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
摘 要:小学数学一直都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但要想真正的学好这门学科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小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数学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通过创建情境模式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要不断深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难度,还具有很强的思维性及逻辑性,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小学数学学好,所以很多老师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及目标,足以见得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身心发育不成熟,思维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灌輸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1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是指人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时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认知,也是人利用相关概念及理论判断和推理出事物本质的过程,整个理性认知过程都是非常复杂和抽象的,因此也被称为抽象思维。对于小学数学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说,逻辑思维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思维类型,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还要注意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需要循序渐进,认识、锻炼培养、提升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不同层次方面的能力:(1)逻辑推理与整理归纳。小学数学中的一些运算法则、定律、概念等,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学生需要将一个无规律的式子进行分析推理,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并带入到实际学习中。(2)综合分类与分析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有关联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以便于后续的研究与扩展。在整合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对所整理的内容进行有序分类,将具有相同点的内容放到一起。紧接着,这些归纳分类好的知识点就需要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课堂所讲解的重点内容,并展开想象,将其与以前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并找出其中的不同。(3)总结分析与具象思维。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后,所需要做的便是提升思维能力。在做题的同时,将其本质和内容整合,再以抽象的思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将所学内容进行掌握,更对思维能力进行了提高[1]。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
2.1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第一,不要只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要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尤其是数据计算,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二,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行去探索数学计算方法,以挖掘学生的逻辑思维[2]。例如,在对“四则运算”进行教学时,除了讲解相关概念以外,让多出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不断练习,诸如“6÷3×4、5×4÷2、2×8÷4”等计算题,让学生从左向右计算,分别得出“8、10、4”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即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计算,如“6÷3×4”可以先计算3×4=12,然后用12÷6=2,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又与之前结果不同,调换后的等式是3×4÷6,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将同一数字放在不同的位置其计算结果不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创建情境模式,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
一是,小学数学老师不要延用满堂式及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原则,引进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思考氛围的同时,丰富化和趣味化数学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及逻辑思维能力[3];二是,老师可以通过实景模拟来展示难度比较高的抽象概念,诸如利用几何物体模型来展示几何物体的原理与构造,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转化成具体的数学成像。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讲解时,要发挥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功能以及视频功能等,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特点及结构,并通过动态图片的形式来讲解集合体体积计算方法,例如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等。
2.3不断深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整合新的教学模式,诸如可以引进实验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及问题式教学模式等,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例如,在对“加减乘除综合运算”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5+2×3=?、6÷2+6=?、(6+6)÷2=?,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能了解“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等运算法则及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理应得到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及关注。当前,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中,还存在教学观念老旧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晁德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7.
[2]刘姗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29.
[3]唐孝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高新区,2018(14):131.
[4]苏秀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