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进而提高了教学难度。这个时候,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将积极心理学逐步融入到教学中来。但是很多老师对于如何将积极心理学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感到束手无策,对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积极心理学;自信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分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心理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把积极心理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是我国许多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相关老师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从而增加了实践难度,对此,笔者对积极心理学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加强自身心理素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若将积极心理学与日常的化学教学相结合,首先需要老师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老师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专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保证老师的心理健康,以此来引导学生。
比如老师在讲述选修四《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时,由于这一内容比较困难,老师可以首先与学生进行聊天,聊一聊电池的发展过程,借助这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大家发言,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也可以趁机引入一些电池的知识,比如正电荷、负电荷、电极等,使学生大概了解电池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到寓教于乐。
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自然界中的元素》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讲解空气中所包含的各种元素以及相关比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哥本哈根会议。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联系其他学科,达到知识的共通性,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鼓励学生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有些同学因为学习内容较难,一时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去解决,从而降低了学习热情,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相应的情况,为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学生遇到问题时,一定要耐心讲解。
比如老师在讲解《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时,这方面知识首先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其次也是常考内容。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反应变化的过程。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进行课堂小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做出统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老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解有机物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蛋白质在人体中的相应变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应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有一些人认为,个体看起来相对离散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和行为能力。这里之所以强调“个体”,是因为个体是无法替代的,是鲜活的、独特的、有差异的,同样学生也是如此,老师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拓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视野,尽力兼顾个体差异,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正面情绪,这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和教学智慧的体现。高中化学课堂是否能够在自由舒展、多元、个性发展的路上继续前行,关键在于每一位学生能否拥有积极的心理。
例如,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一节的内容都是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知识,学习的内容比较适合用问题探究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份自学提纲或学案。学案必须要注重个体差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原动力。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相关模型进行教学,通过观察模型等,帮助学生了解成键的方式,成键的元素、成键的实质、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电子式的表达方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讲解整合规范学生的表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综上所述,若想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积极心理学其实并不困难。这首先需要我们老师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身专业水平,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其次需要老师鼓励学生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最后还需要老师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老师教学难度。
参考文献:
[1]卞巍.积极心理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D].苏州大学,2009.
[2]张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积极心理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