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涛
【摘要】在番禺区全面践行“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大潮中,结合石碁镇教育办公室实施的“三段八步问题式研学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本校学生语文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紧密围绕“研学后教”模式,深入文本,精心设计“研学问题”,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研学问题”为指引进入文本进行阅读,充分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研学;后教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理想时期,通过科学的引导,提供恰当的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掌握有用的语言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是可以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的,并可以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性情,从而为打造他们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语文课堂是情感和幻想的栖息之地,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把语文课堂打造成放飞孩子想象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先研学与后教学的愉快情感体验中学会观察、联想、比较、思考,在思考问题中锻炼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
一、对研学后教的理解
第一,研学后教特别强调预习。充分的预习可以确保教学环节的流畅顺利,同时也凸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预习内容、预习方式、预习环节等给以具体明确的指导,细致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如何学的方法,为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并消除了预习的障碍。
第二,研学后教强调指导。这个指导是指课中学习的指导,因为指导过程实质上已经进入了“教”的环节,这个环节影响了整个模式开展的有效性。
第三,研学后教强调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科学性。一方面这样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又符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特点。
也就是说,“研学后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指导方式,运用得当,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对研学后教的尝试
(一)充分研究设计问题。
“研学后教”的核心是以“研学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并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又以学生“自主、协作、探究”作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再以教师根据学生“研学”的情况再进行“后教”策略为原则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是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一方面要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二要立足于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并且有利于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品质;三要立足于学生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等方面来进行设计。方法一是用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与主题一致的歌曲等等,方法是在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依据手上的资料,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一般通过确定阅读范围和要求、自由阅读、交流和评议等环节,在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基础上作为导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二是研学问题的设计。
第一步是在提供课文背景资料、学习目标等内容后,针对基础知识如字词等用导学案的方式设计简单的练习,来夯实学生基础。
第二步是围绕课文内容设计若干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问题带着学生去走进文本,初步感知和理解课文。
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文本,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问题的表述要简单易懂。
因此,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几点:
第一是以教学目标为设计导向,直接指向研学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焦点所在。首先是指向教学的核心即教学重点,这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最基本的载体,也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如在研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过程中,第二课时设计的问题如下: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太空生活哪几件有趣的事情?是怎么样的有趣?
2.太空生活和人类在地球上所过的生活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
3.睡觉,喝水,走路,洗澡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居然这么奇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4.大家还能找到太空生活中其他更有趣的事吗?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趣事的,哪一个同学来向大家作介绍?
在教学中这几个问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场景的视频和图片介绍,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太空中宇航员生活的探究欲望。这样设计的问题由现象到本质,浅显易懂,引导学生可以围绕主题直奔学习重点展开相关的探究学习活动了。
第二是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课文独特之处,课文重点内容,文章写作思路,作者写作意图,文章的社会意义等,在设计问题时紧紧围绕以上几点,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准符合学生的认知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思维特点等,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问题概念化,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兴趣或问题过于深奥脱离学生实际而产生畏难情绪最终丧失信心的现象发生。
二是抓准学生认知的兴趣点。采取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文本,考慮学生认知的兴趣点所在,使研学问题营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的教学中,出示图片和相关动画后,抛出了“你认为文章中介绍的几位植物妈妈中哪一位植物妈妈是最聪明的,她聪明在哪些地方呢?”的问题,学生异常活跃,并在讨论中渐渐分成三派。于是,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辩论方式开展研学,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围绕课文内容分别进行了热烈的对辩。他们在辩论中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当学生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这就是调动学生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三是拓展学生认知的多角度。拓展学生认知的多个角度,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为研学问题撑起了多个支点。如以关注文本的细节入手为例,可以考虑从分析文章的题眼、琢磨文章的文眼、分析文章的线索和脉络、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如学习《黄山奇石》一文,“奇”字既是文章的题眼,又是文章的文眼,抓住这个“奇”字展开研学,围绕“奇”在哪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足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研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讲一讲、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手段,真实而深刻地体会到黄山石是如何的奇妙,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石的美感受到整座山的美,再由一座山的美引导学生去想象祖国大好山河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学后教模式的初步尝试过程中,主要是精心做好“研学问题”的设计,务求把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设计的环节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过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受实践时间的限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如学生因层次因素导致研学效果有所影响的问题等,有待在后阶段的进一步实践过程中加以克服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