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其教育培养的成效直接关乎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按照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和程序,通过确定3类培养对象、建立3项工作制度、制定3个量化体系,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每位学生党员的成长,围绕可行目标、可控过程和可考成效,构建“3-3-3模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运行保障对策。
关键词:成长记录;高校党建;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D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036-05
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这个工程的核心环节是“教育培养”。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较大提升。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在教育和培养实践中做了许多创新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教育培养归根结底是解决“人”的问题,具有持续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用过程化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依托“成长记录”,将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落细落小,抓常抓全,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无论是碰到“硬骨头”还是遇到新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多做强基础、利长远的实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新形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目前,高校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但部分学生党员还存在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理论修养不够、党性意识淡漠。由于受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大学生入党的功利性明显,宗旨意识和群众基础弱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对学生入党前的考察、过程考核、监督反馈等尚未建立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教育培养体系。
1.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延续性和整体性
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各高校都很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对党章党规的基础知识学习。但对预备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卻比较松懈,甚至出现空档期,致使部分预备党员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是党员了,转正只是形式而已了。[1]对于未能被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或延期转正的预备党员,缺乏后续的强化教育和培养,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加入党组织信心不足,缺乏后劲。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应该根据不同对象在不同阶段有层次、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在各个阶段的受教育需求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每个对象在不同阶段成长中有效衔接和递进的关系。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比较松散,推优入党看成绩、发展对象看能力,而群众满意度和作用发挥等要素没有贯穿整个考察过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2.缺乏发挥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
目标管理是指人在组织和个体中寻求结合,并追求可达成目标的过程作用,强调的是自我管理。入党学生对追求进步、追求早日加入党组织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层级渐进的。但仍有不少学生党员对目标设立不长远,追求的是短期内党员的“身份”与“光环”,对自我规划较为模糊,没有清晰的路线图和进度表。目标管理过程中自我调适、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等能力较弱,其根源是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中缺乏调动学生党员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监督是党组织一种制度性安排,也是成员长期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有利武器,其本质是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部分学生党员对自身要求不严、对照党章党规执行不实,缺乏营造敢于自查和勇于修正的组织环境及制度规范是学生党员自我监督能力不强的主要诱因。
3.高校大学生党员档案记录缺乏个性化和规范化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档案仅仅局限于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程序性材料,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等内容,这些程序性材料则以陈述性的内容为主,较少有过程化的对比数据呈现。对于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党员教育和培养过程的非程序性记录材料容易被忽略,以致学生党员档案中的评价性资料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区分度和个性化。另外,学生党员档案建档和资料审核不规范。在未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前,没有建立学生独立的个人档案,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党校学习证书、思想汇报等都是零散存放,时常遗漏缺失。入党学生向党支部递交思想汇报后,联系人和培养人对其汇报的内容及文本格式没有认真考察把关和及时点评指导,往往等到了可以吸收为发展对象时,简单检查其提交思想汇报等材料的份数或字数。
4.对学生党员成长过程缺乏动态引导和受众监督
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传统静态的、程序式的高校学生党员记录材料难以发挥其自身的教育、督促与反思功效。考察时,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一般仅在入党分子确定、发展预备、预备转正三个节点前受组织委托与学生进行谈话,并填写考察意见,而评价内容多为表扬,少提存在的不足。对三个节点之间的过程引导不多,学生反馈问题的渠道有限,互动性不强。敢于接受大众监督是学生党员成熟的重要表现,考察对象既要接受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同志的批评,更要经得起广大群众和普通同学的监督。党支部对考察对象在上述三个节点会进行统一公示,公示内容一般包括考察人的基本信息、成绩排名及获奖情况等,对其存在的不足没有体现,部分学生未能被吸收的原因也没做说明,不利于学生在监督中受教育和启发。
5.发展学生党员的考核标准缺乏科学化和具体化
考核是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最关键环节,其标准具有结果导向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要求各高校细化学生党员发展考核标准,强调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考核标准上理解不深,制定不科学不具体,习惯性将学生参与理论学习或提交思想汇报次数等同于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获得何种级别奖项简单评价其能力素质。考核方式和要素比较单一,容易将某一方面的优势作为考察的先决条件。[1]考核的标准不能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当前高校对发展学生党员的考察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对标准中的定性和定量把握不到位,量化评价指标设置不具有显著导向作用。
因此,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其归因是多方面的,具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具有历史问题也有时代要求。比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新时期党员发展要求的理解不透;大学生特点出现新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队伍明显欠缺。但从教育培养的角度,还是要从制度安排和机制构建两个层面下功夫。
二、“成长记录”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教育培养意义及作用
成长记录是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收集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的素材和证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设置和动态指引,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体现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自身反思与组织作用,激励学生成长、成熟、成才。依托“成长记录”,对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养成
完整的学生党员成长记录包含计划制定、目标实施、过程监控、评价反馈。申请入党学生按照发展党员的标准,在党组织的要求和培养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开个人阶段性成长计划。在实施目标中对照标准开展自查、接受监督、汇报答辩、考核反馈等,并建立一种闭环的纠正机制,这样不仅能促进党员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强化主动教育,把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成长目标结合起来;还能培养学生党员继续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意识,促进其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的能力。[1]自我教育的习惯养成对学生党员保持稳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远影响。
2.有利于提升高校党组织的育人成效
高校党组织负责发展学生党员中“成长记录”的整体规划、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要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育人功能。全过程即注重顶层设计,各环节有效衔接,发挥其教育培养的导向作用,实现处处有指导,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党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入党学生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群众基础、工作经历、现实表现和政治审查等情况,进一步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先进性。党组织发动全员参与教育培养,指派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骨干教师等担任入党学生联系人和培养人,发挥广大群众和普通同學参与监督,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依托“成长记录”形成合力,全面提升高校党组织的育人功效。
3.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平台的互动运行
“成长记录”是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载体,是党组织紧密联系和了解学生的纽带和窗口,是学生记录成长过程的可视化平台。第一,党组织与发展对象之间的定期反馈与引导,增强互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了解深度,也是发展对象逐步建立对党组织认同归属。第二,发展对象公开自己的阶段性成长计划,党组织进一步严肃公示制度,促进信息对称,平等开放,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1]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形式。批评是接受他人监督,自我批评是进行自我监督,要营造党支部对党员、党员之间、群众对党员监督与约束的环境。
三、构建“3-3-3模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
按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和要求,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规律,通过确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3类对象;建立“学生党员成长导航制度、学生党员成长监督制度、学生党员成长考核制度”3项制度;制定《学生党员年度量化记录表》、《学生党员年度三查评价表》、《学生党员年度成效答辩表》3种表格。并将入党誓词、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成长过程记录、入党申请书(复印件)等资料装订成册,形成大学生党员成长记录册,如图一所示。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每一位学生成长,构建可行目标、可控过程、可考成效的“3-3-3模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
1.确定三类培养对象,衔接前中后三阶段
凡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并通过初级党校培训结业的学生均可领取《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三类学生纳入大学生党员成长记录计划,以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吸收为发展对象前以及预备期作为三个阶段划定,全过程描述每个阶段学生成才记录,作为三个阶段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2.建立三项工作制度,确保执行到位有序
(1)以目标确立为基础,建立学生党员成长导航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在学院或专业内,为每一个学生确定一名正式党员作为“领航人”(可为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一般为党员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首先进行自我发展评估,确定学期自我发展目标,形成属于自己私人定制的成长方案,在“领航人”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成长计划,制定并公开自己的成长计划。
(2)以过程控制为关键,建立学生党员成长监督制度。采取“三查”(自查、群众查、互查)方式加强对“成长记录”的实施控制,形成自我监督、群众监督、党员监督相结合。自查主要是对照自己制定的成长目标与现实差距,并进行整改;群众查是“三查”中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党员与群众的必然关系由一开始就应该建立,应主动接受群众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评价;互查主要是学生党员之间互相检查、督促共进,发扬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3)以成效考评为抓手,建立学生党员成长考核制度。将《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记录的学业成绩、基础文明、素质拓展、理论学习和社会工作五大模块中的量化分值,加上三查后的个人年度自我发展目标完成分值,再加上每学期的汇报分值形成年度总分,将总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3.制定三个量化体系,做到评价有据可依
在《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中设计三个表格:《学生党员年度量化记录表》记录三类对象平时在学业成绩、基础文明、素质拓展、理论学习和社会工作五大模块中的活动分值。《学生党员年度三查评价表》登记自查、群众查、互查后的年度自我目标完成分值。《学生党员年度成效答辩表》对照个人成长计划,让三类对象每学期进行专题汇报答辩,由老师、学生党员、普通学生组成评议组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产生汇报分值,营造相互激励、你追我赶的氛围。
4.做法经验与总结
通过实施《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以来,发展学生党员的流程和标准更加规范和严格,涵盖三类对象在入党导航、过程指导、考核监督中三阶段的成长记录,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党员继续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意识,促进其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的能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发展的党员更加经得起考验;另一方面,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注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育人功能,各环节有效衔接,发挥其教育培养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处处有指导。
多年来,学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公益、互助帮扶等亮身份、作表率、敢担当,多位党员学生在专业技能竞赛、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和做出贡献,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党务工作者也不断加强业务能力提升,挖掘育人要素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生支部通过举办党建文化节,延伸和拓展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内涵,多个党建项目的做法获得了广东省高校党建项目工作案例。
四、依托“成长记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运行保障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需要一支信念坚定、品质高尚、业务熟练、作用突出的专职党务工作队伍去组织和实施。高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有时代高度和长远角度加强队伍建设,设置学生党员发展专职工作岗位,配足人员,在岗位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做好政策配套,制定学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中长期实施纲要。专职党务工作者要有历史使命和政治意识,履行教育培养职责,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坚定党性、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率先垂范,做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者和领航人,做学生终身受益的入党启蒙老师。
2.建立信息化平台,动态呈现学生成长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学习和交流平台应运而生,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带来了许多变化,当代大学生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参与交流互动已成现实,求变求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教育培养的要求。我们应主动迎合学生的现实需求,遵循学生学习新规律,在“大学生党员成长记录”设计的整体框架内,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促进信息共享,不“另起炉灶”,建议在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常用的“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成长记录”管理模块。[1]另一方面是促进信息的即时性,强化互动的有效性。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学生的“成长过程”呈现更具直观和动态,分析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更加客观科学。[2]
3.树立典范和榜样,发挥朋辈教育作用
向优秀党员学习,向老党员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高校教育培养发挥“传帮带”作用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善于抓住日常大学生党员思想闪光的点滴,对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的经历和感悟,要及时记录在案。其次,通过挖掘一些老党员同志、大学生党员队伍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如实施党员学生“榜样工程”、举办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利用校园宣传栏、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平台等形式或渠道广泛宣传好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在普通同学和学生党员队伍中树立典范和榜样,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依托“成长记录”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使高校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举措。总之,严格把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中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对学生党员发展进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踪、教育和评价,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澜涛,李廷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4-5.
[2]闫超栋.刍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26.
[3]雷浩巍.推行大学生党员成长计划,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体系[J].同行,2006(13):297.
[4]黄伟,叶军,伍安.加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过程控制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90-92.
[5]邓寿群,刘民,甘雅芬,钟丽凤,谢清平,汪行舟,夏丹.高校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构建初探[J].兰台世界,2012(35):103-104.
[6]庄庆滨.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07):180-181.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庄庆滨(1985- ),男,广东陆丰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粤教工委函[2018]63号)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