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训莲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财务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学校财务管理的现行状况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当前,我国各个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然而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成为社会上的热门现象。引进校企合作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针对性和岗位实践性,增强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新形势的发展,在现代化的人才市场中,企业对于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这就要求加深财务管理校企合作教学,培养核心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作用
校企合作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校企合作对学校财务管理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更高效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企业会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给予相应的支持,并且会相应地配备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校讲课,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在培训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未来所需的人才,为将来的招工节约成本。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很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核算人员,会更多地向管理会计、监督性人才转变。引进校企合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性模拟实践,再结合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实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中的教师普遍存在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很强,但实践能力不足。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刚刚毕业就来到学校工作,缺乏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没有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当中。引进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和学校实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策略,企业可以让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学校进行培训和演讲,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学校教师积极进入企业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四)有利于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可以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校企合作能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学校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可以减少岗前培训费支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合作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整套系统的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所涉及知识过于广泛,学校在对课程的设置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体系结构,各个学科知识都有所涉猎,并且各科之间相关性很强。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而且也使他们极易混淆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加上课时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表面。
2.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没有深入企业学习相关的技能,无法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虽然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其与实践联系的能力缺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具体的财务管理技能掌握不足。
3.学校实训基地短缺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在整体的发展战略中,无法兼顾多头,存在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无法真正进行实践工作,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外实习也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营。使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时,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两极分化严重
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看,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严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由于此专业本身的局限性,关乎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实习机会难以寻找: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上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辅导教学,没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到的大多是来自课本的间接经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
2.理论知识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符
近年来,由于会计专业的盛行,选择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显著增加。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报告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还要有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能力。在校学生学习的大多是关于财务会计的知识,对管理会计了解甚微,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校企合作面临的困难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
“校企合作”需要国家、企业和学校三者共同的协作,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然而,现在国家提出要鼓励企业走进高校,但监管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对如何让企业自主走进高校?如何让企业认识到加强企业合作对自身的益处?对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社会上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度不高,積极性不够,以至于这一举措,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
首先,企业需要的是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更要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财务管理软件。然而高校资源的缺乏,在校财务管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公司的需求。其次,由于财务管理自身的特殊性,接触的一般都是凭证、账簿、报表这些与资金相关联的事务,企业在合作中会让专人对其进行检查复核,这会浪费企业的人力资本。再次,企业对财务管理有一套专属的管理流程和专门的应用软件,企业由于对业务的保密性,在合作过程中对学校有所保留。最后,社会上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员,企业直接到机构进行招聘,既可以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又可以减少投资成本支出,导致企业缺乏投资兴趣,合作积极性不高。
(三)从学校角度分析
首先,学校资金的短缺,无法为企业提供适宜的实践场所,对企业没有吸引力。其次,高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不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相偏离。最后,学校教师大多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学校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
五、引进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宏观角度
国家积极推动,加强立法工作。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例如用企业相关成本加计扣除的方式,来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应纳税额下降,减少企业税收。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立法,要求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创造社会效益。政府一方面以减税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用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企业的参与度会大大提高,校企合作的发展也會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企业角度
企业主动进校,培养人才。首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成果,率先进行研发,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其次,企业可以积极帮助学校建立实践场所,使场所设施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进校宣传企业文化,指导同学们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再次,企业积极吸纳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经济业务,了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具体过程,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向管理型人才迈进。最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员优势,把日常事务,重复率高、涉及面窄的复核工作带进学校,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实践操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校角度
1.建立长期合作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校企合作是以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的,为使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实践方式的长足发展。学校可以把优秀毕业生优先向企业推送,由企业率先挑选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人员进入公司。
2.调整课程设置,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学校可以使开设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积累一定的经验知识,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培训场所的有机结合。学校应积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小微企业、证券投资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入学校,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进行实打实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激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多利用实习机会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学校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
六、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仅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由本文可知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采用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对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如今校企合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在政府的积极推进,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协作,终将会被解决。未来,高校会越来越多地引进企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财务管理学生会更多地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参考文献:
[1]赵靖,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省:哈尔滨华德学院,2017:17.
[2]陈丽佳,基于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整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 24):195-196.
[3]刘翔,齐华,财务管理深度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探讨[A].教育教学论坛,201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