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丰华
摘 要:历史的本质为“人的历史”,但在实际教学中,历史中的小人物经常被埋没在教科书的宏大叙事中,导致有个性、有思想的历史人物变为教条化的标签。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学细节的缺失,无法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历史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立足微观史学理论,结合高中历史具体教学内容,分析如何优化教学细节运用策略,展现历史学科的真实性和思想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微观史学理论;高中历史;细节;策略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历史课程改革推动下,被赋予了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功能。纵观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教教材”而非“用教材”,重“教”的过程轻“学”的过程,是摆在改革发展中的两大障碍。微观史学作为一种研究理论,指通过缩小观察视角,对史料进行微观分析和细致研究,通过真实、丰富、独特的微观史料反映宏观历史发展。该理论聚焦民众日常生活,在它的支持下能够打破史料外在形态局限,呈现入木三分的人物性格和一波三折的历史事件,对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历史细节分析又为微观史学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渠道,为此,探究微观史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细节运用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一、运用细节创设情境,优化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要想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要打造精彩的课堂导入,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细节运用中,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通过图片、视频或讲述等方式生动再现,或者冲击学生的视觉和感官,或者还原历史,或者用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等,从而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历史细节形式,亮明教学主题,留下思考悬念。以《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为例,导入环节可以运用视频、图片等导入,选择与辛亥革命主题相关的细节引入主题,启发学生思维。比如采取“视频视频导入法”,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的片头,让学生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感受秋瑾等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的付出。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根据视频中的每一处细节设置问题“辛亥革命前夕國内状况如何?”、“秋瑾为何要革命?”、“人们怎么看待革命?”等。这一过程中,“革命”二字始终贯穿导入环节,为本课主题开展埋下伏笔,不仅关注了历史细节,更起到了点题、凝神的作用。
二、运用细节对比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开放性是新课标的主要要求之一,在开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知识重难点的明确,并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既达到知识学习目的,又深化认识,促进学习能力提升。首先,从重点知识来看,它是课程的核心知识,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集中体现。由于历史教材按专题编写,对历史知识点提供的材料有限,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史料深化拓展,运用历史细节突破教学重点。笔者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归为《辛亥革命》一课的重点之一,该文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创设问题。选取《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高统治者的权利、人民权利、国家的政权体制等内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了解辛亥革命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否定,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其次,从难点知识来看,它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此时更需要借助细节史料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
三、运用细节反思归纳,提升认知水平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总览,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难点、构建系统知识结构、促进情感升华。还可以起到活跃思维,埋下伏笔的作用。为此,在高中历史细节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归纳总结的办法,设计与之适应的结尾。此时历史细节主要用于知识点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仍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题词,让学生明白革命的洪流不可遏制,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体会革命者的壮志决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的革命又该怎样发展?”从而为下个阶段学习埋下伏笔,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提前预习。这样一来能够课堂小结能够达到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牵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结语:综上所述,历史教学细节的运用与微观史学理论相契合,能够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概括历史发展洪流,相比传统的泛泛而谈,根据真实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意识,推动高效课堂构建。为此,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历史细节的教学价值,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微观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8(19):77-78.
[2]胡晓琴.微观史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细节运用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7(08):51-52+50.
[3]王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26-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