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燕灵
摘 要:课文《逍遥游》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三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然它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庄子》中的首篇它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主张和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无论是从哲学还是文学的角度,它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基于这点,这篇文章则有必要与学生一起研读。本文就此课教学进行了反思研究。
关键词:逍遥游;反思;对话;有效
为了上这堂自读课,思量再三决定让学生先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后,再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在了解课文思路和庄子及观点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庄子思想的认识。我本以为这堂课会上得很沉闷,然而事实出乎我意料,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还十分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惊喜之余我默然有所思,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课程改革到深处是课堂,高效课堂的实现是课改的目的。
一、深入学情,为课堂生命对话的开展做好准备。
拿到《逍遥游》这篇文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觉得这篇文章难理解,然而作为老师却很少在学习这篇文章前深入的了解学生读不懂的原因(包括自己曾经也是这般),于是课上时便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全面讲析课文,甚至一字一译,最终结局便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消耗了时间与精力,然而学生的兴致却黯然,,反而使学生丧失兴趣,丧失了话语权,丧失去了领悟文章美和内涵的机会,但庆幸的则是教者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能力,可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教学相长而非只是教师一方面的成长,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机械获得知识。因而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能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才能能有效的实现与生命对话。就像某位名校教师所说的,不了解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细细品味,这其中不蕴含一番道理吗?关注学情,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过程需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在短短的40分内有效的展开生命对话并实现课堂的高效。于是基于此我们便可借助与学生私下交流、小纸条提问、导学案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对该文的自学情况做一个充分的了解,进而进行二次紧扣学情的备课,这样学生的问题得以重视,不仅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自然也为生命对话做好了前期的铺垫。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为有效生命对话提供保障。
实现“生命对话”前提是双方的平等。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等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的职责无疑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知识的任何方面都超过了学生,教师更不应因此而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尊重学生,就包括尊重学生的思考,提倡学生与教师进行观点的争鸣。我想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其次表现为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而且还应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同学之间也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处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主体,才是教育的本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才是教育的王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努力化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森严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真诚、平等的对话环境,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在思想火花的碰撞的得到新的收获。
三、合理设置话题,激活思维,实现精彩的生命对话
生命对话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而应是学生对文本解读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与教师和同学思想的交锋或情感的共鸣。而话题的设置则是其中的关键。话题设计得好不好,则直接影响生命对话的效果。当然话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师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但不管怎样,它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状况,基础知识的储备等等,它要求层次分明,面向全体,富有生活的气息,紧扣时代的脉搏。
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逍遥游》时,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文言字词句式,和疏通文章大意,通过二次备课,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解决了他们对于整篇文章思路和庄子的逍遥游内涵困惑。在此基础上,便设置话题:历来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庄子思想的认识。设计这一问题的,并非是为了为难学生,而是想借此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阐发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此外也想借助此问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庄子及其思想。问题的抛出,引发了学生的热烈争议,他们结合文章,社会背景,和当今社会情况等等或反对或理解,都能找到理由,亦有同学从文中读出了,那只大鹏鸟何曾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慨,还有同学与我就文中的某一点进行争论等等。学生在激烈的探讨中,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在碰撞之时亦收获了新知。我想这才是最有效最精彩的生命对话。学生的思想被激活,将课堂正真变成的自己的领地,阐发的心中所想,课堂对话不再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单线对话而是变成了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多面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这样的对话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话题的设置,课堂及时生成的则更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更能让生命对话精彩。记得之前上《归去来兮辞》时,准备结束时一学生突然想发问说:陶渊明归园田真的快乐吗?对于这一个问题,我没有及时回答,而是转身把问题交给了全班同学们探讨。学生十分积极的思考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陶渊明是快乐的,因为文章中的描写,生活十分的惬意和悠闲。另一部分同学则结合时代背景,和陶渊明所接受的儒家教育思想而得出,其内心是苦闷的,田园只是他精神寄托,此文则是宣泄他内心的不满。另一部分则选择折中的态度。这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学生不愿意表达自我,认为学生不行,但实际上的我们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重视不够,所设计的话题没有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话题缺乏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兴趣。
四、抓住契机,将课堂生命对话延续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给予学生个人的时间更有限,生命对话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如能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可以将生命对话延续到课外,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对所学的《逍遥游》一文庄子思想认识的热烈讨论,苦于课堂时间的不充裕,学生意犹未尽时已下课,遗憾于小部分同学学的观点颇偏,于是就抓住这一契机,布置为一个小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了解,再次理清自己的思路,形成一篇小作文。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阅读与庄子相关书籍,同时促使学生对作者对文本的展开进一步的情感对话,同时又能达到语文基本能力“写”的训练,何乐而不为呢?从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做的很好,有几个同学表现尤佳,或以语言取胜或能旁征博引阐述自己的看法,深刻而有味。回思之其实还可以再给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展现自我。做课堂的有心人,抓住每一个可以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将课堂的生命对话延续到课堂外,有效的运用课外的时间,为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
深入学情可以让生命对话变得有方向更有针对性;创设民主平等課堂让生命对话更有保障,设置合理话题,让对话更精彩,抓住契机,让对话不断延续深化。这样的生命对话课堂,使我们需要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更热爱课堂,能让课堂别有风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使语文的核心素养得以更全面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J],吉林大学出版,201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