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忠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重要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从小抓起,为以后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大重要内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自觉学习课本内容,做到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等,使老师讲课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小学高年级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投入学习中。同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是爱玩的年纪,老师如果配以图文或者以游戏的模式来教学,效果将更好。例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倍数的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开展“跳七”游戏,说到有七和为七的倍数的数字时要喊过,这样的游戏即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形式,利用得好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布置需要预习的内容,并将问题标出,上课时老师提问题,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自行发言,不会的问题可以汇报给老师,由老师解答。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第二天带到课堂上,小组交流求出每个人做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再不会就可以咨询老师,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性
小学高年级学习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如果此时教师讲课气氛沉闷,无聊,学生更容易走神,教师讲课事倍功半 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为学生们营造良好氛围。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是什么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存在于学生身边的三角形,并进行提问,发现越多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科技的发展,促使教学与科技融合。科技使教学形式增多,多媒体技术,网课等等的出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讲,并且写板书,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但是多媒体的出现,不仅老师可以少写板书,而且多媒体上能更好的呈现更多的视频,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变得活跃,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随之得到提高。
5.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在摆脱教师走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起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与总结,给予学生奖励或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 及时改正,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路上走得长久。
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这种提问题的意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知识。在提问过程中,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觉得不合理或不正确,也不能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7.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身的“危难”情绪,所谓“万事开头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的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遇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让学生自行行成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在班级里找出学习自主能力较高的学生,公开表扬,让学生之间讨论或向榜样请教,互帮互助,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8.小结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动性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增强学生學习数学的热情,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其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十分重要,教师应丰富课堂形式,例如,小组合作,用多媒体教学等等。最后,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并及时总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国家的教育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邹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
[2]张惠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