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学习力培养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关系

2019-09-10 04:29钟武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长点学习力着力点

钟武宁

【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二者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学习力培养是核心素养教育的着力点,而核心素养教育又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生长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是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学习力;核心素养;着力点;生长点

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适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重要举措,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从“双基”教育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的弊端。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不断培养和提升学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学习力培养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论渊源

1965年,福瑞斯特首先提出了学习力的概念,他是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这一概念的,认为学习力是组织保持竞争和创新的系统动力,这一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沿管理理论。后来又经历了从管理学向教育学的迁移过程,成为教育学的前沿理论。教育学的学习力理论认为,在信息时代,学习者需要开展自发的、高效能的自我管理式的终身学习体系。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学习力来促使其有效的终身学习。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度和折旧率越来越快。在未来社会,只有不断学习、学会学习的人和组织才更具有竞争力。换句话说,学习力是决定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培育核心素养的理念,还是提升学习力的思想,它们都高度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哲学层面而言,二者分别对应学生发展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内涵和目标,而学习力则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它们是两个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概念。学习力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核心素养又是形成学习力的源泉,二者在相互依存中不断促进对方的发展与提升。

二、学习力是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就包含了学习力的内容,学习力是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1.学习力的培养完全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从核心素养的生成来看,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集成,我国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在综合借鉴世界众多主流观点后形成的。荷兰学者沃格特等人在对经济合作组织、欧盟、美国等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核心素养框架进行分析以后得出如下两个结论,一是所有框架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四个,即协作、交往、社会和(或)文化技能、公民素养;二是大多数框架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另外四个,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或生产性。这八大素养是人类在信息时代的共同追求,可称为“世界共同核心素养”。它们将认知素养和非认知素养同时关注,体现了知识社会的新要求,若对它们进一步提炼,可分为四大素养,即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由此构成享誉世界的“21世纪4C's”。其中前两者属非认知性素养,后两者属认知性素养。

在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力模型。学习力是集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于一体的概念,是衡量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学界普遍认可的学习力“动力、毅力、能力、创造力等”的特征或表征上看,学习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完全符合世界性的“21世纪4C's”素养。

2.学习力是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学习力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裴娣娜教授从未来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出发,提出了“三层次六要素”的学习力要素结构,即第一层次,人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第二层次,对实现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路径的把握,包括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第三层次,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即批判与创新。学者贺武华认为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能力等各项心理要素的集成的表征,它不仅是学生胜任当前学习任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今后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上述观点表明,学生的发展应以学习力的培养为原点,而这个原点显然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而又基本的組成部分。

3.学习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其中,学会学习是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的必备要素,而自主发展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学会学习不仅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其他核心素养的原动力。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素养,还是经合组织所提倡的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人际互动以及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素养,都体现了学习力在落实核心素养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而“后天教育习得”则需要相应的学习力作为支撑和保障。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是核心素养教育的着力点和具体体现。

三、核心素养是学习力的生长点

未来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力已然成为评价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学界普遍认可的学习力“动力、毅力、能力、创造力等”四力模型来看。学习动力的形成,学习毅力的磨砺,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创造力的激发,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形成学习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握了核心素养的涵义,才能找到进一步提升学习力的路径。

1.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善学乐学。并通过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的熏陶,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唤醒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有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的人。特别是人文情怀的培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关注所有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共生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唤醒每个人的灵魂和智慧,使每个生命都能够自由而又全面地发展,共享幸福的生活。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指出: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努力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精神的守护与支撑,引导每个人自觉地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对整个人类怀有深切的关怀意识,最终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核心素养之所以涵蕴这样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充分唤醒学生的人格理想、生命意识和智慧潜能,使学生能够充分看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足够的人生自信,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得到更高层次的淬炼,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2.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磨砺坚韧的意志品质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通过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科学人物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核心素养也注重提升學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强调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力,保持身心健康,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为有明确人生目标、有生活品味的人。在此过程中,教师多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刻苦攻关、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制抗挫的能力和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培养乐观坚韧和积极自信的心理素质,积极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应该说,核心素养在关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高度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使学生获得更加持久的学习毅力。

3.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改变以往的知识灌输,强调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文化滋养,重在培养素养完备而全面发展的人,并借以推动人类知识能力的创新和进步。落实知识能力的理念就意味着要站在民族和人类文化的高度,实现文化成果与教育实践的更好对接。同时,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投身于实践创新之中。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解决社会问题更为复杂,需要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核心素养理念回应了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是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是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而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生长点和出发点。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YQJK2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7-18.

[2]裴娣娜.学习力:诠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视野[J].课程·教材·教法,2016(7):4.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6.

猜你喜欢
生长点学习力着力点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