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淼 黄铭辉
【摘要】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是针对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以“气缸压力的检测”的内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浅述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是针对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学习单元二中的任务二,“气缸压力的检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分析与设计思路
1.1分析教材。
本课程的教材选用北京出版社出版,朱军、弋国鹏老师主编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该教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课内容选自学习单元二中的任务二,气缸压力的检测。气缸压力的参数是评价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掌握气缸压力的检测也是汽车维修工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1.2分析学情。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我校中职二年级汽车专业学生。他们对实操教学有较大的热情;但对单纯的理论学习没有耐心。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了《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等课程,已经具备汽车发动机相关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等技能。
1.3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我们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气缸压力表的组成及使用方法;能力目标:能正确制定工作方案并进行实训练习、会通过测量结果判断发动机性能的好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们把掌握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规范进行气缸压力的检测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与资源建设
本课围绕问题导向法组织教学,并在情境导入环节采用案例分析法,制定计划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则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以一个教学平台——中德诺浩智慧课堂为核心,再加上教学视频直观、规范的演示、教学软件完成师生互动、移动终端方便学生完成作业、课堂实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其他信息化辅助工具,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教学过程与任务实施
课前,我们依托智慧课堂平台的“微课堂”分享功能,提前把课程的内容形成二维码,通过微信发给同学们预习。学生只需要使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提前进入新媒体课堂,了解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沿着“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践检验、优化强化”的路径,一步步掌握知识技能。教学共用时4个课时,各环节内容安排如下:
3.1知识回顾,情境导入(约15分钟)。
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通过微课堂提前预习,学生们已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为了活跃氛围,教师使用抽签软件提問学生:气缸压力测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全班同学一起登陆中德诺浩智慧课堂学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导入本节课教学案例—检测一台二手帕萨特的发动机性能。
3.2领取任务,学习新知(约30分钟)。
学生们领取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新知环节。这时,我们利用红蜘蛛教学工具软件,在网络上向学生发放工作页。随后,学生在中德诺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上,通过FLASH动画和小课件的生动展示,了解到气缸压力表是由表头、连接软管、单项进气阀和接头组成,也知道了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同时达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我探索的精神。
3.3制定计划,作出决策(约30分钟)。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让学生合作讨论制定实训步骤的环节。也就是将实训的各步骤打乱,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研究,并在电脑上完成正确排序。之后,教师请出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在一体机上展示自己小组的排序,再结合教师的引导、点评,从而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案。
3.4实施计划、评价反馈(约90分钟)。
各小组按照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分步骤实操练习,并用手机录制实操过程的视频,最后将测量结果填写在工作页上,在此环节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示范。实操完成后,各小组将已录制好的视频发送至教师电脑,并派出一名代表播放视频和汇报实施的过程及测量结果。之后,教师公布正常的测量值为12bar,学生根据判断依据进行比对,得出几个小组的测量值均在误差范围内,从而可以判断出发动机气缸的性能是正常的。接着,教师播出规范化操作视频,与学生的操作视频对比中,指出学生操作过程的正确与不当之处,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能力的掌握,完成能力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进入到评价环节。同样是利用红蜘蛛教学软件,把评价表发放给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得出各组的评分,并通过电脑自动汇总,迅速掌握到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这些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在个别细节上的问题仍需注意,比如工作页的填写工整度等。
3.5知识拓展、课后测验(约15分钟)。
课后,要求学生通过微信群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手机在考试酷网络平台上完成试题练习,这样可以及时地查看试题完成的正确率及成绩,巩固效果更佳。
四、教学效果与总结思考
本次课程中,我们采用了问题导向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学生课堂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
充分利用中德诺浩教学平台资源,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跃;利用抽签软件提问学生,趣味了课堂气氛;利用教学视频,提高了学习效率;利用考试酷等移动终端,巩固效果更加。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更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刘娜、郑忠才、罗映、闫法义、孔祥安.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车辆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中的应用[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第4期.
[2] 张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