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刨新研究

2019-09-10 20:55孙骏雅王靖君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民办高校

孙骏雅 王靖君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校的补充,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对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相对较窄,针对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也更为复杂。本文将对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现行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完善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助模式;对策措施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纪念活动发表贺词指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民办院校的发展符合中国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符合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民办院校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民办院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花大力气研究解决。一方面,民办院校办学性质特殊,国家资金扶持力度相对较小,较高的学费加重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比较特殊,易产生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二)研究意义

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民办院校中贫困生群体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民办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改革创新,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探索民办院校资助工作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完善资助育人方法,开辟多元化帮扶成才途径,以达到“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目的,对探索并解决民办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二、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及对比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的主要形式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党的十九大以后,教育部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勤、奖、助、贷、减、免、补”多元资助体系逐渐建立的当下,我国对经济困难学生在价值引领、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形式的对比分析

1.不同类别的学生资助形式对比分析

经过研究,目前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总结。

(1)按照年级分类。根据贫困生所在年级分类,按照大学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帮扶。大一注重“学校引导”工作,新生入学时开放绿色通道,避免学生因学费问题不能办理入学手续,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要为新生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资助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办理家庭经济困难认证:大二注重“自身发展”工作,重点督促贫困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创业基础课程,培养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三注重“自身提升”工作,鼓励学生勇敢走出校园,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四注重“就业升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考研、留学、参加校园招聘、自主创业等,为步人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引导学生工作后努力回报社会。

(2)按照贫困类型分类。根据贫困类型分类,整理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遭遇灾害家庭学生、低收人家庭学生、未脱贫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烈士子女、孤儿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及时准确地更新贫困数据,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精准地给予相应的补助。

2.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形式对比分析

公办高校资助特点如下:首先,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其次,资助程序规范,工作开展到位:再次,将经济资助和精神扶贫相结合,效果明显:再次,校友资源丰富,调动经济实力较强,知名校友参与贫困生资助的积极性较高。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存在以下特点:首先,资助资金不足,民办高校除了国家资助项目以外,只有学校奖学金和勤工助学项目,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社会资助;其次,资助工作经验欠缺,制度不够健全:再次,民办院校成立时间普遍较短,校友资源欠缺,校友调动经济能力较弱。

3.国内民办高校和国外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形式对比分析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贫困生资助项目多,资助体系也比较完善,从不同的层面来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对于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渠道主要有学费、政府资助、服务收入和社会捐助,四部分占总经费的九成以上。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分别制定法律和政策,从不同方面对私立院校给予资助。国外对私立高校资助政策比较完善,一方面资助高校,另一方面资助学生本身,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值得国内借鉴。

三、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中央和地方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加大对民办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政策提高民办院校的社会地位。国家需要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设立贫困生专项资助基金,以此模式创新社会资金筹措渠道。民办院校也应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加强对贫困生学生的精神资助

近年来,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办高校贫困生出现了心理和价值认知问题,贫困生除了需要物质资助,也有精神层面的资助需求。为了避免出现物质和精神上双重贫困,民办高校应该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加大资助力度,培养学生自强意识,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民办高校应该鼓励贫困生创新创业、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加大指导,既可以提高贫困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帮助学生摆脱贫困。

(三)完善贫困生资格认定机制

目前国家还未制定具体的贫困生認定标准,如何准确地认定贫困生,直接关系到资助政策能否公平、公正、合理地资助贫困生。大多数民办院校都是自己制定贫困生标准,但是在贫困学生申报环节还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高校应重视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首先,加强辅导员对有关政策的学习领会,让辅导员明确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意义和工作的严肃性,确保评定过程的公平。其次,应广泛征求班级同学的意见,对贫困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建立院系、班级民主评议制度,对贫困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公示,确保资格认定过程的公开。最后,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贫困学生信息库建设,认真听取辅导员、老师、同学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及时完善和更新贫困学生名单,对获得资助的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实现对资助过程的动态管理。

(四)拓展社会渠道参与民办院校学生资助工作

民办院校应全面落实国家制定的资助政策,完善资助体系,理顺管理机制,确保资金投入高效实用。高校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和社会各方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民办高校不能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资金,应该创新社会资助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社会资助新方法。学校可以主动联系校友、主动拜访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的帮助,冠名设立奖助学金,不断拓宽资助渠道。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各类社会奖助学金的管理,尊重捐助方的意愿,制定捐助资金使用办法,确保专款专用,确保国家和社会的资金真正使用在困难学生身上,合理使用捐助资金。

四、结论

完善民办院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国家和地方加大支持力度,需要全社会的不断参与,需要高校调动能动性建立多渠道资助体系。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真正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参考文献:

[1]张丹,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5).

[2]曾小军,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路径依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3]毛拓艺等,民办高校精准资助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46).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