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薇
【摘要】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习者的主动性是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三方面来探究小学生语文课堂消极反应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课堂 消极反应 应对策略
一、改善学生学习语文难的困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当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很多事实表明,一个人若是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并付出相应的努力,他就能在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学习也一样,兴趣常常是学习的助力。然而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减少,但无论如何,学习都是学生获得丰富的课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学生如何在已处于被动学习的前提下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成了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
1.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不可否认,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机会多了起来,又加上贪图玩乐的天性,学生几乎是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游戏让他们体验在班集体中学习的乐趣,再适当地向其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从而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结,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從而减少反复出现消极反应的次数,提高其听课效率。
2.提高学生的课堂自我调控能力
学生在语义课堂上出现消极反应大多是因为他们无法管好自身的行为,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在课堂上管理自身的课堂行为。首先,先检验学生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出现了课堂消极反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认为在课上出现的消极反应做一个记录。其次,让学生对此次记录进行自我评判,看看自己是否遵守了课堂纪律,如果不是,就应该进行自我调控,在反思总结中做到更好。
3.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作用
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学习,一定会受到彼此的影响。比如有一个学生在课上玩小玩具,这个举动被其他同学看到了,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注意力的集中,甚至还会吸引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课堂上这样的消极反应会传染,但是换一个角度说,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互相影响。与教师的口头教导相比,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也许会更加有效。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会使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出更好的一面,教师就可以通过奖惩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相互督促中共同改善低效课堂的现状。
二、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1.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要在学生可以完成并能有所提高的范围内。教师应当及时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兴趣攻克下一个难题,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在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方面,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使学生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努力达到目标。
2.积极的课堂互动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消极反应多半是由于学生感觉自己成了课堂中的“局外人”,因为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兴趣。
因此,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反应,穿插一些提问,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动脑筋的时候,思路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教师走,这时候教师再做一些适当的提示,就能使学生醍醐灌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通畅感,进而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好习惯。另外,在小学语义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机会,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也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或者普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知识,让课堂变得有意思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丰富有趣的课堂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3.积极的课堂情绪感染
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关注的焦点,学生对其表露出的课堂情绪比较敏感,也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每天清晨,当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时,学生会对教师的形象备感亲切,对上课也会抱着一种认真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教学气氛是轻松的、快乐的,学生会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学习动力也会比较强。上课时,教师要保持精神振奋,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然而教师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将自己积极、充满活力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4.提高自身课堂应变能力
教师提高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只是在课堂中,而是得从备课做起。如果教师不熟悉教材,在讲课过程中就会出现内容不连贯,甚至卡壳等一系列的教学失误,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学生在教师断断续续的讲授中也无法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教材了如指掌,熟悉教学流程,才能在遇到教学中的“突发情况”时能坦然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应对学生的质疑和回答。如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时,可以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回家白行查阅资料进行思考,下节课通过小组讨论来获得答案。在面对学生给出的“另类”答案时,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做到勇于表达自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明显答错问题时,教师也应该用委婉的语言和语气告知,以免打击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后,教师最好把在课堂上出现的“突然情况”记录下来,并将其作个案分析,在思考、评价中自我总结,从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
5.加强对语文课堂纪律的管束
在“立规矩”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传统的师生关系本就包含着一层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现代社会虽然呼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严格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教导,主动完成学业。
教师在上课时要民主平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但是在课堂纪律的管束方面,教师必须是严厉的,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消极反应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在这几年,放任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今后的学习将造成负面影响。
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示意开小差的同学,或者敲打开小差同学的桌面来提醒学生。面对情节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与该生单独谈话进行劝导。当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时,该班的听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家长的助力,学生也很难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与家长沟通,就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家长进行一次简单的谈话,务必让家长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的学习问题,家长也能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可通过家长会,要求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勤于检查学生的语文作业,有问题时多开导学生,减少他们因为学业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单单只是物质环境,多陪伴学生,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与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创造美好的将来。
2.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室座位
在安排学生座位前,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身高问题。如果高个子学生坐在前排,势必会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就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最好按照学生的身高排座位。
其次,还要考虑学生不同的课堂表现,将那些极易开小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师视线容易触及的范围内,这样在上课时,教师也能及时加以提醒。
然后,再考虑学生的搭配问题。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要避免扎堆现象,不要把课堂表现好或者是不好的学生分在一起,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分配,如优劣搭配可以培优补差,动静搭配可以调节气氛,这样不仅能够维持课堂纪律,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如果学生有特殊情况,也要另作安排。比如有学生因为近视的原因坐在后排无法看清,或者有些同学纪律极差坐在前排会分散同学注意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达到全班大和谐。
3.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许多学生看来,语义课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大多是一些需要记忆的文字材料,由于一些教师更看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小学生都是喜欢新奇事物的,在上课时加入一些直观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会更受学生的欢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紧张的书面学习之中暂时得到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
4.善于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阅读可以提高语义水平,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有利无弊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利用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同学,还有图书馆内各种各样的书籍。学生可以通过加大阅读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改变自己原有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培养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发问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阅读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就更容易在语文课堂上理解教师的讲解,若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更能促进自己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语义课堂也会变得趣味十足。
【参考文献】
张玉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