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样?挺好的,都挺好

2019-09-10 07:22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9年8期

陈清华

2019年3月23日,世界顶尖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刊文评论《都挺好》,将之与《辛普森一家》《权力的游戏》类比,认为这部剧从“中式孝道”入手,展现了家族纠葛这一全球性话题。

事实上,《都挺好》的起跑并不华丽,在播出之初,卫视主打的宣传语是“姚晨时隔多年再回电视荧屏”,可见还在主打明星效应。但开播后,该剧凭借实力攒下的好口碑和高热度,不断引来“自来水”大军,最终形成了既广泛吸附传统观众,又多方吸引年轻群体的情感共振效应。

正午出品,阿耐原著,《都挺好》道出五味杂陈人情味。

作为一部直面原生家庭关系的电视剧,《都挺好》以喜剧手法跳脱悲剧命运,以爽利剧情消解负面情绪。它以一种嘎嘣脆的口感,促使人们在快乐追剧的过程中,反思社会、反省人生,用恰到好处的叛逆精神,诠释了“孝”而不“顺”的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如此轻盈叙事的形态,厚重而不沉重,深刻却不呆板。

看完整部电视剧《都挺好》,我有一个直觉:这部剧,其实就讲一个人:苏明玉。导演讲她的出生委屈,讲她的成长委屈,讲她的工作委屈,讲她被二哥欺负的委屈,讲她在公司被孙副总冤枉的委屈,讲她被大哥“教育”的委屈,讲她被爸爸折腾的委屈,讲她作为苏家人操心的委屈。总之,整个情节都围绕着她的委屈展开。到最后,反而是这个最委屈的人,在一心一意地照顾“没出息”的爸爸,成全一家人的大团圆结局。这个最委屈的人对家里的贡献最大,这个最委屈的人帮了大哥找工作,帮了二哥找工作,帮了二嫂保住工作。

有人说,整部电视剧,40多集,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怎么能说就讲苏明玉一个人呢?嗯,问得好。没错,整部电视剧写的是苏家五口人的故事,大哥明哲、二哥明成、三妹明玉,以及妈妈赵美兰、爸爸苏大强。大家别忘了,在妈妈赵美兰和爸爸苏大强组成的家庭里,苏大强毫无地位、毫无话语权,他应该叫苏大弱才对。他连赵美兰的影子都算不上,赵美兰说一,他从来不敢说二。他的存在,只是为了陪衬赵美兰。在苏家,赵美兰说什么就是什么,苏大强可以看成不存在。赵美兰做了决定,他绝对不敢腻腻歪歪。

而赵美兰是谁啊?闹了半天,她就是苏明玉。苏明玉有一天终于发现,她努力不让自己变成赵美兰,但到了最后,她还是成了赵美兰。也就是说,赵美兰和苏明玉就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两个阶段:小的时候,在家里,她就是苏明玉,一定要考清华大学,一定要自食其力;长大后,在公司,在家里,她就是赵美兰。

当有一天,她发现这个真相时,她自己也害怕了。可这是事实。

而大哥明哲、二哥明成,不过是苏大强人生中的N个片段:投资理财赚点小钱时,苏大强出去吃饭、听评弹,那时他就是明成。上当受骗、闹自杀的时候,他就是明成。哄小蔡开心时,他就是明成。不斷地上演各种“作”时,他就是明成。得知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时,怕连累子女、自个偷着吃药时,他就是明哲。给女儿去书店买复习资料时,他就是明哲。在石天冬店里帮忙时,他就是明哲。

所以,整部电视剧,整部小说,只要写好了明玉,也就写好了整个故事。苏大强,是为了陪衬明玉而存在的,他只需要当好明玉的陪衬,整部电视剧、整部小说,就鲜活了。导演也好,作家也好,就能够忙而不乱,观众或者读者,也就越看越有味道。这也是写好长篇小说的一个诀窍。

这个思路,这种“分身法”,我认为是从《红楼梦》中借鉴来的。《红楼梦》看起来几百个人物,头绪有点乱,其实,你只要抓住一个字——“玉”,这小说就不乱了。这个“玉”是黛玉、妙玉、青玉还是香玉?其实就是一个人,也就是香玉,就是她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时,她是黛玉。后来她是青玉,然后又是出家的妙玉,最后还是香玉。

2019年开年第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都挺好》成了“爆款”,大结局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该剧引发的全民热议,似乎还没有结束。

《都挺好》中关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吸血鬼亲戚”以及“啃老”等一系列话题都被观众们热烈讨论。从观众的角度看,每个人物都有痛点,每个人的缺陷又都情有可原。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生活的本质本就是五味杂陈。

在《都挺好》导演简川訸看来,该剧之所以引发观众“共情”,一方面是扎实的小说为电视剧的改编和创作“打好了底子”;另一方面,剧中犀利地描述,确实有真实的基础。有很多观众感觉“被代入”。《都挺好》的版权购于2011年。简川訸坦言,与电视剧版相比,原作可能“更尖锐、更冰冷、更残酷”。“阿耐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不夹带任何主观情绪,始终很冷静、很客观地看待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 。

前半部分“一地鸡毛”,结局大团圆,从“不美好”到“美好”。“家和万事兴”是价值观。简川訸说:正如原著小说的另一个名字——《回家》,尽管现代家庭生活中存在重重矛盾,但人人“心向往之”,重新寻找每个人心中温暖的家,仍是剧作最核心的理念。

在《都挺好》中饰演苏父的倪大红演得太好了。“倪大红把一个固执、小气的老头演得活灵活现!”“这苏大强真的让人气得牙痒痒,倪大红老师真不愧是老戏骨!”

在《大明王朝1566》里,倪大红演著名奸臣严嵩,皇上要查办他之前,他让“六必居”的老板送酱菜来,说是要送给皇上吃;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他演大佬,和“葛优”喝着粥,香出银幕,谈的却是杀人。哦,在他们的世界里,杀个人不过像喝粥一般容易;到了《都挺好》里,二儿子苏明成从拘留所出来,一家人吃饭,面对苏明成的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一家人食不知味,他却没事人一般埋头吃饭,太香了。气得亲家公骂他:你多吃点!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中国文化讲究“吃”,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去解决的。细水流长的琐碎日常,导演把“吃”拍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都挺好》《芝麻胡同》《老中医》分别发生在苏州、北京和上海,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三部作品的标签。在国产电视剧创作的历史上,地域特色曾经是创作者担心的一道坎,但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座桥,折射的是地方文化自信的回归。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相信不久,河南一定能拍出更优秀的、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收视口碑双丰收 “爆款”的电视剧。

——题记

1.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苏家一门退休后的平静生活,被苏母在麻将桌旁的猝死打碎了。

苏母一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退休前是市里大医院的护士长,各色奖章取出来可以披挂全身,俨然一副金光闪闪的铠甲。苏母将工作上的风风火火带入生活,于是苏父苏大强名不副实,长年累月地躲在苏母高大壮实的背影后做小男人,在中学图书馆整理图书至退休,退休得悄无声息,走后整个学校竟无一人想起他。于是苏大强愈发没了信心,走路如铁掌水上漂,不闻一点儿动静。

苏母铁腕下养出三个出色的儿女,个个都是小学初中高中时候的学习尖子,年龄到了,顺理成章进入最高学府,左邻右舍都说,咱们国家的重点大学是给苏家办的。苏母人前大声欢笑,人后愁眉苦脸,自打大儿子苏明哲考入清华大学开始,苏母便逼着苏父天天记账,过起节衣缩食的紧日子。考虑到大儿子每学期来回火车票的昂贵,苏母严令二儿子苏明成考入较近的复旦大学,二儿子一向听话,没有异议,再说复旦也不差。到小女儿苏明玉高考的时候,大儿子苏明哲却赶上自费留学大潮,虽然申请到了美国学校的奖学金,但父母总得贴出路费,置几身行头,苏家经济更是捉襟见肘。苏母与从小倔强的明玉大吵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干脆走了直线,与明玉的班主任商定把明玉保送入本省本城的免费师范大学。明玉满腔豪情壮志被母亲无情粉碎,不情不愿上了大学后赌气诅咒发誓,以后再不用家中一分钱。明玉做到了。

原指望明哲出国后能汇点儿美钞回家解急,没想到明哲出国一年后换了专业,改学IT,自己尚且过得紧紧巴巴,哪里还有余钱支援家里。苏母只得继续锱铢必较,暗自勒紧自己与苏父的裤腰带,欢欢喜喜地时常给明哲寄去零食衣物书刊,给明成充足的花费不让二儿子在人前没了面子。好在明玉争气,又是奖学金,又是勤工俭学,衣食住行都不用父母出钱,苏父苏母总算每周能开一次海鲜荤。但明玉心中烙下重重阴影。

等到明成毕业进入进出口公司,明哲又靠能力挣了奖学金,苏家的苦日子终于到头。6年多节衣缩食惯了,一时放不开手脚,不知道享用,手头竟是好好存下了一点儿小钱,苏大强每次看到工资发下后存折里多起来的数字,心中就美滋滋地甜。

但好景不长,长得高大英挺、玉树临风的明成很快交上女友朱丽。朱丽大眼小嘴,細皮嫩肉,整个一美人坯子,在家是个受尽娇宠的独女。苏母与朱丽第一次在饭店见面后,便知道儿子追这个朱丽并不容易,回家毅然取出存折中所有的钞票,将家中的两室一厅整修一新,拆了原先摆在客厅的小床,风风光光地请朱丽来家里玩。

这是阿耐小说《都挺好》[1]的开篇。

契诃夫曾经说过,真正好的作家应该是生活在黑暗中的。《都挺好》中苏明玉似乎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但她没有成为作家,而是拜了师父,跟着他闯天下,成了企业高管。

在阿耐小说《都挺好》中,故事背景发生在上海。那个年代,上海人至少在高考方面享受了不少政策的优惠,老大苏明哲考上了清华大学,然后又去美国留学,留在了美国。老二苏明成整天甜言蜜语,哄妈妈开心,自己学习也不怎么用功,最后“凑合”着上了一所离家比较近的大学——复旦大学。老三苏明玉,一心想考清华大学,结果母亲托了关系,让她上了上海的一所师范大学,为的是节省家里的开销。拜托,那也是全国重点大学好不好,她却为此一直对母亲耿耿于怀。在河南、山东这些地方,能考上这样一所全国一本大学,那得多努力才行啊。在农村啊,苏明玉那点委屈,真不算什么。有多少女生为了哥哥、弟弟能上大学,自己初中毕业就辍学去上班挣钱了,所以呀,人不能攀比,一攀比,谁都有委屈。

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由姚晨、倪大红、郭京飞主演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第一个镜头是美国旧金山,苏家长子苏明哲和老婆、孩子要去参加公司老板的PARTY(派对),突然接到电话:老家的母亲去世了。

随着苏母的去世,家中人物成长中的性格盲点以及失衡的各种关系意义暴露出来,被掩盖住的愚孝、啃老、重男轻女等矛盾尖锐地刺破了苏母一直维系的表面风光。

苏明哲为了公司要裁员的事情,好不容易约了公司主管戴维夫妻两人去度假,想要保住自己的工作。想不到,等苏明哲回国奔丧回来,第一天上班,就被裁员了。

这个细节,说明年轻人在美国生活的艰难。都不容易。表面风光,私下里面对自己时那份寂寞与凄楚,外人又怎么能够明白呢?很多时候,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打掉牙往肚里吞,否则,又能怎么办呢?

对比剧中苏州市民的退休生活,有人去听评弹,有人去跳广场舞,那生活,在忙碌的人看来,不知道有多幸福。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一首《南泥湾》百听不厌,从小唱到老。如今,听着《南泥湾》,跳着广场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又在眼前。

听完了《南泥湾》,再来听一首《军中绿花》:“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声声我日夜呼唤/多少句心里话/不要离别时两眼泪花/军营是咱温暖的家/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衷心地祝福妈妈/愿妈妈健康长寿/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故乡有位好姑娘/我时常梦见她/军中的男儿也有情啊/也愿伴你走天涯/只因为肩负重任/只好把爱先放下/白云飘飘带去我的爱/军中绿花送给她”。苏大强退休以后的生活,算是很幸福了吧。可是,他不知足,他要折腾,他要跟着大儿子去美国。你说一个退休老人,英语都不会说,非要去美国干什么呀。说来说去,还是面子。他召集原单位的老人,请大家吃饭,说自己要去美国了,是儿子非让去的。就是显摆呗。在给大家轮流敬酒时,故意不给高主任敬酒,故意气他。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苏大强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呀。还不是当初因为自己超生,被高主任贬到学校图书馆去当了图书管理员了嘛。如今自己孩子出息了,非要“报仇”,气气人家,感觉自己赢了。就那点事呗。

《礼记·学记》所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托尔斯泰也曾经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在与人交往中产生。”爱因斯坦年轻时曾组建奥林匹亚俱乐部,常与同学探讨思想,也是基于思想碰撞产生火花之意。可苏大强和那些老领导、老同事一起吃饭、交谈,那不是探讨思想,而是攀比,是显摆。他呀,宁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苏大强呀苏大强,你就那点出息吗?整天给自己孩子吹嘘:自己到图书馆,因祸得福,看了很多很多书。你说,就那么点修养,能看什么好书呢?我的一位学者朋友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他的建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左传》《资治通鉴》,这些都是值得好好读的书。这些书好就好在“没定型”,像《左传》,没有被儒家修改过,不像《论语》《尚书》,被儒家修改之后,书中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标准,告诉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左传》,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不定型,恶的东西也保留下来,人性很复杂,给人提供思考的线索。看《资治通鉴》,你知道历史很残酷。这一面你了解了,遇到王阳明,就知道王阳明有多厉害了。假如说,你没看过《资治通鉴》,不了解历史的残酷,那么,即使天天看王阳明,那也不过处在《水知道答案》那个层面。明末清初有个大思想家王船山,又叫王夫之,他的书值得看。他是个总结性的人物。王船山读《资治通鉴》,写了《宋论》,反思宋朝的灭亡。像文天祥这些人明知道宋不行了,还要去救,这其实就像子女对待病入膏肓的父母一样,心理上是差不多的。父母即使不能救了,做子女的还是要救父母一把。他也知道救不了,但是,这种气一定要有。

《金刚经》《心经》这些佛经的书也值得好好看。还有,巴比伦的史诗《吉尔加美什》也值得看。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对话录》《理想国》《斐多》《会饮》《荷马史诗》《希腊悲剧》《奥古斯丁忏悔录》,还有尼采28岁时写的一本书《悲剧的诞生》,德国歌德的《浮士德》,以及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等书,都值得看。这些书,苏大强读过吗?估计没有。就连范行准先生的书,他估计也没有读过吧。范行准(1906—1998),名适、字天磐,浙江省汤溪县(今属金华县)人。范行准先生是当代著名医学史家与藏书家,其“栖芬室”以收藏善本医籍著称。范先生立志编一部大型《中国医学史》,他发现,医家所藏,善本反而极为稀见,乃转而大力访求医书。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遇有善本,范先生必购之而后快。

范先生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一生节衣缩食,倾其所有收藏中医古籍。先生少时家境清贫,然自少及长笃志向学,未尝稍怠,终于卓然有成。1984年,范先生78岁时,将栖芬室收藏的7200余册稀世书籍,全部献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

范行准先生18岁时,返乡自学中医。20岁起,在乡诊病,前后有3年。30年代初,考入上海国医学院,学院为5年制,插班入三年级,第2年又跳班入五年级,两年即获毕业。期间获得陆渊雷、章次公等医界前辈教诲。毕业后,范先生在上海行医,并在上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社、中西医药研究社工作,从事医学史研究及中华医学杂志、医史杂志等医学期刊的编辑工作。他1950年被聘入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工作;1953年,转入军事医学科学院;1958年随院迁到北京;1979年离休,但仍继续从事医学史研究;1998年病逝前,他撰有《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病史新义》等著作,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学家之一。

苏明哲失业之后,联系多家单位,一直找不到工作,长期待在家里给老婆孩子煮饭。后来,还是他妹妹苏明玉出差美国,求了一个叫马克的朋友,这才解决了苏明哲的工作问题——当然,他那么死要面子的男人,自然不知道工作是妹妹帮助找的。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能力强,这么着倒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苏家三个男人,一个比一个“作”:“集所有中国老人缺点于一身”的苏大强彻底“火”了;“陪伴式啃老”的苏明成也不好惹,打人、被骗、离婚、失业;苏家老大明哲“打肿脸充胖子”,出钱给父亲买房引发妻子不满。这个貌似孝顺的老大有个著名的口头禅:“你太让我失望了”。

为什么“儿子是宝,女儿是草”?苏明玉,在公司,大家都叫她明总,可见,她把“苏”字抹掉了,她在心理上和苏家似乎脱离了关系,但终究是苏家人,最后还是她来照顾爸爸。

“樂善好施为人不做亏心事,忍让恭谦处事应当大量人。”“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以待人于己乐,严加律己受人尊。”“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老话都是教人要和为贵,要学会宽容豁达。苏明玉争强好胜,女强人,流行的说法叫“女汉子”,与别人争论总想占上风,二嫂和二哥闹离婚,别人都是劝和,她不,她劝离。

母亲赵美兰是为了让自己弟弟进城才嫁给又穷又丑又窝囊的苏大强,所以从始至终心里都瞧不上他。后来,苏大强将赵美兰差一点跟着上海某医生私奔的事情,讲给大儿子明哲听。最终没有私奔,那是因为怀孕了,怀的是明玉,已经4个月了。这也是她讨厌明玉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重男轻女那么简单。这个说法已经无法求证了,因为赵美兰走了,“死无对证”。是真是假,也只能姑妄听之了,就像《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羞愤自缢”一样,真相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红楼佚话》中说:“秦可卿与贾珍私通,被婢撞见,羞愤自缢死。”俞平伯在《红楼梦辨·论秦可卿之死》中,证明所谓婢者即二婢,也就是宝珠和瑞珠:“若明写缢死,自不得不写其因;写其因,不得不暴其丑。而此则非作者所愿。但完全改易事迹致失其真,亦非作者之意。故处处旁敲侧击以明之,使作者虽不明言而读者于言外得求其言外微音。”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采用了这个说法,剧情中还说,瑞珠因“闯了大祸触柱而死”。

有人提出异议,说秦可卿因“二婢窥破,故羞愤自缢”,这种说法不靠谱,秦可卿如果真的与贾珍私通,那个口无遮拦的焦大早就说了,早闹得阖府皆知了,秦可卿怎么会因偶被婢子撞见,就“羞愤自缢”呢?

赵美兰把苏大强管得死死的,连花一分钱的权利都没有。苏大强偷藏了私房钱,还要被打耳光。两个“三观”如此不一致的人,为了各取所需的利益凑到一起,一辈子也没磨合出什么感情。但是偏偏又死要面子活受罪,离不掉,两个人几乎是用一种互相厌弃的态度在彼此消磨。

这种畸形婚姻下,谁的性格是健全的?

苏家的家庭模式中,因苏母强势性格,导致家中成员各有各的性格缺陷:父亲苏大强,一旦没老婆压制时,彻底野了,只顾着解放自己,完全不顾儿女的感受。不洗澡不讲卫生,不停地作。

大俭之后,必有大奢。苏大强先是买彩票,希望中个5百万的大奖,后来又听信了别人的话投资理财,觉得“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头脑一发热,就把所有存款4万块拿去投资理财,不但把成本都给输没了,还另外多欠了2万,一共6万。没钱之后他就闹自杀,直到明玉向他承诺会把他输掉的钱给他补贴回去的时候,他才不闹了。大儿子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谁知过了一阵子之后,他就要跟保姆结婚,结果被保姆骗光钱。这回又闹自杀,不久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彻底忘记了自己是谁,再也闹不动了,反而成了一个可爱的老人。

一个退休老人,有儿有女,又领着比较高的退休金,不好好安度晚年,去跟着起哄搞什么投资理财嘛!人生呀,就是不知道满足。你看,两年前,大家都在谈论什么区块链、比特币。2017年互联网世界最具热度的两个名词,就是区块链、比特币了。炒币的人多了,便有了所谓热得发烫的“币圈”。一夜之间,币圈里“小散”遍地。太阳底下无新事。曾有国内“比特币首富”之称的李笑来说:挣钱要快。身在币圈,他不敢有半点懈怠,甚至改变了作息习惯:“以前炒股票的时候每天都很悠闲,睡到自然醒,然后起来盯一会儿盘,有大把时间追剧、打游戏。现在有太多信息要看,有太多新的知识要学习,每天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根据身份至今成谜的“比特币之父”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总量恒定为2100万枚。

事实上,全球数字加密货币的算力目前几乎全部被各大规模化、集群化的“矿场”所把持。个人用户想要通过家用电脑挖矿,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2010年5月22日,美国的一名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张披萨。而今,如若再用比特币买两张披萨,就仅仅需要花费大约0.006个比特币。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其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立即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大量山寨币价值归零。现在呢,还有多少人谈论比特币呀。跟风,发烧,这本身就不正常。你说,一个退休老人也跟风,能靠谱吗?

这样的父母,是全心全意地爱孩子么?简直就是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对父母,所以苏家老大苏明哲的人设就两个字——“面子”。苏明哲一开口就是教训人的口气:“作为苏家的老大,现在母亲不在了,你说我能不担起这个责任么,要不然,苏家就散了。”

苏家的当家人苏大强自己都持家无方,这家庭又怎么能和睦呢?大哥没有能力却死要面子;二哥从小被母亲宠爱成了“妈宝男”;苏家小妹,从小不受母亲待见,被逼离家独自生活,本想与家庭切断联系,却又不自觉地成了“第二个母亲”,身上继承了母亲的强势、果断、疏离,可以对亲情“手起刀落”——她所承袭的,正是自己母亲性格中的特质,做事干脆利索,只追求目标结果。甚至,她母亲与家人相处都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一味拿结果说话,只重效率效果。虽然她凡事都占据了上风,最后却还是带着满满的失落和感伤离去……

苏明玉无法释怀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一直不能原谅母亲。最后,当她的父亲指着她,喊着“赵美兰”的名字时,她才发现,越害怕的事情越会发生。这么多年,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变成妈妈那样,结果,她还是变成了另一个“赵美兰”。

在报复了二哥苏明成之后,苏明玉才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样子,跟自己向来憎恨的母亲,别无二致……“这一刻” 安排得既合乎情理又水到渠成,毫不突兀。因为,真正伤害她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她要放下的,并不真的如鲠在喉一般横亘在她心中,她异常明确地意识到,她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后来,她选择放弃进一步复仇。她终于懂得,自己唯一必须放过的,是自己。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就是成熟的标志。

苏母过世后,苏大强让苏明玉送他回老宅拿存折,他对苏明玉说家里是虧待了你,可那也不能赖我啊,我这辈子不也受气吗?起初,在苏大强的身上,看不到一丁点身为父亲的责任感。

边看边骂,又边看边心疼。作为一部当代都市家庭题材情感剧,《都挺好》从苏家小妹这样一个独立女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作为职场金领的她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苏明玉看似不近人情,内心却极度渴望爱。

苏明玉之所以会悄悄买下老宅,也是因为她在经历了所有这些不公遭遇后,还是在心底留存了对于父母兄长以及这个家庭的那些温暖的记忆,以及曾经在这个家庭中感受过的种种温暖。所以即便家人曾对她有过这样或是那样的伤害,她依旧还是嘴硬心软,从未把来自“家”的羁绊真正从心里放下。

这,才是“都挺好”这个剧名的全部深意。

2019年开年第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都挺好》成了“爆款”,大结局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该剧引发的全民热议,似乎还没有结束。

《都挺好》中关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吸血鬼亲戚”以及“啃老”等一系列话题都为观众们热烈讨论。从观众的角度看,每个人物都有痛点,每个人的缺陷又都情有可原。

我曾经见过一个盲人家庭,一家五口人,大哥、大嫂、大哥大嫂的小儿子、二姐、三弟。除了大嫂和她的儿子视力正常之外,皆是盲人。一家人靠一个盲人按摩店生活,生活虽不富裕,倒也吃穿不愁。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彼此珍惜的浓浓亲情,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和向善之心。一个曾经帮过自己的远房亲戚有睡眠障碍,而且有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大嫂就在立夏之后,木棉树飘絮的季节,带着儿子一起去木棉树下捡棉絮,然后用木棉絮制作枕头,自己舍不得用,送给那个远房亲戚。因为大嫂听说,木棉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它的全身都是宝贝,木棉花可以起到健脾祛湿以及凉血和止血的功效,木棉树皮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木棉花开后结出蒴果,蒴果成熟后自动裂开,里头充满了棉絮,木棉絮当枕芯制作的枕头,柔软舒适,手感细腻,亲肤芳香,透气性强,天然抗菌,不蛀不霉。这是天然的植物纤维具有的保健功效,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等作用,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等有显著疗效,有助于睡眠,能缓解颈椎病。

这个盲人按摩店的旁边,就是一所小学。有一次,三弟晾的衣服被风吹落到校园里面了,三弟听到墙壁下面有一个小学生,就对那个孩子说:能不能帮叔叔把衣服捡起来?那个孩子说,可以。然后低头去捡衣服,一不小心眼镜掉地上了。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孩子在地上摸啊摸,就是找不到眼镜。三弟很奇怪,走了过来,问那孩子:怎么了?孩子说,我的眼镜掉地上了,找不到了。没有了眼镜,我什么也看不到。三弟说:要不要叔叔帮你找啊?那孩子看了看他,心想:一个盲人能帮我找到眼镜?三弟弯下腰,很快帮他摸到了眼镜。那孩子很惊讶:这么快就找到了!三弟对那个孩子说:不要看太长时间的手机,要爱护眼睛,要不然以后变成叔叔这样,你就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了。放心,你现在还小,矫正还来得及。我给你说一个办法,只要你坚持做,保证你的眼睛恢复正常。孩子问:什么办法?三弟说:不要再看手机,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业,早早睡觉。早上6点钟起来,在你们小区内多看看花啊草啊树木啊,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早上6点时花草树木释放的氧气,有助于你的视力恢复。这孩子照做了,果然,半年之后,他丢掉了眼镜,视力慢慢地恢复了。从此以后,那孩子每次见了三弟过马路,都要去扶他。

这个盲人之家的二姐曾经告诉我:过去呀,来店按摩的客人多是颈椎啊腰啊这些地方不舒服的多,现在啊,眼睛不舒服的人多了起来。有越来越多的客人找我按摩,说什么都不按,只按眼睛附近。眼睛干涩、不舒服,导致看世界模糊,而且睡眠不好、多梦,整个人都不好了。眼睛不舒服,直接影响睡眠,还会导致飞蚊症,总感觉眼前有一只蚊子在飞,都出现幻觉了。“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加副舌下全。”以前老师教的这些顺口溜还记得吗?这个是十二对脑神经的口诀,第一对是嗅神经,第二对是视神经,第三对是动眼神经,第四对是滑车神经,第五对是三叉神经,第六对是外展神经,第七对是面神经,第八对是蜗神经,第九对是舌咽神经,第十对是迷走神经,第十一对是副神经,第十二对是舌下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受大脑控制,会对其他神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睡眠。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生活的本质本就是五味杂陈。

在《都挺好》导演简川訸看来,该剧之所以引发观众“共情”,一方面是扎实的小说为电视剧的改编和创作“打好了底子”;另一方面,剧中犀利地描述,确实有真实的基础。有很多观众感觉“被代入”。《都挺好》的版权购于2011年。简川訸坦言:与电视剧版相比,原作可能“更尖锐、更冰冷、更残酷”。“阿耐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不夹带任何主观情绪,始终很冷静、很客观地看待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

2.重新寻找每个人心中温暖的家。

大嫂、二嫂,是传统女性,苏明玉则是现代独立女性。石天冬有句名言:“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也可以选择放下。”

剧中最温暖的人是石天冬,他会戳中许多女性观众的痛点。

前半部分“一地鸡毛”,结局大团圆,从“不美好”到“美好”。“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价值观。导演简川訸说:正如原著小说的另一个名字——《回家》,尽管现代家庭生活中存在重重矛盾,但人人“心向往之”,重新寻找每个人心中温暖的家,仍是剧作最核心的理念。

“都挺好”的潜台词带有安慰的成分,家庭成员之间嘛,“都挺好”如何,“都挺不好”又如何,说破天都是一家人,较真多累啊。当别人问起来,通常一笑置之,“都挺好”,久而久之,你还别说,真的“都挺好”了。最起码感觉迟钝了,不斤斤计较了呗。感觉迟钝是一种豁达,和感觉减退不同。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相反,这一类“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或消失,如皮肤划破不觉得痛,难闻的气味感觉不到,非常大的声音听不清楚等。这种情况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也见于重度抑郁、癔症患者等。

《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称,阿耐的原著在反套路上就做得很好,有很强的挖掘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所以從源头上就避免了套路。在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是不是过于尖锐,尺度如何把握。王三毛认为《都挺好》具备批判现实主义的功效。

和一般作家拼了老命宣传自己、扩大知名度不同的是,作家阿耐实在低调得可以,甚至同一个办公室的人在记者追问下才发现,哦,原来是长辈啊。阿耐甚至和出版社签定了20年的保密协议。

这让我想起在出版业浸淫多年的路金波,他谙熟市场运作之道:“现代生活节奏下普通读者很难有整块的阅读时间,除了在交通工具和封闭空间内,适合阅读的书应该在10万字以内,在一次飞机航行或一次高铁的途中就可以读完。”

路金波这招叫“化整为零”法。

在谈及和易中天的合作时,路金波说:有的作者会要求预付部分版税,但易老师从来没提过钱,就跟果麦签了字。“我要钱干什么?我一本《品三国》的版税收入就够我用一辈子,我只要写得爽。”易中天介意的是发行量,著书立说嘛,能影响更多人总是好的。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一本《国史概要》,本是教材,因为写法别开生面,广受学生欢迎,自1998年首次出版后,10余年中4度修订,前3版累计发行了7万册,并“输出”到香港成为大学教材。生生把教科书写成了畅销书,在史学界也算奇迹,但依然远远拼不过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超5百万的销量。而帮易中天担纲出版营销事宜的果麦文化,其代理出版的热门作家里,韩寒的书籍单行本销量在150万册左右,冯唐则在50万册左右。在《易中天中华史》首发的几天宣传期中,随着宣传的层层递进,路金波对外的销售预期越说越高,从50万套一路涨过1百万套。“我们万没想到首先扑过来的是老干部们,都打听这本书。对这样的书,老干部是真有需求。” 路金波身上确实具备“寻欢”的天赋。他曾经像玩儿一样地写作,现在像玩儿一样做出版,像玩儿一样地赚钱,又像玩儿一样地获得了成功。玩儿背后,是情商和江湖人品。有人说他俩的这次联手,“人精遇到了人精”。

为什么叫《易中天中华史》而不是老老实实在《中华史》下方写上“易中天著”?路金波说:其实一开始的设计是《易中天·中华史》,“但是只要有中间这个点儿,怎么看怎么不对,总觉得有口气断了。”“我们特别希望‘易中天中华史’这6个字能变成一个专有名词,在搜索引擎上一搜,头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它,如果只是中华,那搜出来的可就多了,第一个肯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除了出版社配给的编辑之外,《易中天中华史》有一个5人编辑委员会,他们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脑,除了易中天自己,其余4人分别是:首席顾问曹永正、学术顾问陈勤、出品人李蕾、路金波。两位顾问都并不具备大众知名度。

“越老越要折腾,因为再不折腾就来不及了。”“不但越老越想做事了,而且越老越想做爱了。”在66岁生日的自况诗里,易中天这样写道:六十六,非不寿。祸与福,都曾受。从今后,皆天佑。人生事,思量透。病要医,心照旧。多读书,少做秀。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李敖、柏杨我肯定不看,当年老师胡国瑞一开始就教导我们,读原著、经典,不是经典一律不读。张光直、许倬云、杨宽、童书业这些靠得住的历史学家的书我会读。写春秋我肯定看《左传》,有杨伯峻的注就够了。写西周,我就读两本书,一本是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一本是许倬云先生的 《西周史》,他们的书是靠谱的,大家大可放心。”易中天的话,值得细细品味。

说回《都挺好》。在原著中,石天冬是风一样的男子。人长得高大,外表帅,却有女性一般的阴柔,但又不是《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那种肤白貌美的“娘炮”,比较符合东方文化中的阴柔之美。虽然不像魏晋风流、六朝脂粉、“肤如凝脂、白赛玉垩、腰似柳枝”的美男子,却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从来不大声说话,从来不会发脾气,说话做事相当理性。

石天冬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两人相遇后则被明玉的独特态度吸引。苏明玉这样的强势职业女性,在和石天冬一起生活之后,也开始柔软起来,甚至选择辞去高薪的总经理职位,回归家庭。看来,两情若是久长时,还需要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秦观说的。当初,秦观写这两句词时,想必带着很多无奈。

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于是自我感觉良好,少年气盛。15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30岁的秦观第一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元丰四年(1081),秦观第二次参加考试,依旧名落孙山。

秦观这个落第的秀才,经历了两次失败,明白了:考科举,仅仅靠聪明是不够的,仅仅靠埋头读书是不够的,必须有个伯乐赏识和推荐,才可能成功。他得拜一个师父,当引路人。他想到了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当时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离秦观的家乡不远。经人引荐,秦观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黄楼赋》,拜访苏东坡。苏东坡读罢《黄楼赋》,赞叹说:“此屈宋才也!”同意纳他为弟子。大家知道,秦观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有了苏东坡的指导,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在苏东坡、王安石等人的举荐下,秦观高中进士。

在不少地方戏里,都有《苏小妺三难秦少游》这个风花雪月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颇欣赏秦观,二人结为连理。新婚之夜,苏小妹出题考新郎。故事,只是故事罢了,事实上,秦观的老婆不是苏小妹,而是徐文美。

秦观以风流著称,想必大家会以为他是个白面书生吧。其实不然,同是苏门弟子的晁补之这样描写秦观:“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可见秦观是个类似关云长那样的豪侠之士。外表明明是个武将,却偏偏做了词人,词人就词人呗,还是个伤感的婉约词人。外表和内心世界严重分裂,这也许是秦观52岁就早逝的原因之一吧。

曾经,有人笑他胡子太多,他说:“君子多乎哉!”苏东坡笑说:“小人樊须也。”樊须,是孔子的学生,以勇武著称。

后来,由于仕途不顺,一贬再贬,秦观干脆把自己的字改为了“少游”,意思是打算淡泊闲适、归隐山林。

明玉在和石天冬确定了关系之后,跟着他归隐厨房,当起了家庭妇女。

曾经在《都挺好》的拍摄地——苏州繁华的路段散步,看着路上各种各样的店铺,感觉“都挺好”。但那一条长长的街道上,只有两个店铺我敢走进去,其他的店铺,比如红酒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是人家小圈子内的人自己玩的,你一个外人进去不适合。再说,装修那么华丽,夜晚的灯光那么灰暗,你进去不消费都不好意思。消费你又没底,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钱。另一个店铺是中医馆。按说,中医馆嘛,就应该装修得比较亲民才好,进去看病是想让身体舒服的,可是,我站在门口,不敢进去,连看看的勇气都没有,因为那种装修实在豪华,整个格调过于威严,像法院似的,刚走到门口,就被接待小姐热情又严肃地追问:“你是看病还是做理疗?”如果不消费,你绝对不敢进去。谁愿意莫名其妙地被人“审问”啊。我刚刚说只有两家店铺,我进去没有压力,一家是杂粮店,进去逛逛,没有压力,买不买随便你,铺面没有威严感,不会被人追问“先生要买什么”,仿佛不掏钱就没有资格进门一样。另一家,我可以很放松地进去,即使什么也不消费,只是进去,上个洗手间,或者,随便逛逛,绝对不会有人“审问”你。这个地方想必你也猜到了,那就是:星巴克。这里空间非常宽敞、舒服,没有拘束感。装修相当朴素、简洁,丝毫没有輝煌感。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墙壁上挂着几张简单的图片,暖色调的。里面没有服务员,也没有清洁工,只有三个人在柜台前忙活。一个店长,剩下的两个是临时钟点工。就这三个人,干了店内所有的工作,包括收银、冲咖啡和清洁。抬头一看上面价格单 :最便宜的咖啡,一杯也要29元,剩下的每杯都在30元以上。价格贵,人工少,难怪它号称所有员工都有股份。我问身边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你在某国选择星巴克,一般每杯多少钱啊?朋友说,比这个价格便宜一半吧。

相比之下,还是石天冬开的饭店亲民啊。味道好,装修也没有威严感,不会给人以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

《都挺好》中有一个细节:苏大强住进女儿明玉家之后,拉上老朋友老聂去家里做客,跟他炫耀女儿的大房子。你猜猜:这屋子里有没有电视?苏大强说着,得意地拿出遥控器,只见电视从柜子下面悄悄地“冒”出来,刚冒出头,老聂就突然觉得头晕眼花,晕倒了,被紧急送到医院,原来是急性“中风”,差点丢掉性命。幸亏送得及时,保住了性命。

老聂患的应该是脑栓塞,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那么,这种病的最佳救治時间为发病后2小时内,俗称“黄金120分钟”。如果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患者的心肌其实可以免于坏死。若出现持续胸痛20分钟未能缓解,应尽快拨打120,并尽可能要求救护车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救治。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很快会引起心脏骤停,或是致残致死的严重局面。

脑卒中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而又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中医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中风除了脑栓塞,还有可能是发病机制与脑栓塞截然相反的脑出血。中风,又叫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患者,如不及时降压,随时有中风的危险。有些患者因颈椎剧痛或其他原因就诊,却意外发现自己出现了脑梗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人群更易发生中风,气候变化、过度疲劳、饮食不节、抽烟酗酒等也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不少人服用安宫牛黄丸以预防脑卒中。事实上,该药只有在高热昏迷时才可使用,并不具备预防卒中的作用,而且市场上也常有假货出没。有人喜欢吃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预防中风,例如丹参滴丸、银杏滴丸等中成药,也有人喝丹参茶、银杏叶茶。其实,它们并不能起到很好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五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实源于心脏病,心脏病中又有四分之三是由房颤造成。有些房颤患者,脑血管没事,但是由于血液在心房内瘀滞,血小板及脂类物质沉积而形成斑块,房颤造成斑块脱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脑血管,形成栓塞,也会引发脑中风。因此,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要做好抗凝治疗。

所有的猝死都“蓄谋已久”,过半早有预警。脑中风发作两周之前就会有先兆,身体会发出“警报”或者说“小提示”:譬如频繁发生的头晕,反复发作的肢体麻木、无力等,甚至还有一些“小提示”是发生在睡眠之中。又譬如突然发生口角歪斜;突然发生神志模糊、讲话不清或理解困难,呈醉酒步态;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突然发生行走困难、平衡或协调障碍,甚至感到恶心、想吐;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头晕目眩等。

可见,头晕不是小事,不能大意。不能一人有问题,全家跟着“慌”。一旦觉得情况不对,应及时送医院,而不要轻信什么“祖传秘方”。

中医讲究整体思维、辨证论治,而不是什么“祖传秘方”。无论哪种治疗都是要根据病人情况不同、病因不同甚至疗效调整药物使用,怎么可能“一个病用一张方”?即使有些“祖传秘方”在某些方面真有疗效,并且真的治好了一些人的病,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病情甚至疗效调整药物使用,不可能一个病一张方用到底。

要知道,偏方并不为现代中西医所推崇,这是因为:一个方子能有被记录的价值,是因为它曾经在特定时期被认为治愈过某人某病。而“偏”则说明该方的思路为大多数医家不用,或散落于世或少见于经典中医典籍。如果只是一个无法确认的传奇故事,再加上一句“救人无数”的虚妄保证,这些偏方的不良反应很容易在夸大虚假传播中被掩盖。

病急乱投医,病到山穷水尽处,很多人求助偏方。什么“包治百癌”“保证疗效”“百病不求人”,这种说法太江湖了,正规医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医师通常不会做出这样的保证,但这对患者有极大诱惑力。

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所谓的祖传秘方?因为在人们的认知里,一听到“祖传秘方”这个名词,就会联想到祖宗的智慧,仿佛找到了一条治病的捷径。有些人存在着侥幸心理,宁信偏方、不信医生,宁信网友、不信郎中,总想试试道听途说的偏方、“祖传秘方”,万一有用呢?

很多偏方都加了激素或者重金属。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徐正教授对此跟踪多年,他发现,被查处的那些神药,多分布在肿瘤止痛、皮肤病、哮喘及关节炎等领域,这些顽症恰是激素被偷偷滥用的重灾区。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说:有疗效≠好方法。“有疗效”的标准十分复杂,并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样,不疼了精神比原来好就算治好了。

当然,如果您因为疑难重症,非要试试偏方,那么,至少药物成分需要明确,剂量清楚。在服用指导中,最好能明确注明剂量、配伍禁忌、毒副反应,尽量别自行使用。治病还是一件十分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偏方,就等于用自己的健康做临床试验。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愚昧的事情。

头晕,这种症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有个朋友患有头晕症,多处求医无效。后来,我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话:“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我告诉这个朋友:血虚到一定程度,血液不达于四肢末端,手脚就会凉而厥,“厥而必冒”,就是说手脚凉就会“冒”。

这个冒,就是眩冒,在汉代的意思是:逆上、干犯。《说文》中是这样解释“冒”的:“冡者、覆也。引申之有所干犯而不顧亦曰冒”。那就是意指:胃气本应下降,现在呢胃气却逆上冒于头部,导致头目昏花。日本文化中对这个冒字的解释与中国不同。日本·森立之《素问考注》中这样说:“所云下厥者,胃气闭塞,胃气闭塞则阳气厥;所云上冒者,胃气闭塞而气道不通,故上焦昏冒如以物冒覆之状,与人每暴食则郁冒欲睡之理同。……厥,四肢逆冷也。冒,人事不省也。”意思是先有闭塞然后有上逆。《说文》的意思是:因胃阳不足而导致气机逆乱。

现在人,太忙碌。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又忙着外出应酬。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像明玉那样的公司上班族,她们的生存状态也越来越缝隙化和拥挤化:为了多赚钱,不得不加班不得不放弃节假日;为了就业机会,不得不签订“若干年内不生孩子”的霸王条款。我们总是行色匆匆,一路小跑,以至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很多人的生活,就像工业流水线上的齿轮,输入时间,输出赚钱和高效,整个成了“机器人”“经济人”。

最近,浙江杭州一小伙晚上骑单车逆行,被交警拦下后,接了一个电话崩溃大哭:“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女朋友忘了带钥匙让我送,公司也在催我,两边都催我,我真的觉得好累……”视频引发很多网友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一次爆发,是经年累月的积压。

现代人有多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的相关学术机构共同发布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劳动者超时工作(净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相当普遍,超时工作率高达42.2%。

忙碌、应酬、奔波,更是压榨了人们的睡眠!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中國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入睡。

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3年前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生前坦言创业的压力让自己很焦虑,吃不好睡不好。据家人透露,在发病前几个小时张锐曾在线咨询一位医生“我最近有牙痛伴有胸口痛的症状,是怎么了?”医生根据疼痛部位等具体情况判断可能是冠心病,建议他去医院做心电图确诊,而他并没有及时去医院。

我们关心很多事,关心很多人,就是忘记了关心自己。我们平常爱说一句客气话:多谢关照。其实,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关照自己。主要因为我们不静。我们像个永动机一样,睁开眼就忙碌,到了家也是忙,忙工作,忙生活,忙应酬,甚至忙游戏,何曾静下来检视自己?只有静下来,静下来的检视,也是自己关照身体。静下来,感知生活细微之处,检视自己:最近是不是经常头晕;最近是不是熬夜次数多了;是不是最近脾气太暴躁了;是不是有好久没有吃早餐了;是不是最近对家人太凶了;是不是好久没有和爱人、孩子促膝长谈了?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没在意,长期积累才导致问题的发生。静下来,检视自己最近身体的一些异样。比如看看自己的手掌心、脚掌心有没有新长痣;女性洗澡时触摸一下自己的乳房有没有硬块;最近身体某个部位是不是长了疹子或脓包;最近排便是不是正常……

《人民周刊》2019年第6期刊载一篇文章《解码“耳石症”》(记者付冰冰)[2],文中说:头晕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显示门诊就诊的18—65岁的患者中,4%的患者以持续头晕为主诉,其中3%形容为“严重影响能力”。

眩晕是指突然发生的、无外界刺激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运动的错觉,可以是旋转,上升,下降或晃动感。平衡失调是指行走时不稳感或反复偏倒感。

典型的眩晕症状是突然发生天旋地转,感觉周围的物体在旋转、摇摆或跳动,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发作时没有先兆,引起患者惊恐万状,卧床闭眼不敢动。也会出现走路不稳,特定体位会诱发眩晕的情况。

眩晕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合并其他病症,如耳聋、面瘫、中耳炎等。这些病症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能够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而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眩晕病因的诊断要经过一系列正规的听力、前庭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

眩晕一般由内耳疾病引起,换句话说就是耳源性的,应该在耳鼻喉科就诊。眩晕可以是单次发作(只发作一次),也可以是反复发作,一些疾病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常见的有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外伤性眩晕、耳硬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听神经瘤、Remsay 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等,另一些疾病没有耳鸣、听力下降,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耳毒性药物多引起平衡失调,有时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

一般来说,平衡失调和头晕、头昏多由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常见的有脑干疾患、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心血管疾患、姿势性低血压、低血糖、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从上述定义、症状特点和疾病分类不难知道,只有眩晕与耳的关系密切,切忌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眩晕的病因繁多,应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琪表示,耳石症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的疾病。

我们说的“耳石”,并非耳道内的“耳屎”,它是一种真的石头,研究发现它其实是一种碳酸钙结晶,跟肾结石和胆结石是不一样的。它与生俱来,自我们出生便伴随着我们。它来源于我们内耳耳石器官(又叫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我们每个人都有耳石颗粒,正常情况下它维系着我们人体的平衡。如果没有这个耳石,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非常痛苦,因为缺少它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平衡功能,无法行走,无法生活。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王琪表示,当个体出现长期卧床或运动缺乏,在躺下或起床,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转头时出现眩晕,持续的时间很短暂,几秒钟、十几秒钟,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两分钟,可以伴有恶心或呕吐,不伴随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表现时,可能患有耳石症。

对于怀疑患有耳石症的个体来讲,应该到医院的眩晕门诊或耳鼻喉科门诊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经医生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及体位实验初步明确诊断,必要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头部CT、核磁共振、脑血流等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耳石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耳石复位手法治疗,有的患者还需辅助一些药物治疗。耳石复位治疗的有效率为90%以上,大部分患者1—2次治疗即可解除痛苦。

王琪表示,造成耳鸣的原因主要有6种:感染和外伤;听神经瘤;噪声影响;精神紧张和疲劳;不良习惯;耳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耳鸣,相关患者应该要警惕。

王琪表示:对于耳鸣患者来讲,早期治疗很关键,3—6个月是治疗的重要时期,主要有7类治疗方式。1.病因治疗: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3.心理咨询和调适:分析耳鸣原因和病变情况,消除病人的担心,告诫病人要置身于声音充实环境中,主动接触自然界声音,争取与耳鸣共处,把耳鸣比作火车的轰鸣声、冰箱噪音等以适应和习惯这些声音,让病人尽力消除耳鸣引起的心理反应,抑制消极情绪,并树立耳鸣可以治疗的信心。4.掩蔽治疗: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5.耳鸣再训练,习服疗法:目的是使病人对耳鸣适应和习惯,从而减轻耳鸣程度,解除耳鸣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碍。该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长期、严重的耳鸣患者,主要包括咨询和声治疗。6.听觉辨声治疗:通过患者听觉来分辨声音的方法治疗。7.五步综合疗法:五步综合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耳聋耳鸣治疗方法,该疗法因病制宜,中西医结合,通过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高氧液等物理治疗,配合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理疗、中药口服制剂,并辅之骨治、外治、导引、手术等方法,全面调理与耳相关的组织,实现了对耳病治疗的新突破,有效改善听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话说苏大强在石天冬的店里帮忙,想要做自己的拿手菜——红烧狮子头。石天冬跟苏大强打招呼时,苏大强正在放盐。听到顾客叫水,打扰了一下,他就忘记自己放过盐了。苏大强被石天冬提醒,才知道已经放了盐,可他对此毫无印象,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妙。

苏大强沉思了许久,跟石天冬提了一个要求,让石天冬送他去一个地方。苏大强买了一点东西,去了一趟朱丽爸妈的家,为苏明成的事向朱家道歉,并把苏明成要去非洲的事情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可以原谅苏明成。

苏明玉把工作推给小蒙,提前回家想給苏大强做饭,可没想到苏大强并不在家。苏明玉到房间找苏大强的时候,看到他的房间很乱,便帮着给收拾了一下,结果发现了苏大强藏在枕头里的药。苏明玉拿着药查了一下,发现那是治老年痴呆症的药。她马上打电话问石天冬,看苏大强是否有这个症状。经石天冬描述,苏明玉确认苏大强有这样的症状,可苏大强此时也不在石天冬的店里,她只能马上打电话给苏大强,催促着苏大强赶紧回家。

苏明玉和石天冬带苏大强去听评弹,苏大强听着听着就发起了呆,想以前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忘记了许多的事情,总跟苏明玉唠叨。苏明玉开玩笑地告诉苏大强,让苏大强先把苏明成给忘了,不要对留钱给苏明成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

苏大强打电话给石天冬,说他坐公交车去石天冬的店里,然后就把手机关机了。石天冬等了一个小时,都没有等到苏大强,又打不通苏大强的电话,只能到处找苏大强,同时联系苏明玉一起寻找苏大强。苏明玉回家没有找到石天冬,正打算去保安室看监控,看苏大强往哪个方向去了时,警察打来了电话。

苏明玉到了派出所,才知道苏大强回了老宅,转悠了很久,一直发呆不理人,被他们的邻居发现了,才送到派出所来。苏明玉接苏大强的时候,警察特意交代苏明玉,不要以为在苏大强的身上放一张卡片,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让苏明玉一定要小心。

苏大强跑到赵美兰的墓前,告诉老婆他病了,阿尔茨海默症。苏大强抱着墓前的大树傻傻地笑着,“我一犯起病来,你受不了。”

苏明玉看到老爸藏在枕头下面的药,一时之间不能接受,苏大强安慰女儿。

石天冬去看老聂,问了苏大强的病情,这才知道苏大强在老聂住院的时候,就已经查出老年痴呆症的病,只是不让老聂向任何人透露。苏明玉知道苏大强的病情,心里特别难过。

苏大强平淡地告诉苏明玉,他是不想被孩子们当成傻子一样看管着,才没有把病情说出来,但他已经做了准备。苏大强把他自己写的卡片给苏明玉看,说明他已经把自己叫什么住哪里,以及联系人苏明玉的联系方式全部写在卡上,让苏明玉放心。

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可达20%—30%。其典型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失语、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其他症状还有焦虑、抑郁、便秘等。

阿尔茨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约占痴呆症病因的60%—70%,是大脑内部出现的疾病,一般常规治疗方法无法治愈。因为大脑的血液循环是相对独立的,与全身的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区隔开,就连现代放射性元素疗法也不能起效。

“阿尔茨海默病”因为病症的独特性,致使一个个家庭濒临破裂的边缘。我们有多少的友爱亲情,能经得起时光岁月的流年呢?如果有一天,你忘记所有,还会有人对你不离不弃吗?在加拿大电影《柳暗花明》中,主人公格兰特和菲奥纳经历了50年的坎坎坷坷,一直无愧于他们在圣坛前许下的诺言,对于彼此之间的爱情,更是从来都没有动摇或怀疑过,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亲切、柔和以及妙趣横生中度过的。然而这种田园式的平静很快就被菲奥纳越来越明显的健忘症打乱了,记忆力的缺失甚至让她开始忘记了那个“不离不弃”的承诺……其实菲奥娜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阿尔茨海默病。她的记忆力开始衰退,更日渐严重。严重到忘记了她深爱和深爱她的丈夫。

2004年6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许,饱经病痛折磨的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终于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10年前已然优雅地向美国人告别,以公开信的方式公布自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病情正在迅速恶化。里根堪称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总统,他以93岁高龄辞世成为美国最长寿的总统,然而却有10年的时光是在病魔的折磨之下度过的。

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刚开始是记忆力减退明显,丢东忘西,刚做过的事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也会忘了,会重复反复地说话。另外,很熟悉的名字记不住,甚至不认识,出了门忘了回家的路。所以碰见这种情况,应该到医院就诊。

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性痴呆三大类。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大意是说:男性寿命较短的第三项因素——生理因素同样值得重视。这有来自基因层面的原因。一项由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麻省总医院以及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科学家们进行的研究项目里是这样解释的: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则是一个X一个Y,X染色体中携带许多让人类生存的基因。这可理解为,女性比男性多了一个生命的“备份”。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也有研究称,女性的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比男性要长,端粒决定着细胞的寿命,因此女性的寿命天然就会比男性长。另外,男性睾酮虽可使身体在短期内更强壮,却也会增加心脏病、癌症等患病率。在女性绝经之前,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比女性高。而在需要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男女比例高达7:3。因此男性更应重视心脏健康以及肿瘤疾病。

苏明玉听到苏大强的话,心里更加难过,更加担心苏大强,所以想打电话通知苏明哲。苏大强不让苏明玉通知苏明哲和苏明成,因为苏明哲在美国有家有孩子,苏明成好不容易才要奋发向上。苏大强不想拖累两个儿子,只能委屈苏明玉帮他瞒着此事。苏明玉被苏大强如此恳求,无奈只能答应,但她要求苏大强,跟她去上海或者去北京找最好的医生治这个病。

第二天一早,苏明玉就去医院找医生了解情况,得知苏大强的病情发展得比较快,苏明玉听了心里非常难过。苏明玉没办法帮助苏大强,她只能按照医生的嘱咐,多陪着苏大强,让苏大强多做一些他以前爱做的事情,比如买彩票之类的,哄苏大强开心。苏明成拿到了非洲的签证,很快就要去非洲了。他的心一下子就难受了起来,因为这一次他要离开自己的家人两年,所以他想在走之前跟自己的家人告别。

苏明成特意去了一趟苏明玉的家里,在门口跟苏明玉告别,让苏明玉多体谅一下苏大强的小脾气,多费心照顾苏大强。交代了苏大强的事情后,蘇明成便为自己从小到大欺负苏明玉的事情,向苏明玉真诚地道歉,然后把苏大强立的遗嘱给苏明玉,用来弥补他对苏明玉的亏欠。苏明玉听到苏明成的道歉,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一时之间还没办法叫苏明成一声哥,只能含泪哭泣,直到苏明成走远了,她才叫了一声“哥”。

3个月后,苏明成在非洲的工作暂时稳定了之后,打电话向苏明玉问苏大强的情况。苏明玉把苏大强每天的生活情况告诉苏明成,并说明她照顾着苏大强很好,还有石天冬帮忙,让苏明成安心工作。

3.得少佳趣。人到中年,该做减法了。 欲望与贪念太多,只会令人更加心浮气躁。

喝酒了,叫了一个代驾,却发现他在绕路。本想揭穿他,但一想算了,或许他是为数不多在这个城市里愿意多陪我一会儿的人。

这种心态,就属于“都挺好”。

《都挺好》好吗?这么问有意思么?《都挺好》究竟好在哪里?这么说话才好听。说说《都挺好》暖心落幕后,留给观众哪些思考?或者说,写出了家庭的不和谐,也是一种进步。都挺好,本身就是一种信念。赢了情绪,输了思考,也不错。

耕耘的汗水和收获的果实成正比。石天冬看苏明玉一边吃饭一边办公,很替她的身体担心,于是主动要求送苏明玉和吴菲母女回家,还为苏明玉煲了一个昆仑雪菊,好让苏明玉能睡一个好觉。苏明玉喝了雪菊之后,发现特别好喝,不知不觉就喝光了,果真睡了一个安稳觉。

柳青着急把苏明玉叫醒,说孙副总联合张副总、蒙太,要对江南江北两家子公司进行审计。在整部剧中,充满硝烟的商战一直是个亮点。

苏明玉一方面担心蒙总的健康,一方面担心孙副总不怀好意,趁机搞垮公司。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就像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所写——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意思是说:在金陵凤凰山上的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栖息,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三国时孙吴于金陵建的吴宫,如今,花草遮没荒凉小径,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看不大清楚,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不让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意旨深远。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有一种说法是: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谗臣当道障蔽贤良,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愁的。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蒙太带着她的娘家人,一起聚到了蒙总的办公室,可蒙总却没了身影,所有人都找不到蒙总的下落,蒙太无奈只能去找苏明玉。蒙太给了苏明玉一张卡,想借此贿赂苏明玉,可没想到苏明玉却态度非常坚决,丝毫不透露任何消息。

蒙太见不到蒙总,又在苏明玉那里什么便宜也没有占到,她只能干扰众诚的正常运行,不让公司员工正常工作。苏明玉跟蒙太说尽了软话,蒙太都不肯罢手,苏明玉只好放全公司人的大假,蒙太这才不得不“收兵”离开。蒙太走后,又把家里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叫来纠缠苏明玉。

整部剧中,蒙太就像一个反面角色,在家庭里用离婚要挟丈夫,想让自己娘家人来占有公司的更多利益,看来胃口不小。民间有句谚语:(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大概意思是说:女人的欲望随年龄越来越强。当然,这个欲望不仅仅是“性”,还有对财富的欲望。民俗谚语,没有啥出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实在有点夸张了。

剧中称呼她为“蒙太”,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古代对女人的称呼有“女流”“女郎”“巾帼”“裙衩”“淑女”“红颜”“扫眉才女”“软玉温香”“道旁苦李”“罗敷”“小家碧玉”“千金”“令媛”“女公子”“太太”“夫人”“花魁”“娇娃”“婵娟”“佳人”“尤物”“青娥”“天使”“半老徐娘”等。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古代已婚女子,一般都称“××氏”,就是加上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比如说蒙太娘家姓沈,夫家姓蒙,就会被人称为蒙沈氏,有时候也会简称为蒙氏。现在叫什么?叫“××妈”。 剧中没有称呼她为“小蒙妈”,而称之为“蒙太”,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古代社会,夫为妻纲,妻子并没有和丈夫平等的权利,而是丈夫的附庸和私产,其中贞操就是最重要的。如今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男采百花,好女守一家”,这些封建糟粕早已淡出历史。

蒙太过于强势,弄得蒙总完全没了主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国文化讲究阴阳调和。千秋大业一壶茶,实在累了,坐下来,喝一壶茶,烦恼也就随着茶香飘散到空中了。壶中乾坤大,这也是中国独有的茶哲学。比方说,普洱圆茶也叫普洱七子饼,是将茶叶压成圆饼后,每7圆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普洱茶饼的重量为什么是357克?如果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357都是阳数,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玄机。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15为月圆之日。

普洱茶,人们通常以为“越陈越香,越老越好”。果真如此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说:普洱茶需要一定时间的存放来实现或提高普洱茶的品质,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缺乏科学依据。普洱茶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避光、通风,相对湿度不宜超过80%。高温、潮湿环境下储存,会加速普洱茶的熟化,造成普洱茶的霉变,存放温度最好控制在20℃—30℃之间。一般来说,如果储存条件好,放上10年左右即可,超过则会影响口感,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前不久,汕头的一位爱茶人约我喝茶。他自己开着茶叶的批发商行,也真的爱茶。几代人以卖茶叶为生。我问他:“小青柑”如今大量上市,看到茶圈里的文章,有的提倡喝,有的说不能常喝,你怎么看啊。他说,“小青柑”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谓小青柑,是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之为小青柑。青皮,橘子未成熟果实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中医认为: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疝气疼痛;食积气滞,嗳气吞酸,脘腹胀痛;气滞血瘀,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煎服用量3克—9克。气虚者慎服;有汗者不可用;老弱虚羸,尤宜全戒;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不可单行也。青皮里面放熟普洱,两个都是温性的,容易破气,伤胃气。 想调饮,还不如买上好的陈皮配伍,这才是不错的陈皮茶。

蒙总管理那么大一个公司,家中又没有一个贤内助,儿子又不懂事。他也累啊。实在没有闲情慢慢品茶。

只见锦上添花,不闻雪中送碳。蒙总为了“清理门户”,不得已想出了装病这一招——假装自己突发脑溢血住院。这一“装”,让他大为心寒,整个公司、整个家族,没有几个人真心关心他的死活,大家仿佛只关心眼前利益,都想多吃多占,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年年防饥,夜夜防盗。这让他不能不寒心。钱多了,情却少了。金钱没有带来感情,反而助长了周围人的贪婪。弘一大师有一幅字,只写两个字:“知止”。细细品味,“知止”,意思是知足与惜福。是啊,该满足了,够了,什么名利呀、财富呀、繁华呀,都不要了。该断舍离了。不要了,足够了。“止”字,在甲骨文里,是一只小鸟合上双翅,静静停歇在枝头上。

你看画家,真正有境界的画家,到了一定境界,都明白“以少为美”的道理。好的画,以简静、洗练取胜。你看齐白石的《柳牛图》,就那么简单的几笔,一只黑牛,在柳树下,歪着头望着柳树,静听春风吹过柳梢。正如苏州拙政园门上镌刻的四个小篆:得少佳趣。扬州有个相当有特色的园林,主人爱竹,就给园起名“个园”。“个”,半个竹字。少为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到中年,该慢慢学着做减法了。到了老年,该彻底做减法了。欲望与贪念太多,只会令人更加心浮气躁。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苏明玉事后怪责石天冬多管闲事,与石天冬亲热之后,便去找蒙总汇报公司的情况。蒙总因为蒙太闹得特别大,还公开找律师要跟他离婚,他怕众诚会因此分裂,所以决定对蒙太妥协。苏明玉不赞成蒙总妥协,可蒙总又没有办法阻止蒙太,所以她给蒙总提了一个建议。苏明玉查到了沈浩虚开增值税发票,通过江南分公司报假账的事情,于是把这个证据交给蒙总,让蒙总用这个与蒙太谈判。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渗漏。蒙总有了蒙太的不利证据,马上淡定下来,至少心中有数了。苏明玉只好提醒蒙总,要小心处理此事以免他们的家散了。蒙总听了苏明玉的建议,他没有跟蒙太撕破脸,而是先好言好语地跟蒙太说明沈浩的事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蒙太得知沈浩做了犯法的事情,自己还在文件上签了名,只能跟蒙总一直求情。蒙总表示,事情是苏明玉查出来的,损失最大的也是江南分公司,所以只能求苏明玉才有用。

蒙總答应帮蒙太跟苏明玉求情,蒙太这才放下了心。蒙总等蒙太放心之后,便主动提出去办离婚手续的事情。蒙太一听马上着急了,马上跟蒙总求情,说明她并不想离婚。这恰恰是蒙总想要的结果。双方不再闹了,家庭和谐,一切又回到“都挺好”的状态。

蒙太应该是个长寿的命,因为她能硬也能软。必要的时候,她也屈身服软,在得知弟弟虚开发票的事之后,她对蒙总言听计从,还专门做了一桌菜,请明玉手下留情。

这毕竟是电视剧,剧情作了戏剧化处理。在现实生活中,苏明玉和蒙太较量,肯定是分量不够。在众诚集团这样的大公司里,有两种人你惹不起:一种是像蒙太、周姐那样的40多岁的女人,她们什么都见识过、经历过,说起难听话来,你根本受不了。另一种是20岁左右的小女生,像明玉那样的,她可以仗着蒙总的信任随时开掉你。明玉是销售天才,在销售界,大家都明白:当一个女孩子18 岁的时候,你可以骗她,因为她单纯;当一个女孩子22岁的时候,她可以骗你,因为在她18 岁那年你骗她的时候,她也开始学会骗人了。你不知道她背后有什么关系,你弄不明白她有什么背景。那种上班时不认真工作、下了班认真工作的女生,一般更惹不起了。当20岁左右的小女生得罪了40多岁的女人时,小女生肯定没有便宜占,因为人家也年轻过,你现在的风光她都经历过。人家是过来人。蒙总的公司表面上秩序井然,私下里也充斥着商战的硝烟味。

苏明玉是真心以公司为家的,无欲则刚,她没想那么多。回到公司,她召集了一次中层会议商讨一下对策。苏明玉想了一个办法,想让老毛以财务总监的身份,跟孙副总要求,查一下众诚集团旗下的所有分公司,以拖延时间等待蒙总醒来。

苏明玉不知道蒙总是什么情况,完全没有蒙总的消息也让她不安,但她还是得继续想办法处理众诚的事情。

苏明玉等着审计事务所的人来公司进行审计之时,无意间发现,此次审计的负责人竟是她的二嫂朱丽。电话咨询了律师之后,苏明玉便闯进了会议室,将朱丽和她的关系告诉所有人,让朱丽退出此次的审计项目。朱丽只能含着泪,尴尬地离开。

审计工作被暂停,所有人都离开了会议室。柳青这才夸起苏明玉来,可苏明玉却因为自己连累了朱丽,心里非常不舒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日子没到。蒙总“出院”后,迅速将孙副总那一派的人马全部清理干净了。后来,蒙总对明玉讲的一番话,让明玉看到了自己的不成熟,比如自己遇事过于紧张,没有深思熟虑。蒙总确实是个智者。听智者讲话,那感觉如沐妙法莲花,豁然开朗。语言只是铆定各种各样的想法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次尝试。当然不是说,说话可以不负责任。而是,这次说的话,只是这一次的责任。

公司的事情已经让苏明玉焦头烂额了,家里又出了新矛盾。俗话说,睡不着觉怨床歪。苏大强总能把平常的日子弄成波澜壮阔的样子。他故作为难,声称自己要离开,不给苏明成夫妻添麻烦。朱丽看到苏大强要走,马上就拦着苏大强,称他们两人商量好了,会按计划把欠的钱全部还给苏大强。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以后他们好好过日子,而且他们每月会按时还4千给苏大强,还会尽量满足苏大强的所有要求。

家务事其实很难说是非的,有时候,你根本分不清谁对谁错。年轻人和老人住在一起,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两代人看法不同,没办法的。现代的年轻人有个性,和苏大强年轻时不一样了。现在的女生,在T恤上赫然印着“我有男朋友了”“别惹我”“我脾气大”等等,过去的女生多含蓄啊。我们看美国电影,“Leave me alone”和“Excuse me”差不多是大家的口头禅。“Leave me alone”(让我单独待会儿)。语气不同声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有可能是“别惹我,烦着呢”,也有可能是“滚远点”,或者,“我想静静”。

“我想静静”,有时候,家务事实在太闹心,“静静”反而成了一种奢望。

这边苏大强在闹,那边,苏明哲的家里也不平静。吴菲想起自己做月子的时候,就生气。赵美兰为了不过来帮忙,撒了这么大一个谎,而她的妈妈却为了她做月子,提前办了病退、损失了不少的退休金。

苏明哲只好跟吴菲说好话,现在赵美兰已经过世了,让吴菲大度一点将这件事情翻篇。吴菲心里还是有怨气。苏明哲在美国也难。大家都不容易。

有时候,家庭和工作,两难,需要我们做一个取舍。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如此眷恋,终究放不了手。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苏明哲回来上海工作,吴菲自己带着小女儿在美国工作、生活,容易么?除了疲惫,还有离愁,以及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

怎么办?愁也没有用,久了万一成焦虑症怎么办?同样面对离愁,李清照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保持了适度焦虑。杜甫则有点超度焦虑,他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潇湘妃子则充满怨言:“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寄秋心。”李商隐呢,索性将愁和自然融为一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范仲淹是政治家,他的愁非月即酒:“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继愁到失眠,他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同样描写离愁之情绪,柳永的词却成了流行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远行,与爱人离别之时,他流着泪诉说,像个女生。他说:此一去,我身边再没有你相伴,“便纵有万般风情,更与何人说?”既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也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

还是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中写得妙:“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无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大意是说:什么叫愁?离人心上秋。柳丝不系住她的裙带,却系住了我的行舟。燕子已然归了故里,唯有我,还滞留在外,不得回家。这样的时候,也许该读读雪莱的《西风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舔尝过海水咸涩的人,一旦吮味春天的露水,那種甘美简直幸福无边。将愁绪诗意化,在疼痛里打捞希望,是化解焦虑的好办法。

人生不过百年,忧愁是一日,开心也是一日。日子总要过,人总要变老。既如此,何不开心面对?粗茶淡饭,吃饱穿暖就好。也许,穿过沙漠,前边就是一片等着自己的绿洲。

4.不可言说,情到深处人孤独。

“妈说就我一个儿子,她就想天天看着我,不让我抽烟、不让我喝酒、不让我应酬,我也不想混成这样啊,她说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妈走了我成废物了,你们要求也太高了。”被苏母“圈养”的苏明成,早已失去了独立生活的机会。

前半生的舒适,注定了下半生会是脱掉一层皮的蜕变。

都挺好,其实是都不怎么好。父母为了两个儿子读书成家,一间间地卖掉自己的老宅子,临老了还家徒四壁;大哥身处美国,想承担更多的责任,却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失业了;二哥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收入不错花销也大,不时需要家里接济;而一直得到不公平对待、甚至为了省学费被迫放弃梦想的小女儿,大学以后就断了与家庭的联系。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因为母亲的去世、父亲的赡养问题再一次分崩离析……

“人老了,比啥呀?”比子女,“我赢他们了!”这台词,咱们太熟悉了是吧。

电视剧《都挺好》《芝麻胡同》《老中医》分别发生在苏州、北京和上海,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三部作品的标签。在国产电视剧创作的历史上,地域特色曾经是创作者担心的一道坎,但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座桥,折射的是地方文化自信的回归。

苦难是磨练意志和力量的砺石。在《都挺好》里面,朱丽卖了房子后,约苏明成一起喝咖啡,想劝苏明成再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地生活。苏明成见朱丽知道他的情况,心里难过了一会,才平静地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告诉朱丽,说明他是因为周姐从中作梗,无法在原行业找到新工作,所以才开网约车过渡。

作种种之阴功,行时时之方便。朱丽对苏明成的境况表示无奈,她不想再多说什么,只好直奔主题,把卖房子的钱分了一半给苏明成,让苏明成一定要把钱收下,好有钱还给苏大强。

朱丽放下钱走了,让苏明成想起了以前与朱丽的点点滴滴,心中有很多的无奈与辛酸,只能痛快地哭一回。

纵有万千的思绪浩荡,终究风烟俱净,不可言说,情到深处人孤独。

万物皆有因果,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诗经·汉广》里说:“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大意是说:男子思而不得的人要出嫁了,而自己能做的,只能是精心喂马,让她在出嫁的那天乘坐。从今以后,这个男子选择豁达面对痛苦,纵然思念泛滥成河,却无法泅渡。

我总觉得吧,破镜难重圆。婚姻也好,恋爱也好,其实就是古建筑,一旦毁坏,其实就无法再恢复重建。费尽心机建起婚姻的复制品干什么呢?只是为了“亡羊补牢”的脸面?累不累呀!谁愿意要那个徒有虚名的婚姻呢?除非为了某种目的选择忍耐,或者喜欢重蹈覆辙、完全具备“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心理素质。

小蒙牵着苏明玉的手,去石天冬的店里吃饭,做尽了男朋友对女朋友应该做的事情,对苏明玉殷勤得很,让石天冬看了怎么都不是个滋味。吃过了饭之后,苏明玉和小蒙又玩起了拼玩具的游戏,就是不肯离开石天冬的店里。石天冬声称要打烊,还被他们两人给叫走了,似乎他们才是店里的主人。石天冬没有多说一句,识趣地离开了,苏明玉也只好失望离开。正如柳永《蝶恋花》中所写的那样:“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石天冬来给苏大强送生活费,苏大强便让石天冬跟小蔡对账,而小蔡一张口报价就要接近4千元,让石天冬吓了一跳。石天冬随意翻了一下账本,结果发现小蔡记的牛肉要80元1斤。

小蔡以为石天冬一个男人,绝对不懂菜钱,在石天冬问她牛肉的价格时,她还非常肯定地报出价格,声称石天冬不买菜不懂行情。石天冬没有直接说出小蔡的问题,他转个弯向苏大强打听以前的生活费,可苏大强不记得生活费是多少,石天冬只好提议每天送饭菜给苏大强。

苏大强很喜欢石天冬给他送饭菜,让他可以天天见到石天冬,所以他马上就跟小蔡说这个好消息,可小蔡不答应。小蔡靠着给苏大强买菜赚一笔,所以她坚决不同意石天冬送饭菜,还说石天冬这样做是抢了她的活,石天冬无话可说。

石天冬走后,小蔡便跟苏大强埋怨,责怪石天冬抢着送饭菜,是不相信她。苏大强替石天冬解释,无意间把石天冬是厨子、需要天天买菜的事情告诉小蔡,小蔡听了心里很担心。石天冬打电话想跟苏明玉说小蔡的问题,苏明玉根本不在乎钱,只想苏大强开心、不找她的麻烦,所以她不想管此事。

苏大强便让小蔡拿账本给他看,一看才知道小蔡真的做了假账。

大千世界人情繁杂,往往免不了落入功利或被算计的窠臼。小蔡已经找好了理由骗过苏大强,但为了让苏大强相信她,她以退为进,假装自己有苦衷不肯说出口,让苏大强开除她好了。小蔡在苏大强的逼迫下,进房间把她给苏大强买的药拿出来,说她把钱克扣下来,是为了给苏大强买药,治苏大强晚上起夜多的问题。

小蔡哭哭啼啼地表示,她宁愿被冤枉,也不能把真实的情况说出去,因为她怕别人知道她偷偷给苏大强治肾病,会怀疑她与苏大强的关系。小蔡把原因说完之后,便伤心地大哭起来,让苏大强一下子就心软了。苏大强于是在小蔡的房门外,打电话给石天冬,说明那些钱是他花的,让石天冬以后都不要再管此事。


“给苏大强治肾病”,小蔡想得还真周到。中医所说的肾,指的是生命之源。因此,中医倡导补肾,也是旨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补肾,最重要的就是食补。祖国传统典籍认为“黑色入肾”,因此,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黑色的食品,可以达到补肾的功效,常見的有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此外,核桃、韭菜、虾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药食同源,是祖国养生文化的精髓。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主张:“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疗。”小蔡如果真想给苏大强治肾病,可以通过食疗,比如吃“补肾饮”:自制豆浆中加核桃、黑豆、大枣、薏苡仁;芡实薏仁小米粥:薏仁米、小米、新鲜或干芡实同煮,健脾利湿;虫草老鸭煲:(或金蝉花老鸭煲,虫草或金蝉花每次15克),可以健脾利肺,提高整体功能。


补肾,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健康,你就是天天吃“159”(号称含有159种天然有机的食材)也没用。现在人们普遍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996”火了之后,很多人说自己的工作状态是“007”。常年“996”“007”必将会透支身体,而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者,不仅会伤肾,严重的还有可能降低身体抵抗力。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当然,补肾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伤肾,比如办公室久坐一族不要因为工作而憋尿,以免损伤肾脏。


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小蔡故意哭得特别惨,还关上房门不让苏大强进,让苏大强觉得她受了很大的委屈。石天冬正与苏明玉约会,因为苏大强的电话,苏明玉不得不向石天冬问清楚情况,苏明玉一听当即就做了决定,明天就开除小蔡。苏明玉到家里私下跟小蔡对账,小蔡口口声声称,那些钱不是她拿的,可苏明玉不追究钱的去向,只要求小蔡主动跟苏大强辞职,否则就报警处理。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小蔡不愿意离开,故意假装委屈的样子,跑到苏大强面前告状,声称苏明玉要报警抓她。小蔡告完状,就离开了苏大强家里。苏大强拦不住小蔡,只好跟苏明玉闹起来。苏明玉不是苏明哲,不会顺着苏大强,她表示绝对不会再留小蔡,如果苏大强敢把小蔡找回来,她以后就不再给苏大强提供生活费了。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上了一定年纪之后,说话往往重复啰唆,喜欢忆旧,固执己见。没有了小蔡,没个说话的人,苏大强很不习惯,到小蔡的家里去找她,求她再回来给他当保姆。小蔡说:她不能跟苏大强回去,因为苏大强的家人容不下她。苏大强说:他就跟小蔡最亲近,让小蔡不要管苏明玉。小蔡说:她的工资是苏明玉给的,她怎么可能不管苏明玉。苏大强一听小蔡是顾虑工资的事情,马上说明他会发工资给小蔡,可他的退休工资付不了小蔡的工资和他们的生活费。这个现实问题,小蔡明白得很。


古龙说:人性的变幻以及深邃,永远无法言说。苏大强被小蔡一说愣住了。小蔡便转了口风,说她可以免费照顾苏大强,但他们住在一起名不正言不顺。苏大强一听,马上向小蔡表白,他可以娶小蔡。


一个退休老人要和照顾他的保姆小蔡结婚?这让我想起唐寅的诗:“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人生苦短,应该珍惜当下。一辈子也就是几十年的美好光阴,如果都没有在花前醉过,恐怕连花也会笑你太呆了吧。


爱无罪。别说身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了,即使是袋鼬、太平洋鲑鱼、深海章鱼、捻翅虫、拉堡德变色龙、螳螂、黑寡妇蜘蛛、蜗牛、臭虫、海豹、象鼻虫、扁虫、雄蜂等这些动物,为了繁衍后代义无反顾,为了一晚春宵而抛弃理智,“死了都要爱”。有些动物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采用“自杀式繁殖”。比如,我们看《动物世界》,蜜蜂在蜇人后不久便会走向死亡。如果蜂巢过热,雄蜂们会用翅膀来搧风,帮助蜂巢降温。等到交配完不久,雄蜂便会死去。蜂后会将精液储存起来,以备以后使用。这些精液每天可孕育出1500枚卵,一直可持续3年。我曾经问过一个养蜂人,他说:蜜蜂生活在野外,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水源、蜜源等因素都影响着蜜蜂的生产和生活。摆放蜂箱的时候有很大讲究,一定要平行放置,两个蜂箱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太近了蜂王会带着工蜂飞走;蜂箱的出入口不能朝西,不然下午太阳晒得蜂箱温度过高,影响蜜蜂的正常活动。挨个打开蜂箱,观察蜂王的产卵情况和蜜脾上蜂蜜的含量,这是养蜂人每日必做的事情。蜂箱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蜂王的处所,第二层是工蜂产蜂蜜的地方。每个蜂箱有一到两个蜂王。有花并且天气好的时候,蜂产的蜜多,一箱能产十多斤蜂蜜。蜜蜂产蜜需要及时把蜜取出来,不然它就会封了“蜂巢”贮存起来。养蜂其实是一件苦差事: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有人称他们在追逐“永恒的春天”。养蜂人要耐得住寂寞,逐花而居,像候鸟一样在南方和北方来回迁徙,一顶帐篷就是家了。帐篷里不通水电,太阳落山后,里面漆黑一片。所以,要习惯四海为家的生活。冬天,还要忙着繁殖蜜蜂:繁殖蜂群、培养蜂王、给蜂群分家、采集蜂皇浆等。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受不了这份辛苦,没人传承。蜜蜂用自己辛勤的劳动酿造生活的甜蜜,但这种“甜蜜生活”背后也是五味杂陈的。


雄蜂到时间是一定要回家的,如果不回家,它在外面“飞舞”,等于流浪,不是被别的虫子吃掉就是被暴风雨吹得无影无踪。


蜂箱就是雄蜂的家,就是它的归宿。《都挺好》的意思就是“回家”,这也是导演传递的正能量。苏大强恋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那也是他爱的幻觉。


现在恋爱自由,如果是真心相爱,孩子们也会尊重老人的选择。但他们是真心相爱吗?反正,明玉是不会相信小蔡的。


都说小蔡是图他的房产,苏大强不相信,把房子卖了找小蔡,要跟她结婚。结果不用说,被赶出来了。但是他执迷不悟,坚持认为小蔡是爱他的。他觉得小蔡是欣赏他的诗人才华。你说可笑不可笑?想起一个故事: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它兴奋不已。


來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牵着它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一开始,驴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


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地站在马路中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腰杆瞬间直了起来,回到寺院里,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只愿意接受人们的跪拜。


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就远远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怒不已,对它棍棒交加……


驴仓皇逃回到寺里,奄奄一息,它愤愤不平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不是你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认识自己。离开了家,自己什么都不是。每天我们都照镜子,但是我们在照的时候,可有问过自己一句话:“你认识自己吗?”人要懂得看清自己。如果你拥有财富,别人崇拜的只是你的财富,不是你,但你会误会别人崇拜你;如果你有权力,别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权力,不是你,你误会了别人崇拜你;如果你拥有的是美貌,别人崇拜的只是你一时拥有的美貌,不是你,你误以为别人崇拜你。当财富、权力、美貌过了保质期,你就会被抛弃……别人崇拜的只是他们的需求,不是你。问题是:一个人如果人格成熟,还需要别人的崇拜吗?


日前读报,读到梅兰芳的一则轶事:梅兰芳兼祧两房,再娶福芝芳之后,又爱上了孟小冬,有娶了她之念想。一次梅兰芳要出远门,临行前给福芝芳、孟小冬二人各一部分生活费用。结果呢,他的行程还未结束,孟小冬已去信催要钱,而福芝芳与两个儿子及家人一起生活,尚有一些节余。细节看人,再结合之前的种种小事,促使梅兰芳斩断情丝,打消了娶孟小冬的念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伫立河边,望着流动的河水,倏忽感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可苏大强还真的就“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了,一次是投资理财被骗,一次是和保姆结婚被骗,两次都闹自杀,又是进医院,又是进派出所的,这么闹腾,谁受得了?所以,编剧给他安排了一个幸福的结局——这幸福结局的代价,就是让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话说小蒙没有去苏明玉办公室上班,反而带着兄弟去石天冬的店里,准备跟石天冬再战一场。石天冬手里挥着刀,那架势把小蒙给吓到了,小蒙马上威胁不许用家伙。石天冬要求等自己工作忙完了,再跟小蒙一战,小蒙于是跟着自己的兄弟在那里团战玩游戏。


石天冬去看小蒙玩的游戏,正好小蒙因为难过关去找兄弟理论,石天冬便拿起小蒙的手机玩了起来,小蒙这才知道石天冬玩游戏是顶级高手。小蒙玩完了游戏之后,便向苏明玉表示,他们的恩怨两清了。小蒙对石天冬非常地佩服,开始称石天冬为大哥,因为石天冬的关系,他决定每天准时上下班。


在电视剧中,小蒙被爸爸送到英国读书,结果无法毕业,除了会花钱、会打游戏,啥也没学到手。他就是一个公子哥,不是读书的料,手中有N张卡,反正就是有钱。老蒙就这么一个儿子,也只好让他进公司,让明玉培养一下,将来准备接班。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没有错,但所谓的“美好”,却可能只是表象。近日,继“佛系青年”“社会人”等幽默热词之后,“隐形贫困人口”开始在网络上走红。这一群体的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并不富裕。《人民日报》客户端给这群人做了这样的画像:“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租房得独立厨卫,还要带落地窗。”有个网络新词叫“精致穷”,就是再穷也要装精致。当代年轻人称之为“新活法”“最后的倔强”。赚钱不多没关系,但不能不精致,宁愿以“穷”换“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所喜欢的东西而穷,一切就都是值得的。什么叫“精致”?就是不邋遢。“精致”一词,在词典里的注释是:精巧细致,精细周密。生活中,它可形容物件的精美工巧,亦可比喻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常常说女人要活得精致,一个女生的精致是什么?网红脸、LV包,还是限量版口红?什么是精致的生活?钱钟书先生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如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杨澜的故事,大意是说:杨澜在英国求职期间租房时,房东莎琳娜太太非常严苛,规定她:“必须12点之前熄灯睡觉,必须在10分钟之内从浴室出来,不穿戴整齐不准进入她的客厅,不准用她的漂亮厨房做中餐,在她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否则,房子就不租给她了。后来,因为在床上看报纸吃面包,遭到莎琳娜太太喝斥,杨澜披头散发裹着大衣冲出门,来到一家高级餐厅,点了一杯咖啡。看到对面穿着讲究的老太太优雅地喝着咖啡,在递给杨澜的便签中用英文写道: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精致没错,但是为了精致而假装精致,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高智商、世俗、老到,这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画像。利己主义再精致,也是粗鄙的模样。最近,有一篇署名“小椰子”的热文在朋友圈流传,标题是《“女,28岁,月薪3500,存款为0”:假精致,榨干了多少年轻人》。文中说:28岁的乔琳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前台,月薪3500。工资不高、存款为0的她,却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必点一杯咖啡,而且还必须是星巴克的。今天喝焦糖玛奇朵,明天喝抹茶星冰乐,每天30元的咖啡钱,她却一点也不心疼。有同事很不解地问她:“公司茶水间就有免费的速溶咖啡,你干吗还花錢去外面买?”乔琳娜微微一笑:“只有手里捧着一杯星巴克,我才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


拿着精致的星巴克,在朋友圈里扮演岁月静好。美照的背后,却是被假精致蒙蔽的现实。虽然朋友圈光鲜,外表看起来精致无比,但这群人口袋空空如也。也许是我太老了,活得很粗糙,不够精致,跟不上时髦的消费了。现在的年轻人,真让人理解不了。现在所谓“爆款”文,我真的没太多感觉。“如果我放弃了,不是因为我输了,而是我懂了”“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若有才华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拜托,这些话,听多了,也会产生很逆反的心理好不好。花一点心思,取悦自己,就是精致。精致和贫富无关,和天生丽质无关,和一颗优雅的心相联。


现在的孩子脑袋瓜复杂啊。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在演讲中谈道:有小朋友对老师说:“家人在煤电公司工作,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小小年纪就知道搞关系、赚人脉,不简单吧。最近相信各位都看新闻了,巨富之女赵雨思被斯坦福大学开除了,被开除的理由是“提交了错误的入学申请信息”。之前,赵雨思曾在斗鱼上做了一次直播,以自己“小学时只考30分,现在却能拿到斯坦福offer,甚至还拿到了奖学金”为例,激励大家对梦想要执著,不要轻易放弃。至于为何打出“美国高考状元”的名号,她说:这只是一种接地气的说法。当网友提问如何准备考试和文书的时候,她多以要“坚持梦想、不要放弃、设定目标努力奋斗”等回应。自己怎么回事,应该很清楚吧,直播就直播,带着炫耀性质就不妥了。炫耀就炫耀,还要给他人灌“鸡汤”就太不厚道了。速生林终究长不高,抄近路终究走不远。


想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要走正常的途径。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来,若能“过则改之”,也算“善莫大焉”。他们毕竟是孩子,希望吃一堑长一智,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养不教,父之过”,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真的应该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告诉孩子:有钱,也要遵守规则;有钱,也不能任性。以免孩子误入歧途,到时候悔之晚矣。


万千宠爱于一身,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利。


有个学者说:新文学的主题是新人类的诞生,以及新人类诞生之后必须面对的处境与必须承担的使命。这仍然是我们今天必须思考的处境和使命:生命的诞生是一次性的,生命的更新与再造却永无止境。这观点我是同意的,我们其实对“小蒙们”关心很不够。就像剧中明玉对蒙总说的一番话:这么多年,您是忙,但是,您也确实没有时间陪伴小蒙。他就是想变好,您也得给他一个机会呀。


新人类的小蒙,诞生在“云时代”。“云时代”嘛,现在捧着一本书阅读,都感觉有点古典了。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不再是从前林妹妹寒夜捧读禁书《西厢记》的怦然心动,而是一目十行的“掠夺信息”。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度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几年前,我还在课堂上和大学生讨论手机阅读的碎片化,仿佛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现在这种讨论已经没有意义,因为5G时代已经到来。


“云时代”必然是“云阅读”,“云时代”原本就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你可以有读纸质书的“古典式”乐趣,我也可以有“听书”的满足。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云时代”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


但对小蒙这样的人,他对读书毫无兴趣,再进步的科技也是枉然。5G时代,对于他,不过是打游戏的速度更快了,而已。所以,在剧中,小蒙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再胡闹了,这个变化似乎是导演的一厢情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性很小吧。


我覺得,对孩子的教育,仅仅靠明玉这样的女强人来带,还不如让他到社会上经历一些挫折更有用。“关在屋里”真的能成才吗?现在的孩子呀,最缺少的,就是自然之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反观现实,我们的孩子在一天天地远离大自然,“上学在课堂,下学在书房”已成常态。法国卫生监督中心2015年报告显示,40%的孩子在一周中与大自然接触的次数为零。


法国《欧洲时报》曾刊发文章称:我们培养出了“关在屋里的一代人”。远离大自然显然不会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受益: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表明,缺乏绿色环境的孩子,日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要比一般的孩子高1.52倍。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学生和辅导员闹别扭,几乎抑郁。他想不开,找我聊天。我给他写了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他说,春天多美好呀,何必为一点小事而浪费春光呢。适时回归大自然吧,看看校园的美好春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不抑郁了。过段时间回头看,很多不快多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了,意义都是人赋予的,对于任何事物的喜爱,都是人主观意愿的反映,所以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自然太美好。只有自然之物是不受时间约束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花开花落,永无尽头。也只有自然之物从来不会失约,岁岁年年花相似,它们谨遵与时间的约定,无论前来赏花的是谁,她们都如期开放。


5.细水流长的琐碎日常,导演把“吃”拍得淋漓尽致。


母亲赵美兰是在打麻将时突然去世的,用今天的医学术语来说,就是猝死。


猝死简单地说就是突然死亡。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是心脏原因,如心律失常或是心肌梗死等等。由心脏病变引起的突发死亡,我们都称作心源性猝死,它的发生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之内。按照医学专家的提醒,容易猝死的高危因素有过度劳累、压力大、打呼噜、肥胖、抽烟喝酒、久坐不运动等等。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 ;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精神压力过大、焦虑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年轻人加班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有些老年人“加班”是打麻将上了瘾。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对健康非常不利。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加急时代”,71.6%的人认为自己正处于生命中“冲得最快”的阶段。“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


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上6天班,每周都要拿出超过70个小时的时间工作”的程序员们发起了名为“996.ICU”的项目来发出不满。有话题参与者在讨论群组感叹,“现在的趋势就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996。”“熬夜已是家常便饭,凌晨三四点才开完会并不鲜见。”“感觉自己头发越来越少了……”


“工作996,生病ICU”“发际线比腰椎间盘还突出”……这是近日程序员们发出的自嘲。


25岁之前护肤是——保养;25岁以后护肤是——维护;35岁以后护肤是——维修;40岁以后护肤是——抢救。脸就只有一张,一辈子跟随。用心一点,精致一点,就能更漂亮一点。道理都懂,可是现在的职场女性,像明玉这样的女强人,你以为她愿意当女强人啊,还不是被生活逼的,没办法嘛。她不想做专职太太啊?没那个命,只好自己奋斗,倒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全家最有本事、最能赚钱的,就是她了。有压力才有动力,生活太安逸了,就会丧失可贵的进取心。


还好,她是做销售的,不需要天天坐在办公室加班。现实中,不少职场女强人每天需要辛苦加班。


久坐不运动,长时间加班“搬砖”,过重的劳动强度必然引起身体的疲劳。而且“过劳”还不等于一般性的疲劳,是那些因持久工作而得不到休息与恢复所形成的蓄积疲劳。过度劳动的行为会加快疲劳蓄积的程度,若得不到及时的休息调整,损害身体健康,容易造成过劳死。


除身体状况外,长期的疲劳还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具体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反应变慢等,容易患上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女性月经失调。长期如此,抑郁的倾向也会增加。如果连续多日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诱发中风。


忙着赚钱没有错,但不能用健康做燃油。身体始终是自己的。


苏大强这样的性格,反而不容易中风,因为他坐不住,总是折腾事。有点事情做总比闲着强,他买彩票,也不全为了中奖,也就图个乐。


苏大强和老聂一起去泡温泉,老聂问及了苏大强是否要跟苏明哲去美国的事情。苏大强一听马上就跟老聂吹起了牛,说明哲非要给他买一套两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他想拦也拦不住。


老聂到苏大强的新家做客,苏大强可劲地向老聂炫耀了起来,把老聂羡慕得不得了。老聂把高主任出书的事情告诉苏大强,还专门给苏大强带了一本,然后怂恿苏大强,也把以前写过的诗整理起来出本诗集,把苏大强说得很是心动,开始写诗,准备出书。他不知道,此时此刻,苏明玉一整晚都在做恶梦,梦见苏明成打她,吓得她根本不敢睡觉。石天冬只好在床前陪着苏明玉。这其实已经是心理障碍了,有了强制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指患者头腦中出现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的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内容多杂乱无序。有时甚至是患者所厌恶的。这些异己的思想有时在患者自主思维过程中闯入或在大脑休息时出现,称为思维插入。有时大量的思想或观念一个接一个或几个概念同时挤入脑海中,称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多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暂,有时转瞬即逝。


智生识,识生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苏明成一直唠叨着苏明玉的可怕,整晚不睡觉在数苏大强上厕所的次数。朱丽不知道苏明成到底怎么了,看苏明成一直说个不停,她担心苏明成的精神受到了刺激,求苏明成不要再这样闹下去。


剧中,苏母可以卖房供大儿子苏明哲出国读书,也可以卖房为二儿子苏明成娶妻,但却不肯为原本有望考取清华大学的女儿苏明玉负担学费。该剧小说原作者阿耐在书中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不等边形,只要每一边都安之若素,不等边有不等边的理由。”


打麻将去世的苏母:强势、专横、几乎偏执地“重男轻女”。这样一个人物却也有着她的另一面:果断能干,但却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不得不作为附属角色,屈从于一段婚姻……苏母的关键问题在于,在她眼中,长子留学美国可以光耀门楣,次子留在身边养老送终,两个儿子都将是自己未来的依靠,而女儿迟早要嫁人,没有实际的用处。这基本上就是把她当年的生活际遇与遭受的不公,强行转嫁到自己女儿身上。


救既败之事,如驭临岩之马,休轻加一鞭;图垂成之功,如挽上滩之舟,莫稍停一棹。作为同事,柳青想劝苏明玉,不要把殴打她的苏明成告上法庭,因为她这样做舆论对她很不利,最后苏明玉会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可苏明玉就是不听,柳青无奈只能帮苏明玉打电话给刘律师,问一下关于此事的判刑问题。当然,最后,苏明玉也只是让他这个二哥长点记性,没有要真的去追究他。


看完整部电视剧《都挺好》,我有一个直觉:这部剧,其实就讲一个人:苏明玉。导演讲她的出生委屈,讲她的成长委屈,讲她的工作委屈,讲她被二哥欺负的委屈,讲她在公司被孙副总冤枉的委屈,讲她被大哥“教育”的委屈,讲她被爸爸折腾的委屈,讲她作为苏家人操心的委屈,总之,整个情节都围绕着她的委屈展开。到最后,恰恰是这个最委屈的人在一心一意地照顾“没出息”的爸爸,成全一家人的大团圆结局。这个最委屈的人对家里的贡献最大,这个最委屈的人帮了大哥找工作,帮了二哥找工作,帮了二嫂保住工作。


有人说,整部电视剧,40多集,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怎么能说就讲苏明玉一个人呢。嗯,问得好。没错,整个电视剧写的是苏家五口人的故事,大哥明哲、二哥明成、三妹明玉,以及妈妈赵美兰、爸爸苏大强。大家别忘了,在妈妈赵美兰和爸爸苏大强组成的家庭里,苏大强毫无地位、毫无话语权,他应该叫苏大弱才对。他连赵美兰的影子都算不上,赵美兰说一,他从来不敢说二。他的存在,只是为了陪衬赵美兰。在苏家,赵美兰说什么就是什么,苏大强可以看成不存在。赵美兰做了决定,他绝对不敢腻腻歪歪。


而赵美兰是谁啊?闹了半天,她就是苏明玉。苏明玉有一天终于发现,她努力不让自己变成赵美兰,但到了最后她还是成了赵美兰。也就是说,赵美兰和苏明玉就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两个阶段:小的时候,在家里,她就是苏明玉,一定要考清华大学,一定要自食其力。长大后,在公司,在家里,她就是赵美兰。


当有一天,她发现这个真相时,她自己也害怕了。可这是事实。


而大哥明哲、二哥明成,不过是苏大强人生中的N个片段:投资理财赚点小钱时,苏大强出去吃饭、听评弹,那时他就是明成。上当受骗、闹自杀的时候,他就是明成。哄小蔡开心时,他就是明成。不断地上演各种“作”时,他就是明成。得知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时,怕连累子女、自个偷着吃药时,他就是明哲。给女儿去书店买复习资料时,他就是明哲。在石天冬店里帮忙时,他就是明哲。


所以,整部电视剧,整部小说,只要写好了明玉,也就写好了整个故事。苏大强,是为了陪衬明玉而存在的,他只需要当好明玉的陪衬,整部电视剧、整部小说,就鲜活了。导演也好,作家也好,就能够忙而不乱,观众或者读者,也就越看越有味道。这也是写好长篇小说的一个诀窍。


这个思路,这种“分身法”,我认为是从《红楼梦》中借鉴来的。《红楼梦》看起来几百个人物,头绪有点乱,其实,你只要抓住一个字——“玉”,这小说就不乱了。这个“玉”是黛玉、妙玉、青玉还是香玉?其实就是一个人,也就是香玉,就是她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时,她是黛玉。后来她是青玉,然后又是出家的妙玉,最后还是香玉。曹雪芹开篇就“声明”:欲为一女子作传,并且“因为传他,并可传我”。曹雪芹口口声声,我不谈政治,不谈大事,就谈谈几个女孩子的故事。当然了,口上说不谈,实际上还是借女孩子说了他的事情,不惜用了谜语的文体,其正面是“假语存”,背面是“真事隐”。宝玉就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曹雪芹本人了。经历过大起大落、人世沧桑的曹雪芹,看透了一切。从富贵到贫穷,从处处被人宠捧,到事事被人鄙视和冷落。恋人青玉的死,更令他绝望和无奈。他以写作奇法、秘法,“一字一泪”,从此呕心沥血,终其一生,写就了《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934年,鲁迅在为英译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所作的《小引》中这样评价《红楼梦》:“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18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写的就是些家长里短的故事,就是腻腻歪歪的爱情,但它很精致,比如妙玉煮过的茶,比如刘姥姥吃过的茄子,比如晴雯补的孔雀裘,比如大观园比诗等,都很精致。


霍国玲在《红楼解梦》[3]中,解出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她说,林黛玉的真名叫竺香玉,而金陵十二钗其实全部是竺香玉的分身,换言之,竺香玉一人就是全部的十二钗。《红楼梦》第二回述说林黛玉离开江南进京,当时作者交待是6岁,可是到了京都进入荣府后,凤姐问她几岁,黛玉回答,却说是13岁了。黛玉从苏州来京城前还是個幼童,怎么一到北京,就成为与迎、探、惜年纪相仿的少女?脂批的作用,便是引导读者解开所有类似的“误谬”。金陵十二钗都是隐写的竺香玉,但是每人只有一部分,比如宝钗的候选秀女、元妃省亲等等。至于迎春,是说她嫁了一个“大丈夫”。脂砚斋是曹雪芹和他的妻子两个人共用的名字。脂,就是脂粉;砚,隐“石” 字,即“石兄”;斋,是房子,是他们两个人住的地方。脂斋批语:“只看此书背面,方是会看”“痴子弟正照风月鉴”,看反面需“龙象之力”,若把此书“当小说鼓词来看,则大罪过”,曹雪芹是“滴泪为水,研血为墨,哭成此书”“书未尽,芹为泪尽而逝”“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若是只看正面温柔富贵、儿女情长的小说,“则大罪过”。《红楼梦》背后隐着一段故事,作者说得很清楚了。第一回里面有个甄士隐,就是说“隐有真事”;还有一个贾雨村,就是说“存在假语”。要说这背后隐着的故事,还得从曹家的家事说起……曹雪芹9岁时,雍正继位。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是年曹雪芹14岁。雍正十年,香玉19岁。这年九月,雍正的正宫死了,香玉被选为皇贵妃。那时候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等等。没有皇后时,皇贵妃就代行皇后职权。选妃一事隐写在元春身上。全家欢天喜地的,独宝玉一个人高兴不起来,秦钟死了,实际上是恋人被抢走了。元妃省亲,八抬大轿、黄金伞等等,那是皇后才能享用的规格。竺香玉后来出家于香山广慧庵。


虽然其中有不少观点我不能认同,但霍国玲的看法对红学研究还是有启发的。


唐诗里说,少小离家老大回,而今,很多人是少小离家老大也不归。还好,苏明哲是个孝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置身于嘈扰时代,埋头于繁杂俗务,你是否也有如此喟叹?


在《都挺好》中饰演苏父的倪大红演得太好了。“倪大红把一个固执、小气的老头演得活灵活现!”“这苏大强真的让人气得牙痒痒,倪大红老师真不愧是老戏骨!”


记得在《大明王朝1566》里,倪大红演明朝著名大奸臣严嵩,皇上要办他之前,他让“六必居”的老板送酱菜来,说是要送给皇上吃;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他演大佬,和“葛优”喝着粥,香出银幕,谈的却是杀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杀个人不过像喝粥一般容易;到了《都挺好》里,二儿子苏明成从拘留所出来,一家人吃饭,面对苏明成的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一家人食不知味,他埋头吃饭,太香了。气得亲家公骂他:你多吃点!


苏大强的心态好啊,你爱骂就骂,想生气就生气,反正,天大的事我也得享受美食。《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是这样说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中国文化讲究“吃”,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解决的,所谓“三代仕宦,着衣食饭”。


《西游记》第一回就大写特写“水果宴”,第五回又写“王母宴”。明代士大夫张岱就自称他家“家常宴会,但留心烹饪,危厨之精,遂甲江左”,张岱甚至成立一个“蟹会”,和“吃货”同道共享美味。明代陈继儒在《读书镜》中则说:“醉酸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虑,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凡人多以睡卧为宴息,饮食为滋补,不知多睡最损神气,禅家以睡为六欲之首,饮食厚味过多则昏人神智,抑遏阳气不得上升,善调摄者,夙兴夜寐,常使清明在躬。淡味少食则肠胃清虚,神气周流,疾病不作,此养生之要也,此可与同志者言之。”


细水流长的琐碎日常,《都挺好》的导演把“吃”拍得淋漓尽致。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自然和智慧,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朴素的日子,因为芝麻酱之类的日常美味而平添了滋味和诗意,从而对生活充满希冀。我童年时代特别爱吃芝麻酱。夏天,拍黄瓜、拌凉菜、拌凉粉儿,那是离不开芝麻酱的。北京有道名菜,名叫“乾隆白菜”,更少不了芝麻酱。


人生烦恼、不得志怎么办?孟浩然说:“把酒问桑麻。”高适说:“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李白说:管他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劝君为我倾耳听。”杜甫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辛弃疾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秋风响,蟹脚痒”,秋天螃蟹才有膏黄,可是,现在我们吃螃蟹,四季都有膏黄,这都是激素的“功劳”啊。这样的螃蟹你敢吃吗?在农耕时代,还没有激素螃蟹,到了深秋季节,霜降来临,螃蟹的膏黄最为肥美,鲈鱼也不差。秋高气爽,白云红叶,如霞似锦,怎能没有鲈鱼吃?晋人张季鹰当年在洛阳供职,见凉凉秋风起,便勾起口腹之思,想吃家乡吴江的鲈鱼脍,情不自禁地流口水,实在受不了,请了假,快马加鞭往家赶。这一赶就是“三千里兮”,只为了吃一口“鲈鱼脍”。这资深“吃货”还写诗记载:“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你看,多远的距离,都挡不住一枚吃货的心。《红楼梦》写吃的地方很多,第五十二回里有个建莲红枣汤:“小丫头便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建莲红枣儿汤来,宝玉喝了两口。”莲,学名荷,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呈淡红或白色,花谢后,花托形成莲蓬,内生果实,即莲子。莲藕被视为饮食珍品,有开胃健脾、滋补强身的功能,历来被誉为补品。建莲是福建建宁县产的莲实,加以红枣、冰糖,用适量清水炖烂,其味道清香爽口,风味别致。


孔子是个知味之人,用今天的话说,是个美食家。明代张岱《圭饕集序》中写道:“中古之世,知味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孔子讲究饮食之道,以此来呵护生命,达到长寿的目的。清代曹臣栋《逸经》引《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菖蒲是一味中药,可以健胃理氣、利湿化痰、开窍宁神。菖蒲的根是苦的,非常难吃,难怪,孔子要缩着脖子、咬着牙,强忍着苦味,吃了三年才习惯。既然这么难吃,孔子为什么还要缩着脖子吃呢?《孝经》中说:“菖蒲益聪。”孔子为何吃菖蒲,是为了益聪。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子的名言。他非常明确地说:“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一个连美食都不喜欢的人,你跟他聊什么呀。孔子不仅会吃、爱吃,还非常讲究主辅食品的搭配,他说:“肉虽多,不能胜食。”饭桌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肉的量不能超过“饭量”,就是少吃肉多吃饭。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饭不是问题,问题是和谁吃饭。一家人吃饭,都挺好。一个人吃饭,不大好,用网友的话来说,哥吃的不是饭,是寂寞。


“缺乏精神依托才是老年人最大的危机。”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日前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面对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寄托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苏大强为女儿去书店买复习资料的那一刻,观众无法不流泪。


拉远时间距离,现在来看,苏大强学高主任,想出书,写诗,让保姆夸奖,有点可笑。老了老了,还追求什么“曝光率”“知名度”呀。那些曾经知名度高、曝光率高的所谓作家、诗人,时隔若干年还能让人记得几个呢?


苏大强当初折腾那么多事,如果真的自杀了,死得将会多么不值!在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之后,反而消静了,人生反而多了一些感动。一家人恩恩爱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正所谓以恨为始,以爱为终。


作家毛姆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写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以孝律身,即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气,虽横祸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都挺好》的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尾:苏大强跟着明玉住。明玉辞了职,专职在家照顾爸爸的生活。二哥苏明成经历苦难之后,总算理解了苏明玉。大哥大嫂在美国的生活,也逐渐稳定。


时光无情,纵然有再多的留恋,也挽留不住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所以,趁着父母健在,尽量多一点时间陪伴吧。


人生如寄,所有的过往,不过是一场体验。韶华太过匆匆,唯有珍惜。到最后才明白,陪伴是最好的珍惜。


最近怎么样?如果有人这么问,我会说:挺好的,都挺好。


人生是充满诗意的,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探寻。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火过旺,容易导致烦躁不安,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京剧演员梅葆玖说得好,人生“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一个人活在世上,遇到事别真着急,真着急就该得病了。”“尽量让自己放松一些,世界上的事,不可不认真,也不可太认真,担忧没有意义,担忧完事情还在那里,干吗跟自己过不去呢?”“所谓养生,不光是锻炼身体、吃好喝好,精神上的修炼才是精髓。”


参考文献:


[1]阿耐.都挺好[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


[2]付冰冰.解码“耳石症”[J].人民周刊.2019(6).


[3]霍国玲.红楼解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