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为”教育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2019-09-10 07:22:44王强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无为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

王强

【摘  要】班主任的“无为”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教育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意识和自觉性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从挖掘生活资源、设置公共岗位、给予时间空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无为”教育;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

小学生的自律和自觉性都较差,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应通过可用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主管理的想法,进而逐渐养成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挖掘生活资源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学生在接受管理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最常表现出的就是违反班级规定、班级纪律。面对学生的错误,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会采取批评的态度,但效果往往不好,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反其道而行”。在“无为”教育模式下,我们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问题面前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找改进的办法,激发内生动力。例如:“卫生大扫除”活动是每个班级都经常开展的活动,学生们扫除后的效果以及扫除过程中的表现是班主任非常关注的,对于不能达到扫除标准或者在扫除过程中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的方式进行“无为”教育。在大扫除前,先召开个短暂的“小班会”,让孩子们讨论一下,自己认为班级的哪些区域卫生需要收拾,怎样整理最干净。大扫除的过程中,大家相互监督,评选一些“劳动之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扫地、拖地、擦玻璃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大扫除,让学生不仅清理了垃圾,改变了环境,也从思想上提升了认识。挖掘生活资源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真正地理解教师的用意,改变以往的“敌对”和“不理解”,用积极主动的态度维护班集体,这也是“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设置公共岗位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教师是这个“家庭”中的“家长”,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的管理岗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干部,这是学生们都很向往的岗位。以往我们都是每整年选举一次,或者两年到三年选一次,但这样的设置让很多的学生在面对班级事务时,往往将自己置于“旁观”的角度。在“无为”的模式下,我在班级内部设置了很多的“公共崗位”,让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以此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例如:“纪律监督岗”就是我在班级中设立的一个公共岗位。这个岗位的职责是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监督,没有管理作用,同时,监督其他班级干部的行为、管理方式等,纪律监督岗每个星期都有五名学生担任,灵活地进行监督。在这种监督模式下,学生们相互间有了约束,班级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难出现偏私行为。同时,这个岗位还给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教会了学生换位思考,也增进了学生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公共岗位的设置是“无为”教育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式,在设置公共岗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很多的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岗位,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三、给予时间空间

小学生的心理很敏感,思维和性格都处于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在班级管理中,我非常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自己面对,共同分析,查找其中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适当地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尝试,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例如:“探究一角”是我在班级后墙上设置的一块小区域,这个区域里是学生们探究的相关内容,可以是成果、过程或者学生的想法、感悟,总之是学生探究相关的内容。比如学生考试失败,我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并且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将计划和目标放在“探究一角”,等实现目标后再进行总结和反思。班级有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绘画设计,我就鼓励孩子们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在区域中。就这样,我一边鼓励学生们,一边将更多的问题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四、民主制定规章制度

学生之所以对学校及班级规章制度产生抵触感,并且还会时而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规章制度对于促进集体有序运行的重要作用,就算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根据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发扬民主,让学生民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这样学生通过制定制度的过程可以理解规章制度的用意,以提高按制度办事的积极性。例如班级自习制度的制定,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地制定制度,让学生提出一条以上规章制度的条文,并说明制度制定的理由。如有的学生制定了自习课上要保持安静的条文,理由是自习课是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如果大声喧哗势必会影响到班级秩序的混乱,影响同学们的自习效果。这样,教师将学生们制定的条文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班级自习规章制度,由于制度出自学生的想法,学生自然会增强纪律性,为自习的学习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班级学生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理解班干部的难处,对班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实施班级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做班长的机会,在轮值期间每个学生需要履行班级管理职责,从班长的角度去考虑班级事务,体验作为一个班集体成员需要紧密配合班级集体活动,要听从班干部与教师的指令,一切班级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使班级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

“无为”教育是在“有为”引导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上的教育,属于引导的范畴,更加适合当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在开展“无为”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家彪.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无为而治”[J].求知导刊,2017(35).

[2]邸现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无为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试析如何让小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5:50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