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019-09-10 15:19邓焕仪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邓焕仪

【摘要】: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地方。尤其是小学阶段,此时学生的道德品质正在养成,正是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正确培育的时候,小学老师有必要担起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担,对小学生开展正确、适当、合理、科学的德育教育,包括课堂德育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 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 家庭教育

一、课堂德育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无数先贤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儿女应引以为豪的文化财富【1】。所以,在小学语文或思品课德育教学中,都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和唤起他们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觉。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伦理思想的重要构成内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在文言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提炼出“仁、义、礼、智、信”中的道德伦理思想。

例如,在文言文《杨氏之子》和《陈元方候袁公》最后一课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转为德育教育。这两篇文言文都体现了杨氏之子和陈元方的机智应变,机智对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如《杨氏之子》故事情节简单,但语言却幽默有趣,故事中孔君平看到杨氏之子端上来的杨梅联想到他的姓氏,故意逗孩子“此是君家果”,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却蕴含深意,杨梅的“杨”和杨氏之子的姓氏是同个字,意在挑逗你们本是一家。杨氏之子听出了孔君平话中有话,于是机智对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对答不仅蕴含了孔君平的姓氏,而且还以否定的方式对答,正显示出杨氏之子对答的婉转礼貌、机智幽默。这不仅体现了古代道德伦理思想的“智”,而且还蕴含着“仁”和“礼”。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将杨氏之子对答的婉转礼貌、机智幽默告诉学生,在最后一课教学中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明白杨氏之子的机智和礼貌体现在哪里:同学们,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机智吗?不少学生都作出肯定回答。我再问:杨氏之子的机智体现在哪里呢?有不少同学都举手回答:孔君平看到杨氏之子端上来杨梅,就故意逗他说“这是你家水果”,杨氏之子听后从孔君平的姓氏中联想到了孔雀,对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是否婉转礼貌呢?同样有不少学生举手回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很礼貌,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孔君平。直接回答显得语言生硬和没礼貌,否定的方式回答听起来比较婉转,所以杨氏之子的回答很有礼貌。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将故事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杨氏之子的机智和礼貌是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的,不管是和长辈交流,还是和同学们交流,我们都应该做到机智对答,又不失礼貌哦!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内,还应该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还应该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塑造自我,提高道德素养【2】。

例如,每学期我都会组织班级参加2-3次街道社区活动,在一次街道社区举办的“我爱我的社区,我为社区清洁做贡献”活动中,我与街道社区取得联系,并获取街道社区支持,以班长和劳动委员带头管理,各小组组长协助的组织班级学生参与该活动,每个学生都为社区街道清洁作出了努力,劳动委员及各小组组长在我的引导下,为每个小组都清晰划分了工作,班级共划分成4个小组,1个小组负责打扫街道垃圾,1个小组负责将垃圾收集到指定地点,1个小组负责为出现油污和脏水的地方进行清洁,1个小组则负责提水。通过此次参加街道社区卫生清洁工作,让学生们感受到清洁工打扫的辛苦,有效培养了他们不乱扔垃圾和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为了让该品德深深刻印在学生们的心中,活动结束后我还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此次参加街道社区卫生清洁活动的心得体会,并在下堂课中让学生将所写的心得体会上台与大家分享,并再次告诉学生们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热爱劳动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要持之以恒。

三、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非只有学校一方的责任,家庭同样也是重要的责任方,学校老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家长则要做到协助老师工作。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但往往刚刚形成的良好品德、道德观念会在家里和社会2天的时间中化为乌有,被一些家长错误观念和社会不良文化弱化和抵消,轻则导致学生刚刚塑造起来的正确品德、道德观念荡然无存,重则导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朝着畸形方向发展【3】。所以,教师应和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在每次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之后,将开展内容通过微信群或者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每个家长,并让家长延续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家继续对学生进行延伸的德育教育。如在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社区卫生清洁活动之后,我将此次活动内容告知家长,并引导家长在往后每周周末时间让学生参与家庭家务劳动,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孩子到乡下参加农活,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品质。并让家长引导学生在家不可随便乱扔垃圾,吃过的东西要扔进垃圾桶,饭后要主动帮助妈妈收拾碗筷等,让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家长得到延伸教育。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项心灵建设工程。在此项工程建设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包括学校老师、学生的家长及学生自己、社会人士,每个人都应该为培育新一代生力军具备良好道德品质而付出努力。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教师是引导者,家长是辅助者,社会人士是支持者,學生则是参与者,每个人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协助教师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许艳玲.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2):10-12.

【2】 郑东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195-195.

【3】 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1):80-81.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