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
杭州人爱吃鱼,每种鱼的做法各有讲究,比如做酸菜鱼得用黑鱼,鲈鱼就须清蒸,黄狮鱼最好生吃……其中,最出名的还属草鱼制成的西湖醋鱼。
草鱼俗称鲩鱼、黑青鱼等,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灰青色,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喜欢待在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的水域。它虽是草食性鱼类,但也吃蚯蚓。它又极活泼,游得很快,时常成群吃蚯蚓。人从水上看,能瞧见一片快速移动的灰色,像粼粼波光里的灰缎带,十分吸睛。目前,草鱼在亚、欧、美、非洲均有分布,但最适宜生长的还是中国长三角流域,杭州西湖正是其中之一。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而西湖三面环山,只东面临城,湖畔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的地貌。再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十分适合草鱼生长。
西湖醋鱼是道老菜了,其历史得从南宋的“宋嫂鱼”说起。时有宋氏兄弟两人,以打鱼为生。当地恶霸为霸占宋嫂,害死宋兄,逼走弟弟。弟弟出走时,宋嫂用糖、醋烧了一碗草鱼。后来,弟弟在外考取功名,回乡惩治了恶霸,一次外出赴宴,看到桌上有这道菜,当年分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弟弟一问,得知厨娘正是自己的嫂子,两人终于团聚。“宋嫂鱼”这道菜就这样流传开来了。
到了近现代,西湖醋鱼也有所改良,最典型的变化发生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时段。民国时期,梁实秋曾写下该菜的烹饪方法:“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这种下油煎炸,然后加醋的做法即“焦溜”。那时盛行的是西湖醋鱼做得半生不熟,增加口感。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行卫生治理,考虑当时冷冻储藏条件不佳,生鱼不卫生,易传播疾病,就禁止了“焦溜”做法。杭州人便改用“软溜”,即先灼鱼肉,加入调料煮沸,鱼熟后捞出装盘,再上淀粉勾芡。
那时,西湖醋鱼还只流行于江浙。它成为全国名菜要归功于1989年上映的电影《开国大典》。影片中有这样一幕:1949年1月,蒋介石等人在西湖边上著名的饭店楼外楼吃饭,他本来特别喜欢西湖醋鱼,这次却毫无心情、难以下箸。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退居老家浙江奉化,由李宗仁代理总统。《开国大典》的热映也让这道菜名扬全国。
如今,杭州人做西湖醋鱼已有一道“公式”。首先,饿养草鱼。草鱼长期生活在其中,有土腥气,杭州人就在西湖圈出一块水域,把草鱼围在水中,一两天内不喂任何鱼食,使其排泄肠内杂物。这样一来,草鱼没了泥土味,鱼肉也更结实。
其次,活杀草鱼。这就要说到杭州厨师的“7刀半”秘诀了。第一刀将鱼一分为二,连背脊骨的一边是“雄片”,另一边为“雌片”;第二刀斩掉鱼的牙齿;然后在“雄片”上连片5刀,从鱼鳃切到鱼尾;最后半刀留给“雌片”,只往肉厚的地方划。这半刀最为讲究,得在鱼肉中间斜一条,千万不可切断。有人说:“西湖醋鱼够不够正宗,就看最后半刀。”“7刀半”切出来的草鱼能在滚水中快速煮熟。别看它全套切下来只需五六分钟,但每次落刀都要把控力道,能熟练掌握“7刀半”的杭州老师傅可不多见。
西湖醋鱼还有个特色:不用一滴油。杭州厨师灶上两口大锅,一口锅煮鱼,另一口锅装满烧鱼的汤汁,然后加酱油、白糖、米醋等调料,再勾芡。老师傅们讲,不用油的做法最能保证草鱼的鲜味和营养。
宋代诗人林升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夏天来了,若身在西湖熏风中,还能吃一口酸甜鲜香俱全的西湖醋鱼,那真是什么歌舞都及不上的惬意。
(:环球人物 201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