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丰
摘 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良好的提问,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知识点上,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究提问的策略,精心设计切实而又巧妙的提问,把握时机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相互交流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呢?
关键词:数学;小学;提问
一、精心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学生的兴趣处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学中教师会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将学生的兴趣转变为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必须借助于有效的设问,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案例: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云绕着学校操场左边的长方形花坛走一圈,小云走了多少米?小静绕着学校操场右边的圆形花坛走了一圈,小静走了多少米?针对这个情境,我提出了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求小云走的路就是求什么?求小静走的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只要用尺量出长和宽就可以了,可是圆形的花坛用尺怎么量呢?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奋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圆周长的探索之中。
2、在知识的疑惑处设问,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疑惑”大多是新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新旧知识的疑难处进行设问,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解惑,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图案,让学生用长乘宽计算出面积。接着我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案,提问:你能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限入了沉思之中,这时我又围绕着这个疑难点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求出,能不能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学生纷纷拿起平行四边形纸片动起了脑筋,学生们想出了各种变长方形的办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3、在思维的生长点设问,引起学生思维飞扬
教学中,我们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出示1/4和2/4,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很快口答出来了,于是我再出示例题1/4和2/5,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时我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先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呢?当学生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探索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都限入了积极思考之中,马上有学生想出了把分子化相同的方法来比较;又有学生想出了画图的方法,把两个分数都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在此后的作业中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及时追问,促使学生思维更进一尺
追问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回答之后,继续刨根究底地问,穷追不舍,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讨论及时作出反应,适时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更加严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在错误处追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学生没有对问题仔细思考、深入理解,常常会对问题做出错误的解答。他们思考时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追问,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之处,顺着学生的错误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最终推翻原先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我在教学《倒数》这一课时,刚学不久就有好几个学生大声叫到:“我已经会了。”我知道,他们只是理解了倒数的浅显知识,表面一看,好像真的很简单,其实他们根本还没有深入理解倒数的意义。于是,我出示了两道练习:写出3 和1.2的倒数。马上有一些学生做好了,我感到有些吃惊,这两道题目应该有点难度。于是我叫了早早举手的王雄杰,他大声地说:3 的倒数是3 。台下竟然还有很多人附和着说:“对。”这很明显还没有真正理解倒数的含义,怎么办呢?
于是我提问:两个倒数的乘积是多少?3 和3 这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吗?不一会儿,学生们算好了答案,乘积并不是1,知道他们自己错了。于是我继续提问:3 是假分数,能直接交换4和5的位置吗?应该怎么样写呢?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片刻沉默后,有学生想出了要先把3 转化成假分数再写倒数,这样乘积就会是1。听到这里,学生们恍然大悟,理解了这节课的难点。在接下来写1.2的倒数时,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了要先把1.2转化成假分数才可以写出倒数。
倒数的知识表面上看很简单,只要简单交换一下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可是忽视它的本质意义“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所以,教师抓住错误处不断追问,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倒数的本质含义。
2、在重难点处追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重点是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核心,难点是一节课中难以理解或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设置层层深入的追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探究出知识的本质。
案例:我在教《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以前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水果店有100千克水果,已经卖了全部水果的,2/5卖了多少千克?学生们马上列出了算式100×2/5,于是我追问:卖出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什么呢?学生们都知道是求100千克的2/5是多少?这时我出示了例题:水果店卖出了全部水果的2/5,正好是100千克,水果店有水果多少千克?这里的难点在于要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可是很多学生虽然写出了等量关系却不知该怎么做。还有很多学生问:要用方程吗?于是我追问:从“全部水果质量×2/5=100”这个等量关系中,全部水果质量是个未知数,可以设成X千克,列出方程X×2/5=100,不用方程会计算吗?学生想出了直接用算式计算100÷2/5,教师围绕难点不断追问,也自然明白了列方程和列算式的区别,学生的思维也不断深入,领悟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意义。
3、在思维空白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思维水平的限制,思考问题往往难以全面,教师要在学生达到“愤”和“悱”的时候,抓住问题的本质追问,促进学生思考,提升运用知识的水平。
如,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2/5的分子加上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几?”学生感觉到分母不能直接加上2,但又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问“分子加上2后,变成多少了?分子乘几了?”学生思考后,发现分子乘2了,分母也要乘2,有的有发现分母要加上8。
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启发,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纷纷抢着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好像生怕老师不知道他们也想到了似的。通过追问,学生把所学习的分数知识应用了出来,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将问题聚焦于知识的核心部位,在设问、反问、追问、故作疑问中,恰当选择提問的方式,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让我们在教学中细心观察,精心设问,让课堂学习深度发生、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价值,更加充满乐趣吧!
参考文献:
[1]付筱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7(17).
[2]牟春阳.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