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19:56胡春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胡春

【摘要】: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将归因效应、因材施教、倾听艺术等心理教育方法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心理教育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1.1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这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变化,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改革开放后,社会上种种思想观念的相互融合和碰撞,在他们心中引起的波动也最为强烈。一方面,他们对这种变化表示欢迎,但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变化感到困惑不解。同时,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多、挑战多,困惑多,压力也大,这对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易造成心理失衡,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对大学生适应社会及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1.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环境的能力弱、自我认知失调、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新生刚入学,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一些学生适应新环境困难,时常感到压抑、焦躁不安。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同学高手如林,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加大,导致自信心下降、情绪烦躁,继而更加惶惑,形成恶性循环; 人际关系失调、沟通不良、甚至形成人际冲突,进而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同时,还有恋爱、择业、家庭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严重的会形成心理疾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弊端

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本来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活动是思想活动的传达室和守门人。尤其是具有一定理性思维能力的大学生,许多大道理他们都懂,要想进入大学生思想的会客室,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取得心理活动这位守门人的同意。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多重视灌输式、偏于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多地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单方面的要求,忽视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即时心理状态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所以难以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2.2心理教育方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取决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健康与否,取决于道德观、价值观内化的程度,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不完全是道德品质优劣导致的,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以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3如何正确运用好心理教育方法

3.1运用归因效应,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它要求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要求培养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归因效应是常见的心理效应之一。归因是对活动者或本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是对活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推论的过程。归因一般有四种: 一是努力程度; 二是能力大小; 三是任务难度; 四是运气与机会。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活动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于是便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当失败被个人归因于自身能力弱、任务难度大等一些稳定因素所致时,就会降低之后的成功期望或放弃努力行为;当失败的原因被个人归于是由于自身主观努力不够,或是运气太差等不稳定因素时,就会保持动机,增强自信心。

3.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型”施教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的改变而改变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它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要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善于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利用其积极方面,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于胆汁质的人,要注意采取心平气和的谈话方式、温和婉转的批评方式; 对于多血质的人,则要坦率直言,重在启发; 对于黏液质的人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对于抑郁质的人,则应给予对方更多的关心与理解,重在提高其自信心。

4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4.1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就要完善教师人格

哲学家杜威认为,进行道德教育时,身教比言教重要得多,这是情绪教育的精髓。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情绪波动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师崇高的威信和师爱,既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又是完成教育工作的一种推动力量,一经形成将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高校教师要敬业爱生,以良好健康的情绪熏陶学生,以完美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缺陷即是教育者更多的是对学的人格塑造学生,充分发挥“人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4.2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育者要掌握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要善于运用教育学的相关原则以及心理学中的关于感知、知觉、记忆、思维等所揭示的规律和特点,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将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敏.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 高教探索, 2017(S1):161-162.

[2]徐伟, 王云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意识结构的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 376(4):190-194.

[3]李忠艳.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心理学支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284(12):146-15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