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顶欣
这次的中美贸易战,提醒了很多中国鞋企,必须持续学习如何走向价值链的高端。
中国鞋业40年来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鞋业厂商赚快钱、热钱的机会越来越少。
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和服装办公室的数据,2018年美国鞋类产品进口总额增长9.1%至262.2亿美元。其中,进口自中国的鞋类产品额达138.9亿美元,占53%;排名第二的越南为61.6亿美元,占23.5%。目前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鞋子98%都是在国外生产的,数量达到平均23.5亿双/年,其中近70%来自中国,使鞋类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第5大类别。
美国政府5月10日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上调25%,清单包含多项鞋类制品。世界与中国鞋业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不管对外贸鞋企还是对内销厂商都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力,部分企业前景更将受到威胁。
美中贸易战火延烧,中国大企业纷纷拿出战备方案将付诸实施。为分散风险、降低冲击,制鞋“三雄”宝成、丰泰及钰齐,今年不约而同扩大非中国区产能布局,其中又以越南、印尼及柬埔寨扩厂最为积极。
对今天的很多鞋企与零售商来说,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在保证日常经营活动的周时,还需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所思考并未雨绸缪。企业应该结合国内和新兴市场机遇,不断创新产品和模式,在新环境下去谨慎试错。
这次的中美贸易战,提醒了很多中国鞋企,必须持续学习如何走向价值链的高端,而非盘踞在价值链的底端。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在本次中美贸易战中受到的冲击小,因为有相对较高的价值优势;而那些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壁垒低、替代性强,处境自然很困难。因此,企业决策要有大局观,更要有敏捷决策能力,需要不断塑造和重构新的核心能力,来抵御外界的变化。
任何一種的忽视、蔑视系统性变化,都可能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若完全不采取措施、不防患于未然,很可能会被未来重创。但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技术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号召力,使得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再只靠价格,这对中国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