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9-10 07:25:28叶早音
高考·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区域

叶早音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中地理的学习目标也在不断的丰富和优化,注重学生全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对核心素养的教育也越加重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人地协调观,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起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引言;在高中学习阶段,虽然学生面临着高考大关,需要注重学习效率,提升学科考试成绩,但是在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养成、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攻克学习难点和重点,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全方位的整体提升地理学科的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

1.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最突出的学习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需要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思想品质和能力要求,其涵盖了一般地理素养的培养价值,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展现,从而能够为培养有见识、有责任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1]。

1.2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人地协调观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与区域认知,从而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2]。对此,在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必然需要从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地理审美情趣入手,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借助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个人人文素养,从而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2.措施

2.1培养地理实践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本身具有比较高的实践性,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如果单纯采取讲解的形式,抽象性非常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还需要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入更多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性的地理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探究,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事物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3]。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班上的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分为不同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地理模拟实验,将自然界的水循环充分模拟处理。首先,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盖上杯盖,静置几分钟后,杯盖上出现小水珠,反映了水的蒸发过程;再转动杯盖,让小水珠掉落,模拟降水环节;最后,再将少量干沙子和冰块装入另一个玻璃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干沙子变湿,模拟下渗环节。通过这种模拟实验,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2培养人地协调观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中,从可持续发展观入手,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同时兼顾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与人口观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借助教学内容来科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情境材料处理各种地理问题。例如:在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与整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思想来学习课堂知识,了解到在西北干旱地区,聚落大部分分布在冲积扇的扇中,而农耕区主要分布在扇缘,从能够在分析掌握人地关系协调与失调的内在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改善自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日常行为[4]。

2.3培养区域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主要是指把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加以认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例如:在高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差异比较”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组成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入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主要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分析,系统评估区域发展优势以及限制因素,从而能够确定其发展方向、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4培养综合思维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中,需强调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打破固有的地理思维定势,能够结合地理知识开展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例如:在高中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从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出发,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现象,结合时间和空间要素,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推动力,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多维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特点,掌握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特色[5]。

2.5现代教学理念取代传统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学生都对教师的管理和引导产生了依赖心理,变得不再主动思考问题,认为只要等着教师宣布答案就好,使其自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针对课堂知识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了解相关知识以后,再集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但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优秀素养,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6]。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而系统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从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四方面入手,保证地理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从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姚强诚.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培育策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2]郑文良.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80.

[3]马佳东.培养地理实践力视角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李冬.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81.

[5]孙国军,花亚萍.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79.

[6]王春雨,张武.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9(05):155-156.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