如何理解“青山不老”这个题目的含义的?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瞄准了课文的重点,凭借它们完全可以驱动学生的自主阅读。而后,再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分享,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提升学生思想认识。至此,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总之,教学略读课文,教师务必认清目标,给予学生自读自悟时间,少讲多练,以期巩固学法,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街道王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