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2019-09-10 07:22倪怀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小学美术

倪怀彩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欣赏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创造美打好基础。然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受能力,是美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小学美术欣赏(鉴赏)学习、批评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认识与感悟。

关键词: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认识与感悟

“欣赏”、“鉴赏”与“批评”从感受程度来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面对众多的美术作品,人们都可以成为欣赏的主体,只是联系自身的实际与主客观因素,每人感受到的有所差异罢了。欣赏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愉悦的心态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掺杂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但是,提升到美术鉴赏这一层面,是旧有知识作用于新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享受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多的更是一种理性思考。因此,对于美术鉴赏的诠释可以概括归纳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来选择某种美术作品进行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而“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关上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所以,欣赏课开启前,前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如何、选择美术作品。

对于美术批评教学这一过程,李力加教授在《走向多远的美术教学》一书中有较为具体的论述:“艺术批评教学要做到的四个方面,即描述——描述作品的主题,引起形式特点的感觉印象、分析——分析作品的组织、形式的特质、解释——解释作品所传达的观念和意义、评价——评价作品在历史、形式革新、再创造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三、欣赏课主客体链之关系

首先,我们要对欣赏主体、客体及传播过程等相关的关系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作为美术欣赏这一主体而存在的,而教师这一群体起到的作用是先决,是先行者,因为这一群体决定课堂中的学生会接触到怎样的美术作品,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美术欣赏的。分析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欣赏主体常常不能从表象中与美术作品产生深层次的对话。在美术作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美术作品进行定性。“面对同一件美术作品,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想法,是否能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是否能通过一幅作品产生某种精神层面的触动。

“看”的行为引发的疑问与目的性。“看”的行为,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文化的”——形象是有深度的。下文,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谈认识与感悟。

《清明上河图》一课选自于浙美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笔者的课程设计中贯穿以下几个环节:①赏一赏——穿越旅行,引课题(穿越的情景创设,以游记的形式,易于学生情感及目的性的构建);②猜一猜——教师设疑,现课题(從宏观到微观,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信息);③谈一谈——小组合作,有收获(以游历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欣赏、发现与创新,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④品一品——渗透知识,寻精妙(学生思考,教师总结,上升到美术学科要素的渗透);⑤说一说——总结拓展,延知识(为下节课做铺垫)。本节课,亮点是创设游记的情景,从宏观到微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欣赏评述、绘画表现、探索发现,到最终美术学科元素知识点的思考中来。课程中,学生所呈现的绘画作品,带有个性、带有思考,答案从单一到多元。“活力课堂”因学生的自主探索与主动参与而变得更精彩!

接下来,笔者将对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总结。首先,在小学中高段,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构建。其次,应树立课程主题单元式的意识,从宏观到微观,逐层递进的深入、启发与探讨。立足于学生本体,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