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春
摘 要:高中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地理课是一门知识点涵盖范围特别广的综合性学科,学好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一方面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书本生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当中,真正的为生活所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和落后性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去解决生活实际中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教师不再是硬性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使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的发展才会有希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所开设学科中,地理课的重要程度等同于语、数、外,也是学生必须的要学习一门课程,在高考时地理也占了很重的分值,首先地理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和大学择校的问题以及未来工作就业的问题。再次,高中阶段的学习氛围紧张,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多,学习压力大,很多学习是机械式的学习,学习让学生感觉很枯燥很无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无论教学教学还是学生听课学习都能变得轻松起来,也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到适当的缓解和放松。另外,地理课程的学习不光是单纯的为了应对高考,地理这门课程与我们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息息相关,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地理知识来帮忙,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捷。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把地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中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从地球运动到气候的形成,从水文环境到陆地环境,每一个知识点都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课上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应当适当的设定一些情景,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和学习,去拓宽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知识点掌握的也会更加牢固。例如,在教授地理区域划分和季风气候这些知识点时,讲解完知识点后,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着分析当前自己所处城市的地理环境,分析为何北方春季沙尘比较多,而南方夏季沿海地区又多台风。这样学生会利用书面所學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环境去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思维也得到了活跃。又如在教授“工业选址”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所处的学校周边适合建造哪些建筑,是否适合工业选址,鼓励学生创新,积极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结合所要讲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多开展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形式也不够灵活,为了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放映一些地理影视资料和案例解析,通过大量的音频资料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不断的开阔,现在计算机在各学校基本已经得到普及,教师应该鼓励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己去查询和学习一些地理资料,自己尝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地理教学也不应该在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应该带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星象和一些地理模型的制作等,让学生利用已有文化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对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改进,不断的去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丽新.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64+66.
[2]刘永琴.基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4):88-89.
[3]吴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6.
[4]周利琼.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