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丽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以听为基础”的原则,“听觉先行”地设计丰富多变的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听觉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多声部听觉能力,建立初步的多声部的和声意识,进行简单的多声部合作实践。
【关键词】多声部教学 合作实践 音乐训练
多声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音乐基础教育整体目标的一個重要手段。从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就开始进行多声部的训练,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以听为基础”的原则,“听觉先行”地设计丰富多变的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听觉活动,培养他们多声部听觉能力,建立初步的多声部的和声意识,进行简单的多声部合作实践。
一、恒拍入手,培养多声部节拍意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一个人的听觉是否敏锐对学习音乐,特别是多声部音乐学习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认为,一般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能力,经过专门训练后,内心听觉能力会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出较为细致的听觉要求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听什么和怎么听。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每首歌(乐)曲都有固定的节拍和最基本的节奏型。我们在进行多声部训练时,可以从音乐的基本节拍入手,通过对恒拍和基本节奏型的反复体验,掌握音乐的基本韵律。
案例1:《阿西里西》
1.随乐律动,体验歌曲节拍,初步感知歌曲的二拍子韵律
方法:师引领学生随《阿西里西》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要求学生听音乐的节拍踏步走,并提问:通过刚才的律动,听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
2.在音乐声中围成圆,学跳彝族基本舞步
3.模拟鼓声,初步体验二部合作
在学生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掌握彝族基本舞步后,老师用击鼓的形式进行伴奏。
师:老师用了什么乐器为你们伴奏?
生:鼓。
师:有没有关注我是怎么敲鼓的?谁来试一试?
(生演示)
师:引导学生学习击鼓的方式。
× × I × × ||
鼓面 鼓边鼓面鼓槌
(生用声音模拟鼓声为歌曲伴奏)
4.创意表现,体验多声部合作
师:除了用声音来模仿鼓声外,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乐器来为歌曲伴奏,想一想可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身势动作模拟鼓声为歌曲伴奏,注意倾听音乐)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什么物体模仿鼓声为歌曲伴奏呢?(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拍击凳子为歌曲伴奏)
合作表现。(师唱歌曲、部分学生模拟鼓声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跳舞)
上述案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踏步走、学跳彝族舞蹈的方式初步感知音乐的节拍一探寻老师是用什么乐器、如何为音乐伴奏的一学生自主模拟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为歌曲伴奏一用肢体动作及身体边的物体为歌曲伴奏一师生合作多声部表现,等等。听、动、创、奏无一不是紧紧围绕“倾听音乐”这一原则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了歌曲,建立了稳定的恒拍感觉,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内心听觉及多声部表现能力。
二、听音游戏,建立多声部音高概念
旋律是音乐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我们可以结合识谱教学,通过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
案例2:《钟》
上课伊始,笔者引导学生听一段音效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谁的声音?
生:钟表的声音。
1.单音游戏
师: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这是一群会唱歌的小闹钟,我请小闹钟自我介绍。(课件出示一群小闹钟)。
课件以动画的方式,由一个个小闹钟分别进行自己介绍,如“我是闹钟do.Dododododo -”(学生听、模唱,师用柯尔文手势提示音高)
2.旋律游戏
师:这群小闹钟还组成了快乐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动画演示小闹钟有规律地组成高低不同的队形,并出示旋律 1-11)小闹钟的歌声清脆而有弹性,我们也要唱出来。
(生按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模唱)
师:它们变换队形了,这次又唱起了什么?(动画演示小闹钟变换队形,并出示旋律 1-lI)
师:大家还能准确地唱出来吗?伸出小手画一画小闹钟的队形。(生边画旋律边唱)
3.二声部合作
师:小闹钟的歌声吸引了一只大摆钟,听,它唱着歌儿走来了。(课件出示大摆钟,111-lI,生模唱)
师:它们的歌儿可真动听,让我们也来学一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钟》从儿童的视角看钟的计时、报时功能,表现了小主人对“会唱歌”的钟的喜爱、赞美之情。歌曲节奏规整,一字一音,旋律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旋律相同,节奏上稍有变化,给人以明快活泼之感。教学时笔者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爱动、模仿力强的特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我巧用动画以小闹钟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动画和柯尔义手势,直观地听辨、模唱出la、Xl、do、re、mi五个音,再引导学生从单音的训练过渡到简单旋律的模唱。在模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模唱出小闹钟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融模唱训练与发声练习为一体,从而有意识地进行歌唱状态和发声的训练。最后以大摆钟伴唱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训练。这一环节,从单音入手,过渡到旋律的模唱,再到二声部的合唱,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高、旋律感,更训练了学生的多声部听、唱意识。
三、创造表现,尝试多声部合作实践
创造表现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是以特定的调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去表达意境,传递情感的。只要我们用心领略,挖掘歌(乐)曲中的合唱、合奏素材,创编多种多声部实践活动,有效实施多声部渗透教学,就能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音乐的丰富世界。
案例3:欣赏《乒乓变奏曲》
1.感受主题
(1)初听主题,感受情绪: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更适合表现哪种运动?(播放《乒乓变奏曲》片段)
(2)复听主题,体验节拍:你能感受到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吗?让我们跟着音乐的韵律来打一打乒乓球吧!(二听音乐,体验二拍子的韵律感)
(3)哼唱主题,提升表现(用“da”模唱主题)
2.聆听对比
(1)主题变奏对比:乒乓球比赛要开始了,听一听这两场比赛一样激烈吗?(听辨两个主题变奏)
(2)分析节奏速度: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受?是速度变快了,还是节奏变紧密了?(引导学生分析节奏的变化)
(3)唱谱再次体验由于节奏的变化,感受到第二场比赛更激烈。
3.完整欣赏
(1)听辨出变奏主题:我们完整地来听听整首乐曲,听到节奏变紧凑的地方,晃晃你們的小手。
(2)了解“变奏”:像这样保持原来的旋律音,通过改变节奏使音乐更丰富的形式叫变奏。
(3)揭示课题:这首乐曲的乐名就叫《乒乓变奏曲》。
4.乐器表现
(1)选择乐器
师:像这样富有动感的音乐,我们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来伴奏。哪一件乐器更适合表现乒乓球有弹性的声音呢?(师出示串铃、双响筒、三角铁让学生听辨选择)
(2)选择节奏型
方法:老师出示××I××II和××××I××××II两组节奏型,学生选择哪一种节奏型更适合更为激烈的比赛。
(3)完整表现
师:让我们用打击乐器来体验这时而轻松时而激烈的比赛吧。(打击乐器伴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乐曲木琴独奏《乒乓变奏曲》是一首以儿童体育活动为题材的、欢快活泼的器乐曲。该曲有两个段落,第一段呈示主题,简明而轻松:第二段运用“加花”的手法将主题做了纷繁的变化发展,即乐曲的“变奏”部分,表现了乒乓球小运动员们在比赛过程中各不相让的激烈场面。教学时,笔者抓住了乐曲富有动感的节奏,让学生在模拟乒乓球比赛的情境中感受乐曲的韵律、熟悉主题。再让学生听赏变奏部分,体会两段音乐的不同,提出是速度变了还是节奏变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听、唱、动探究得出原来是由于节奏由疏松变得紧密而导致乐曲情绪发生了变化。最后再用打击乐伴奏的方式进一步体验乐曲的变化,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的耳、眼、嘴、手等多种感官协调能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和声实践,同时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是多声部训练的关键。因此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听、用心地听,并用心思考引导学生听什么,怎么听,从而掌握聆听的方法,树立良好的听觉意识和聆听习惯,为多声部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