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锦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当前初中政治教学面临了诸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对其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面对现存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端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初中政治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实践应用
初中政治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而这种学科本质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于是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突破政治理论多,难教学的瓶颈,化难为易,确保教学质量。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以故事讲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给学生直观的场景和深入的学习感受,提高学生借助案例分析理论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理论知识,运用知识影响自我思想,指导行为,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而初中政治的教学效率与其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将案例教学法与初中政治教学相结合,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案例教学法通过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引入与政治课题知识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在理解案例、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消化理论知识,最终反过来利用理论知识说明案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2]。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具有切实可行性,在引入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导的作用,遵循引入案例具有针对性、实践性、运用性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案例的探讨中,并适时引入政治课本的理论知识,确保师生在交流探讨中形成良好的教与学互动,最终将初中政治课堂推向新的高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3]。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2.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案例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案例,是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充分准备,才能更充分地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最大化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比如教学《教师伴我成长》的内容时,由于该章节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常见的师生相处案件,详述各种相处的交流细节并进行剖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借用“某学生与教师之间矛盾”的案例,全面地从事件的分析中告知学生,学生产生矛盾的出发点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受教师教学建议,而教师出现矛盾的出发点则是让学生更高效学习,为日后的学习成长铺路。如果学生能够从师生矛盾时间的出发点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相处中存在的问题,就能为处理好师生关系打好基础。关于《教师伴我成长》教学案例引入,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是基础,要合理选择案例,则可通过日常教案积累,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等渠道获得更多角度关于师生相处之道的报道,寻求多个角度或不同出发点的案例。案例给学生的呈现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如图片、视频、故事讲述等等,要丰富学生倾听案例和分析案例的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高效地融入其中,提高主观能动性地去思考案例引出的问题和相关的政治知识。
2.2适时插入案例,保障教学效果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入案例进行讲解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为了引入案例而应用案例的情况,案例的应用不具有“适时性”及“合理性”,这样往往会导致低效的后果。因此适时引入案例对案例教学法应用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学《承担责任》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适时性可体现在近期现实社会发生了诸多新闻事件上,如“各大型企业只招收忠信毕业生”等微博热门话题,将学生对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热门话题的关注度与兴趣点转移到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利用热门话题适时带入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被调动探讨的热情,对做诚实守信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有全新的认识。再比如学习《财富中的法与德》时,教师可将不少学生家长喜欢观看的江西卫视节目《金牌调解》的视频引入其中,如其中一个“作为商人的一家之主不纳税,遭仅13岁儿子告发”的案例,学生从故事性强的视频画面中体会到法律与品德之间的权衡关系,在探讨当事人13岁儿子优良的品德中获取政治知识。
2.3结合小组合作,深入分析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教学课堂高效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无论任何学习科目,分析问题都应成为探究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引导教学,让案例教学法形成问题型或任务型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利用学生合作学习之间互动产生的乐趣,推动案例知识的探讨与总结,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合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环境,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案例,探究案例,總结知识点。比如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屈原的案例,首先为学生深入地讲述屈原面对楚王不接受爱国主张,导致国土沦丧的结果,最终投江自尽的结局,要求学生在分组中通过分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屈原无奈投江自尽的信息内容,以竞争抢答的方式进行补充,从而在互动的问答中更深入地体会到屈原的爱国情操。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给小组学生自行查找案例的任务,要求学生制作成文,将其引入到课堂讨论中,借各种典故证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深入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极高的契合性。案例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借以分析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生消化吸收的效率和能力,让学生由案例分析掌握理论知识转变为借助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的学习能力,才是最大程度实现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价值体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巍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教育,2017,11(6):116.
[2]赵兆忠.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新课改中的应用[J].江苏省教育学会,2013,11(3):66-67.
[3]马明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11(8):41-42.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全州县咸水镇白竹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