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龙
【摘要】竞赛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这项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手脑并用,在竞赛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运动技能。竞赛活动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开展活动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丰富竞赛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凸显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 竞赛 活动 优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竞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竞赛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设计小学体育竞赛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水平,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制订最优化的竞赛活动方案,真正体现差异化教学。
一、创设竞赛情境,迎合学生兴趣需求
小学体育竞赛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根据环境,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等因素设置游戏活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韵律操”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踏石过河”的游戏:将操场从中间分割开来,操场中间有四排小石子,这些石子数量相等、间距相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跨过去吗?如果你从石子上掉了下来,那就失败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纷纷尝试着跨过去。教师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小组间开展竞赛,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借助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被激活。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这个游戏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跑步能力,还提升了我们的平衡能力,我们组的组员们相互鼓励,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们参与的都是很简单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说明人的运动潜力真是无限啊!”踏石过河的游戏为韵律操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伊始,教师要利用竞赛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学生创设竞赛情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关注点不一样,教师要认真甄别后,采取相应教学方式。在竞赛情境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
二、调整竞赛内容,贴合学生运动基础
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小学生对趣味化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参与游戏的意愿强烈。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巧妙借助竞赛游戏的特性,及时调整、丰富竞赛内容,从由强到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推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竞赛内容要有一定的启迪性、教育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契机,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体悟。
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时,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认真观看。为了让学生对篮球运球技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设置了4xl00篮球接力活动。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说:“在行进的过程中运球是一个很简单的篮球动作,但这一动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举办一次接力赛,看看哪一组的学生配合得更好,用时最短的小组将获得‘最佳合作小组’的称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探讨运球方法和技巧。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游戏结束后,学生获得了很多感悟、体验,习得了一些运球技巧。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效果自然较好。篮球主题训练活动设计针对性较强,学生在竞赛游戏中,能轻松掌握运球技巧。
学生运动基础存在很大差异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白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思维发展缓慢。教师在设置竞赛内容时,既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运动情况有清晰认知,还要关联教学主题。
三、升级竞赛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满足学生运动需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小学体育课程關注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拓展教学渠道,让学生在竞赛中开展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小学体育竞赛活动内容活泼、丰富有趣,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教师要精心筛选竞赛形式,单人比赛、双人竞赛、小组竞赛、班级对抗赛等,都可以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在学习“投掷实心球”时,教师由世界铅球冠军黄志红的事迹导入新课:“大家知道黄志红吗?对于她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惊讶地说道:“黄志红可真厉害,我觉得我抱起铅球都很难,可是她却能把球扔得那么远,这里面肯定有技巧吧!”接着教师分解铅球投掷动作,并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听。接着教师设置了一个托球障碍赛:在200米的赛道上设置四个障碍物,让学生托着铅球跑,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必须绕开障碍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铅球从学生手上滑落,一分不得,顺利到达终点的学生将得到一分的奖励。教师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需要合作的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思维能力也得到迅速发展。
丰富多样的竞赛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竞赛是一种常用的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对抗小组,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体育竞赛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需要和外在环境等因素,设计适应性、趣味性更强的活动内容,对相关教学资源开展整合优化,为学生创造更多活动、交流机会,创设多元化教学平台,为实现学生身心的自由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