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实现的原因分析

2019-09-10 07:55汤力
高考·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问卷调查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改革,意图实现指导方针由“双基论”向“三维目标”的转向,符合世界潮流。在“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导致其贯彻落实不彻底。本文基于在云南省某重点高中开展的问卷调查,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理论与实践结合四个方面,梳理相关内容,进行原因分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问卷调查;原因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于2004年颁发实施,2017年迎来了重大修订。十余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地生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伴随着这一进程不断得以实现。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正如钟启泉指出,“如果说‘双基论’是应试教育的理论温床,那么‘三基论’(三维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1]但不可否认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和矛盾,既包括理论层面、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短板,也包含在教学实践中“水土不服”的现实问题。笔者在云南省某重点高中就这个问题完成了一次问卷调查,基于教师及学生的视角编制并发放了不同的问卷,通过对获得的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出影响“三维目标”实现的原因。

对云南省某重点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基本实现了有效覆盖,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师问卷方面,该高中共有10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在位的8名教师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学生问卷方面,按照在校文科生总人数428人发放,在任课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成功回收了397份,覆盖率为92.8%。经过筛选,其中有效问卷为361份,比例为84.3%。教师及学生问卷均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及少数可以开放回答的问题。

经过对收集到的结果进行梳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阐释。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一)教师对“三维目标”缺乏理解认同

对大部分教师来说,要转向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从“双基论”到“三维目标”,教学指导方针经历了一个跨度很大的变化,但在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中,教龄高、资历老的占到很大一部分,根深蒂固的习惯难以改变。况且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不同,担负着思想改造的重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实现的要求很高,正如余文森指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目标。”[2]教师只有从思想上首先转变,教学实践才会有起色,但能够成功实现转变的是少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37.5%的教师认为“三维目标”的内涵难以被充分理解,要依靠其指导实践难上加难。

落实“三维目标”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没有出现“立杆见影”的效果,还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是教师们动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师们以高考成绩为“指挥棒”,但“三维目标”对于高考成绩的提升效果难以明确,87%的教师认为落实“三维目标”与现行高考成绩的评价方式有很大冲突。到底是抓好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选择落实结果不确定的“三维目标”呢?相信大部分教师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变化较为敏感

在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双基论”的语境下,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和超然的地位,学生则相对弱势。在“三维目标”的语境下则有很大不同,强调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发展。部分教师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课堂讨论不太感冒,而学生也对教师的引导态度和方式存有不满。在学生问卷的调查中,只有37.1%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方式给予肯定,而提问是最主要的课堂对话方式之一。

(三)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三维目标”的要求

在教师问卷中,87%的教师认为实现“三维目标”,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远超“双基论”,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想要教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对“00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了解,要对新鲜的事物有充足的好奇心,要对时事政治足够敏感。实际情况是,被调查的教师中,62.5%有十五年以上的教龄,要求教师充分更新知识体系有相当难度。在开放式问题中,部分教师表示自身的知识结构“赶不上趟”,听不懂学生的一些日常用词,难以在课堂上有效沟通。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足以贯彻“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教师比例非常有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往往“捉襟见肘”。“三维目标”强调采用合作探究、自主活动的教学方式,但在学生问卷的调查中,60%左右对其应用不满意,部分教师对如何应用这两种教学方法缺乏概念,既不掌握理解,也不愿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去尝试。有一部分教龄高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板书,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水平偏弱,制作不出质量较高的PPT课件。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

(一)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偏低

“三维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学习兴趣的提升,但调查发现,仅有7%的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自己最喜欢的课程,还达不到高中历史课的四分之一,这个巨大差距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教师们反思。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是学生们主动、充分参与其中,学生们如果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那“三维目标”也难以落地。调查显示,课程及教材内容是影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因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并没有优势。

(二)学生对不同部分的课程内容重视程度差异大

调查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最感兴趣,发现45.7%的学生选择生活与哲学部分,23%选择政治生活部分,19.4%选择经济生活部分,文化生活部分仅有11.9%的学生选择。在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文化生活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好。这种课程内部的“偏科”现象,极大影响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容易造成“三维目标”实现的割裂。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只有11.4%的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成绩水平的自我评价中,有60.1%的学生认为个人成绩一般,8%的学生认为个人成绩差。这说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自我学习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这也是在文科课程中存在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现象。

(四)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不够重视

在调查中,学生被要求对“三维目标”各维度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第一位选择“课程学习体验”(即“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只占19.1%,是其余两个维度的一半左右。47.1%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影响考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开放性问题发现,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够重视,更寄希望于课后死记硬背。

三、教学环境层面的原因

(一)教学指导方针转型滞后

教师们努力按照“三维目标”变革教学,但现实困难不断涌现。有的教师明确表示:不知道目标评价如何界定,通向“三维目标”要分哪几步走,每一步走到哪里才算完成?”教学指导方针只是说明“三维目标”的大方向,但未说清如何测量各个环节的实现程度,缺乏量化标准,对实际教学也缺乏指导意义。

(二)教学评价方式对“三维目标”缺乏支持

在调查中,75%的教师认为“三维目标”较“双基论”更符合教学实际,87.5%的教师同意“三维目标”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幫助。但有教师直言不讳指出,“课时、考试、内容上存在矛盾”,也有学生指出“首先要应付考试,然后才能谈人生”。高考是“指挥棒”,但其考查方式偏向于“双基论”发挥优势,基础扎实才有望考高分,知识点记得牢才能答题。正如有学生指出“总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没什么帮助”。教师在落实“三维目标”上的投入难以反映到高考成绩的提高上,部分教师认为要对学生负责,在落实“三维目标”上“走过场”也就不奇怪了。

(三)“三维目标”的精神实质没有在教材中充分体现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十余年,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都认为教材有亟待完善之处。有教师认为“教材面面俱到的编写应该改变,保持教师对教育的激情有利于更好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本身没问题”。对教材发生的变化,有教师指出“逻辑体系更加混乱”、“个别地方逻辑不严谨,提法欠妥当”。学生中也有不少反馈意见,有学生认为“教材编得不棒,教师强行让大家听懂,教师比较累”。推进“三维目标”应该对教材内容精简优化,促使学生减负,提升学习兴趣,花更多时间在形式灵活的课堂教学上。实际情况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负担,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原因

(一)“三维目标”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较为突出

“三维目标”理论本身有待完善,有学者就认为:“新课改‘三维目标’在理论上相当混乱。”[3]在调查中,50%的教师认为“三维目标”理论与教学实践脱离,对教学的促进效果有限,对学生帮助不大。62.5%的教师认为按照“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很困难。在调查中,教师普遍认为“三维目标”落实难,理论脱离实际,如果硬要按照“三维目标”讲课授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2017年完成修订,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要求日新月异,如果“照本宣科”,必将扩大理论与实践的裂隙。

(二)“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存在割裂现象

割裂现象本就存在于“三维目标”之中,是“三维目标”自身的“痼疾”,而在落实过程中,这种割裂现象容易被放大。在调查中,87.5%的教师认为“三维目标”存在部分被割裂。而学生对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重视程度也十分低下。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两维”或“一维”,轻视其余,无法兼顾的现象较为突出。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维度,还原“双基论”教学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三)落实“三维目标”缺乏详细的指示

在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表示,实现“三维目标”缺乏指示。“三维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就很抽象,究竟教学中要做到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实现?其实并没有官方权威而明确答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衡量缺乏具体的标准,教师们多数时候是自行私下摸索,至于是否已经达到预期,同样只能自我评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2):4-7.

[2]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11-13.

[3]王策三,“三维目标”的教学论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1):1-11.

作者简介:汤力,女,现任职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2013年参加工作。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问卷调查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