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章嗡
摘 要: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是1379.53万辆和1,364.48万辆,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是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新能源产销量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我国汽车产销量己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条需要大量兼备过硬专业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的支撑才能够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在逐年扩大招生。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能培养多少学生,而是能培养出什么素质的学生,中职学校在保证人才数量的同时,要着重关注人才质量的提高。对目前中职学校在培养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课程设计,授课方式以及教师队伍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中职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人才质量
一、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有1592.5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有300多万。根据资源配置条件,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本地行业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责任。
前些年,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依旧供不应求。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市场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已得到缓解,甚至已经出现人才产能过剩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才技能过于单一,资源配置不均衡。比如说,具备生产装配技术的人才很多,但是汽车后市场和新能源相关技术人才就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所以中职学校教学要根据自身问题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一)课程设计的问题
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最初制定专业课程的时候,主要是以汽车维修业和汽车生产装配依据来设定的。此外,相应专业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与现代的技术脱节,如《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门课里主要课题依然还有早已经被淘汰的化油器发动机。这样会造成诸多弊端,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受限制,不愿意去钻研额外的专业技术。
(二)授课方式的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对近代兴起的职业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现在中职汽车专业的授课方式大多是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忽略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发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培养汽车装配工人简单了,而是培养能够适应整个行业市场多元化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教师队伍的问题
教师也是影响着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技术人才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生专业技术学习的问题上,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做到紧跟市场变化而变化,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有部分人有汽车维修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什么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如果没有专业实操经验,消极参加企业实践学习,无法准确的引导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学习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以下提出三点建设措施。
(一)多元改革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的制定一定要避免重复单一的技能实训,结合现代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增加相应专业技能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训课的比重,让学生多到企业实地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汽车后市场急需既会维修,又懂营销、钣金喷涂、美容、改装、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人才。所以增加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更有利于汽车专业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二)错位培养学生,掌握最新专业技能
專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对汽车行业市场的前中后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楚他们将来从事本行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思考从“要我学什么”转变成“我想学什么”。紧跟时代步伐,固本求新,顺应趋势,错位培养,面向汽车行业的多个领域,促使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三)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的高和低往往决定他们的学生专业技术的优与劣,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学习。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技术水平的教师带头做好专业建设,组建一支能学习、能突破、高技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加强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汽车专业教学系统,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为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后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保障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丁豪.浅析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J].青少年日记,2015年,第2期.
[2]万明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3]陈昌健.汽车维修企业管理[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作者单位:柳州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