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琼雅
【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其年龄,性别,给药方式,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累及的系统和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中,男性为55例,女性为75例,6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占比最多的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的居多。结论:医护人员在为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药品种类进行治疗,在其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3-0057-0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其药物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的一类抗生素,其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品种多,抗菌活性强等优点,被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值得注意的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给患者带去不适感。因此,探讨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病原因和特点,有效的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意义重大[2]。此次研究中,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其年龄,性别,不良反应既往史,给药方式,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本人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所选130例患者中,男55例,女75例,年龄21~72岁,平均(41.97±7.71)岁。
1.2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分布的年龄和性别
此次研究的13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对其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发现,男性55例,占总不良反应人数的42%,女性75例,占57%,观察患者年龄,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其中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最高的为60岁以上人群。
2.2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分布
130例患者中,静脉给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例数为95例,占总不良反应的73%,口服给药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人数为32例,占总不良反应的24%,肌肉注射给药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人数为3例,占总不良反应的3%。
2.3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
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种类主要包括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其中头孢曲松钠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19%,其具体表现详见表1
2.4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器官分布
分析我院130例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器官分布情况发现,其中对皮肤与其附件的损害程度占比最高,高达61%,其次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占总不良反应的18%,详见表2。
3讨论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其治疗效果显著,但在其治疗过程中发现,抗生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如何在保障对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问题[3]。据诸多研究表明,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与其滥用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4]。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能有效的抑制致病菌的細胞壁合成,继而达到抗菌的作用,但对于无细胞壁结构的致病菌却无能为力,因此提示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中,因根据患者的具体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不良反应。
观察此次研究结果发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年龄和性别中,其易出不良反应的为女性,且以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最多,究其原因与老年人群的机体功能减退,药动力学代谢能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导致其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提示医务人员在对其治疗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应以治疗[5]。观察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分布情况,发现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提升医务工作者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这一给药途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观察此次研究中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诱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头孢曲松钠最为常见,且患者主要表现出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因此提示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一药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观察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器官分布,其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上,提示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应注意重点留意患者的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综上,对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最大程度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茵梅, 李坤浪, 钟伟章,等. 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7):994-996.
[2]丁伟民.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J]. 智慧健康, 2018, 4(2):191-192.
[3]樊雪琳. 试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239-240.
[4]杨杰. 2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6):174.
[5]孙盼盼 我院1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30):119-121.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心卫生院西药房 浙江 台州 31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