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通向音乐之宫的阶梯。”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只要我们坚持在音乐课堂上把识谱教学提到日程上来,学生就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关键词】:识谱教学 节奏 唱名
长期以来,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音乐教育同仁的疾呼:“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通向音乐之宫的阶梯。”“要像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识字那样重视学生的识谱,以期解决谱盲问题”、“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识谱是学音乐的基础“、“不识字的人被视为文盲,不识谱的人起码也是个音盲吧!”可以说: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提出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研究。
一、从简单、熟悉的音乐中先学唱歌词再唱歌谱教学
首先要认识到,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其实在课堂上,也有很多歌曲学生听过后会有所回忆,很想跟唱。基于这一道理,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并不是音乐本身。例如:教唱歌曲之前不教识谱而是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孩子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低年级教学如果结合律动一起聆听,几遍下来,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再进行读词、跟唱、学习节奏,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演唱歌词了,最后再进行歌谱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许多,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起来。例如歌曲歌曲《小雪花》是一首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小朋友对洁白无瑕的小雪花的喜爱之情,很能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教学之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音乐,再进行学唱歌词,熟练掌握后,再进行节奏与乐谱的学习效果就很显著了。这样”学唱歌词和学唱歌谱相互交替,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如果把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就收效更明显了,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简单歌曲的曲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由歌词转变到识谱练习,再要求学生先识别各音符的唱名,然后随老师的引导将乐谱唱出来。
二、先从节奏入手,再进行识谱教学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提倡先从节奏入手,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如歌曲《幸福拍手歌》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用读法、击拍法训练附点节奏,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读,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三、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识谱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不仅要看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看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要教会学生自己在唱唱、跳跳、听听、想想、画画中活动。用歌曲《动物说话》举例,让学生看图自学歌词“小鸡说话叽叽叽,叽叽 叽叽 叽 叽
叽叽 叽叽 叽,让学生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分辨小鸡的叫声哪个长,哪个短;还让学生用不同打击乐器敲出长短;还可以把各自听到的声音长短画来。这样学生在自己学习中真正掌握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在欣赏活动中“顺带地进行”识谱教学
平时我们进行欣赏教学,侧重点会落在乐曲的出处、背景及风格,而很少会拿出来演唱歌谱,但其实在聆听熟悉后,通过对乐曲的整体印象下来进行识谱教学倒比较容易了。例如:管弦乐曲《口哨和小狗》,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在聆听过程中,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足舞蹈,这样反复聆听几遍学生也不觉得厌烦,趁学生在学习兴头上,加入识谱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欣赏了生动的音乐,还加强了识谱练习,主旋律都能跟着音乐哼唱了。
五、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音准,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这个获得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观念,在日本的音乐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學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
总之,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并不是单一的,可同时交融运用,以求最佳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坚持在音乐课堂上把识谱教学提到日程上来,让识谱教学成为每节音乐课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就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功掌握识读乐谱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