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
【摘要】 校园欺凌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客观存在。为了妥善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农村高中校园为例,对其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
【关键词】 农村 高中校园 欺凌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8-175-01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学生的身体与心灵带来创伤,甚至形成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农村高中校园欺凌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高中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针对农村高中生来说,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的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因为学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缺乏疏导的情况下,尤其与同学之间相处不愉快时,极易引发对于其他同学的欺凌情况。不仅如此,他们的生长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其心理与自制力都比较薄弱,有着較强的逆反心理,倘若缺少了必要的约束与教育时,那么校园欺凌的萌芽就会慢慢变大。
2.家庭层面上的原因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外出谋生的家庭较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非常普遍。老人的教育观念与家长的教育观截然不同,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老人以偏袒式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老人将孩子当作“掌上明珠”来看待,百般迁就,甚至要什么给什么,显然这种教育方法慢慢致使孩子变得自私、嚣张跋扈,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们交往时就会慢慢暴露自己的本性,继而为校园欺凌情况的出现埋下恶果。
3.学校层面上的原因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往往将目光放在了智育上面,而没有对德育予以高度重视。不仅如此,很多学校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而随意将美术课、综合实践课等相关学科的课进行调整,甚至取消。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主流学科的学习当中。显然这种乏味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继而衍生出压抑、失望等心理问题,各种原因最终产生了校园欺凌事件。
4.社会层面上的原因
目前有些影视、书籍、网络为了眼球效应,对暴力的东西渲染过多,学生看过后,缺乏理性判断,很容易产生模仿。同时农村高中校园四周的环境较为复杂,很多商家为了一己私利,不管是否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就开展商业活动,出现开黑网吧、售卖烟酒等情况。在社会治理方面,农村校园的周围环境治理相对落后,不良社会青年在学校周围活动,将有些缺乏判断力的学生纳入团伙,这些学生认为某些行为非常酷就随意模仿,抽烟、偷窃等情况逐渐增加,继而加剧了校园侵凌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农村高中校园欺凌带来了可乘之机。
二、遏止农村高中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农村校园欺凌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多措并举,重在预防。
首先,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虽然我国已有多部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但在预防校园欺凌上,法制明显滞后,比如如何界定是否为校园欺凌,现行的法律解释依然模糊,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好应对和处理。因此,国家要优化针对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继而促使校园欺凌的处理可以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仅如此,社会还应当为农村高中校园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在第一时间做好疏导工作,尽可能减少受欺凌同学的心理伤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传授一些可行的社交技巧,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继而促使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
其次,农村高中要加强德育、心理课程系统化研究与实践。第一、各学校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改变重文化成绩,轻德育的现状。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加大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落实。同时,学校也应当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碎片化的德育课程系统化,恰当的设置课程,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继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二、农村高中学校应当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优秀影视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熟知校园欺凌的危害,引导他们远离校园欺凌现象。第三、学校要重视发挥学校心理课程与心理咨询的作用,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第四,学校应开展关于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培训,要提高教师在防范与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哪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被欺凌的情形,那么一定要对其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以此来降低校园欺凌情况出现的概率。
再次,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家长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欺凌亦或是不去欺凌他人。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定要对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予以高度重视,平时要对他们予以适当的关心,增加交流的频率,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做好孩子的后盾。不仅如此,还应当对自身的言谈举止加以规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并且还要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继而形成反对校园欺凌的统一阵地。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一起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 参 考 文 献 ]
[1]范政,王淑合.校园被欺凌者易被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
[2]刘方圆.校园暴力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J].才智.2018(07).
[3]包欣玮.小议高中校园冷暴力施暴者心理成因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8(02).
[4]姜辰颖.校园暴力现象现状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