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宦官对唐代政治及社会造成了重要影响。对于唐代宦官权势问题,前人大都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只看到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对宦官及宦官制度加以口诛笔伐。不可否认的是,唐代宦官专权对当时的政治及社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维护中央集权、遏制割据势力方面,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我们应当对唐代的宦官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唐代;宦官权势;积极
对于唐代宦官权势问题,前人对此已提出了诸多的看法。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代宦官之祸》中云“(唐)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陈力、罗大云著作《浅谈唐代宦官专政》探索了宦官势力的起伏,进一步认识了宦官专政的危害。胡如雷先生所著《略谈唐代宦官滥收假子的现象》认为唐代宦官在唐前期大量的收养假子,对唐代政治造成不良的影响。马良怀先生在其著作《唐代宦官与皇帝关系考论》中认为宦官在势力强大时,会对皇帝及朝官侵凌。冻国栋在《唐宦官与大中政局》中认为,宣宗大中年间,宦官集团凭借拥立之功,广泛参与甚至主导相关事务,攫取大量政治、经济权益,对大中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段希祥先生也在著作《试论唐代宦官监军制度》中对宦官的监军之弊做出了深刻阐释。
总之对于唐代宦官权势问题,前人大部分著作只注意到唐代宦官专权产生了很大的弊端,而对其另一方面,即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的论述几乎没有。本文拟从唐代宦官在稳定朝政、专典神策禁军以及出任监军这三个方面作一些论述,使人们对唐代宦官制度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稳定朝政
宦官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兴衰荣辱完全寄托于皇帝之上,因此他们在忠于唐朝皇室方面要远胜于其他人。虽然一些宦官如程元振、边令诚等臭名昭著,但就整个宦官群体来说,他们无疑起到了稳定朝政的作用。
玄宗时期高力士,尽管恃宠得势,但是他在开元天宝年间的任贤纳谏曾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唐玄宗欲将朝政大权尽托李林甫,高力士敢于站出来反对;玄宗在立储位时犹豫不决,高力士之“推长而立”可以说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唐朝前期每逢新旧皇帝之交所造成的大规模的杀戮也并没有出现,这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力士与唐玄宗的决断。史载唐朝中期大宦官马存亮“逮事德宗,更六朝,资端畏,善训士,始去禁卫,众皆泣。”从中可以看出马存亮无论在朝中还是在军中都受朝臣和士兵爱戴拥护。与马存亮同一时期的大宦官梁守谦同样受到朝臣将帅拥护,其从德宗时期开始历经六朝,据其《墓志铭》所载“恳让权位”,至于其“与将帅言别,一军号恸,声澈九重”。
从制度上来说唐代后期宦官群体把持着皇帝的废立,“但是李氏子孙,内大臣立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这就避免了唐王朝内部在皇位的继承上陷入更大的动乱。
唐朝前期,每逢新旧皇帝之交总会发生较大的宫廷政变,不仅失败的一方的皇子被杀,他们的依附者也是或杀或贬,对唐朝中央政府来说不啻为一个很大的损失。唐代后期,皇帝大都为宦官所拥立,其中自唐穆宗到唐昭宗以来,“为宦官所立者七君”。穆宗为宪宗第三子,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打算拥立沣王李恽,后因其母卑贱不得力,于是乃立穆宗。宪宗死后,宦官陈弘志立刻杀死吐突承璀及沣王,穆宗得以“即皇帝位于柩前”,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穆宗死,敬宗以长子的身份即位。敬宗死,宦官李克明贪图拥立之功谋立绛王,若李克明成功,其勢必会对掌朝政大权枢密使及护军中尉进行动手,这无疑会加剧中央政局动荡,“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定议,以卫兵迎江王涵入宫”“率神策六军、飞龙兵诛克明,杀绛王”。文宗病重,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立穆宗第五子颖王为皇太弟“即皇帝位于柩前”。武宗病重,左神策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为宣宗。宣宗死后,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宗实矫诏立郓王为懿宗,杀拥立夔王的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及懿宗大渐,“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立普王为皇太子”,即位为僖宗。僖宗病重,群臣因吉王年长打算拥立,但观军容使杨复恭率兵迎寿王,立为皇太弟,是为昭宗。因杨复恭本人手握兵权,朝廷之人莫敢与之争,政权得以和平过渡。
从上述唐代后期皇帝的即位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新皇帝的即位与否已经完全被宦官所把持,尽管有些时期在皇帝的人选上面,不同的宦官集团可能会有一些争斗,但是所死的毕竟只是极少数的一两个人,朝政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唐代中后期,中央政府的权力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若是此时中央政府内部再出现因皇位继承问题出现过大的内耗,那么必会影响到其自身的衰亡。相对来说,宦官集团有时虽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扶持皇帝,但对整个中央政局的稳定来说,无疑是微不足道的。
二、专典神策禁军
唐朝的禁军原指的是守卫宫城北门的军队,到肃宗李亨时期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并称为“北门六军”。安史之乱期间肃宗北趋灵武,首任宦官李辅国专典禁军,之后德宗时期以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为神策中尉,自此之后宦官掌管神策禁军成为制度。宦官专典神策禁军,使得唐王朝在“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形势下,尚能保持一支能够代表中央政府且战斗力不弱的军队。宦官所率领的神策军发挥了护卫皇帝,讨伐叛乱藩镇的作用。
(一)护卫皇帝
安史之乱期间,吐蕃趁唐王朝边境空虚,多次侵略中原。“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广德元年,吐蕃入寇泾州,至邠州之时,唐王朝始派郭子仪抵御。但为时已晚,代宗不得已出离京城,身边几无可护卫之人,官吏藏窜,六军逃散。此时只有驻守陕州的鱼朝恩率领神策“悉军奉迎”,及时的护卫了代宗,代宗对此大为赞赏。事变过后,鱼朝恩及其神策军得以进入京师,正式成为天子之师。
唐敬宗长庆四年,染坊匠人张韶等百余人攻入皇宫。时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存亮立刻赶来迎接,亲自把敬宗背入左神策驻地。后派遣神策大将唐艺全起兵讨贼,与神策右军兵马使尚同忠等人共同平定这次叛乱。
(二)讨伐藩镇叛乱
建中四年,德宗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讨伐李希烈,但至京师附近因不满犒赏而发动兵变,京城内由大臣白志贞所募禁军无一人应召。德宗只得仓皇出逃,逃亡途中身边仅有窦文场和霍仙鸣等百余名宦官跟随。逃至奉天后,被朱泚率兵围困,德宗危在旦夕之间,此时在河北与叛军进行作战的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闻上幸奉天,帅众将奔命”,解除奉天燃眉之急,朱泚亦退回长安。此次能够镇压叛乱,神策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忠于唐王朝的态度与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宗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和将领,开始重用宦官。于是德宗在回京之后,对神策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兵力达到十五万人之多。
德宗之后,唐政府以神策军为主力,多次对叛乱藩镇进行讨伐。宪宗时期,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揣测帝意,主动率领神策军参与讨伐藩镇王承宗的叛乱。又元和初期,宪宗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七千余名神策军为主力,同山南西道节度使共同讨伐刘辟,在神策军与刘辟兵力相差几倍的情况下,高崇文所率领的神策军八战八胜,大败西川军队。此战显示出了神策军强大的战斗力,一改之前中央弱势的局面,使得唐朝中央政府可以凭借这支神策军再次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开创中兴局面。
唐代中后期内有各藩镇林立且时叛时服,外有各个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宦官所领的神策军成为唐朝中央政府赖以生存的唯一军事支柱。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提到:“左右神策军者,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仍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多国位”。倘若没有宦官所领的神策军,又或者神策军由中央政府内的大臣统领,恐怕李唐王朝早已不复存在了。
三、出任监军
监军制早于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宦官监督军队且成为制度,历代只有在唐朝才出现。唐初只有御史才能出任监军,至唐玄宗时期,始有宦官边令诚监军,德宗时期,为监军置印,宦官监军遂成为制度。唐朝出现大规模的宦官监军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后,各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不得已采取以藩镇制藩镇的手段,这些藩镇“既有土地,又有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在藩镇权力如此大的情形下,宦官以皇帝家奴的身份得以在外出任监军。宦官监军在地方藩镇上代表了皇帝与中央政府,不仅有“布皇恩于阃外,推赤心于腹中”与地方传达中央政令的作用,其在安抚藩镇,协同节度使镇压叛乱上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一)安抚兵变
唐德宗时许州节度使上官涚死后,其子想要承袭节度使,恐怕监军范日用不答应,企图发动兵变。监军范日用得知,“因尽擒其党于伏匿之所”,从而遏制了即将发生的谋乱。
贞元十二年,汴州节度使李万荣病重,其子李乃将要作乱,“惟恭乃与监军同谋缚乃,送归朝廷。”又贞元十五年,宣武军发生兵变,节度使陆长源被乱兵所杀。事发后,监军俱文珍“密诏宋州刺史刘全谅使总后务。全谅至,其夜军复乱,杀大将及部曲五百人乃定”,终于平息了兵变。
宪宗时节度使韦元甫死,藩镇将领兵士共推万福为帅,监军米重耀顺应众意,“亦请万福知节度事”。
僖宗时,“河东节度使康传圭,专事威刑,多复仇怨”乃至发生兵变,杀节度使康传圭,后“监军周从寓自出慰谕,乃定”。
可以看到,藩镇节度使死后或发生兵变被杀后,监军宦官大都能起到遏制叛乱,防止叛乱态势的进一步升级,对藩镇进行安抚的作用。
(二)协同节度使,镇压叛乱
虽然一些宦官如边令诚、鱼朝恩等人大都不懂军事,因他们的刚愎自用,贪功冒进导致节度使在战争中屡屡受挫,但是在监军宦官中必然有着许多作战经验的宦官,在唐后期的战场上,常常能见到宦官监军奋力杀敌的事例。
武宗时期天井监军李敬实,在上党郡连年叛乱情势下,只历数月“贼徒迫蹙,自枭刘稹之首”其余全部归降。
唐朝末年,王仙芝与黄巢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在此形势下,监军杨复光先是辅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败王仙芝。又与招讨使宋威献计,以诱降手段使王仙芝和黄巢产生间隙,致使王仙芝出走,削弱农民军实力。在之后与黄巢的战争中,杨复光孤身犯险,使周岌反正,又招降朱温。在黄巢于长安建立政权之后,杨复光引沙陀兵李克用,与招讨使王重荣继续镇压农民军,终败黄巢。在镇压农民起义战争中,“复光与其子守亮、守宗等身先犯难,功烈居多”“首谋召沙陀者……以复光功第一”。杨复恭,杨复光的从兄,因其在庞勋乱时有功,“自河阳监军入为宣徽使”。
在唐朝中后期中央政府已经无力统一全国的形势下,唐朝政府尚能控制相当数量的藩镇,不得不说宦官监军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赞叹监军制度“奋其武毅,张我皂威,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四、结论
唐代中晚期的宦官并不都如前人所说那样唯有宦官之祸,大部分宦官诸如高力士、梁守谦等人对唐王朝中央政府始终如一。不仅如此,唐朝后期皇帝的册立由宦官掌握,使皇位继承稳定了下来,再不复唐前期为争夺皇位动辄发动宫廷政变,这就避免了唐中央政府在外部复杂的条件下的过度内耗。神策禁军由宦官专掌,不仅起到讨伐地方的叛乱藩镇,同样的宦官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亦不会对唐王室产生夺位的威胁。宦官出任对外监军,对地方藩镇势力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同时也发挥其代表中央政府的监军权力,在安抚兵变,协同本镇节度使镇压叛乱藩镇及农民起义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韩愈:昌黎先生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五代)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5](宋)王谠:唐语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6](清)董诰: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周紹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9]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段希祥,王芬:试论唐代宦官监军制度,临沂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宁(1995-11),男,籍贯:河北省定州市,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