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探究

2019-09-10 07:22钱琳
天津教育·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融合

钱琳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不同,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容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心理健康课堂、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德育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双赢双利。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融合;渗透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可见,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将这种责任体现在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促进学生亲社会的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等内容与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交叉。因此,在心理健康学科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做学生的引路人,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达到双赢的良好效果。

一、心理健康课堂渗透德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包括:阅读和听故事,角色扮演法,媒体教学,讨论,辩论,游戏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理解德育内容。与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德育知识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学们彼此沟通思想和感情,减少德育学习的阻力,促进德育内容的掌握。

五年级心理健康《应对校园欺负》一课中,开课就是情境表演,这一形式瞬间将所有同学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中。在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对话中,同学们和教师平和地分析了三个角色的心理。发现欺凌者有道德层面的问题,恃强凌弱,欺负弱小,而旁观者胆小怕事,息事宁人,他们都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学们各抒己见,讲述“时代在进步,那些依靠武力解决问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欺凌同学不讲道德”“旁观者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大家应该相信正义的力量”。在轻松的氛围里,我们一起告诫欺凌者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给别人造成伤害。旁观者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劝阻或报警。这种体验教育方式有效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重新定义德育的内涵。接着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同学们观看《未成年保护法》视频,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让同学们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心理健康课将时代元素有效融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观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个别心理辅导渗透德育内容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它是个性化、个人化有特殊内涵的过程。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诚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建立在建设性的交谈基础上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在这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交流德育问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现他们错误的道德观点和有悖社会规范的行为。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个“朋友”式的陪伴者,作为一个循循善诱的启发者,作为一个温和的引导者,作为一个耐心的示范者,更容易引导学生挖掘形成这些道德问题的诱因,针对这些诱因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做有素质、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收到“釜底抽薪”之效。

在心理辅导的个体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上课自由,我行我素,对待教师的管教无动于衷,对待学习自暴自弃。一天,这位特殊的孩子找到我,向我倾诉他的烦恼。“老师,同学们都不跟我玩,我没有朋友。”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老师很想跟你交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有哪些优点吗?”在短暂的思考后,该同学回答:“我会帮助老师做事,我爱劳动。”“这的确是良好的德育品质,那你观察一下,朋友多的同学还具有哪些优良品质?如果换位思考你愿意与谁交朋友呢?朋友多的同学拥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热爱祖国,谦虚礼让,尊敬师长,知错就改;擅长自我管理,热爱学习,自律性强;与同学相处,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懂得宽容,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共处的真谛。我们一起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慢慢地,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老师会帮助和提醒你,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此后,这个学生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这种个性化辅导的形式既能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辅导,满足学生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又能避开强制说理和武断解释,让学生内心自发地接受德育,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达到个别心理辅导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双赢。个别心理辅导方式适当,不仅疏导了学生的心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三、团体心理辅导渗透德育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给学生提供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团体人际相互作用下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并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适应,最终达到更完善的发展与成长。与传统的“灌输式”引导学习德育知识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团体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能让体验者重视内心感受,进行道德的内化和自省,唤醒学生心底的道德意识,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团结协作、勇敢挑战、坚韧不拔等优秀德育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四年级心理健康《团结的力量》一课中,我组织大家参与“小岛共济”的活动。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10人左右。将地上画好的圆圈看成是船只遇到台风后唯一可以靠岸的小岛,请每组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可以“上岛”避难,每个人都必须站在圆圈内。看哪一组上岛的人最多。这次团体辅导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班级中许多孩子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个性较强,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喜欢一切从自身出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或因与某些同学相处不愉快而拒绝团体活动。这时,教师要使用容易被学生接纳的教学语言和选择合适的学生先参与其中,让部分学生感受到团体活动的友谊、信任、快乐。慢慢地同学们放下戒备,放下矛盾,学习尝试用新的态度和行为、放松的状态、投入团体活动中。最后,全体学生参与的团体心理活动成为维系团结、友谊的纽带,同学彼此的信任感逐渐加强。随着活动的深入,同学们消除误会,学会团结协作,集体关系和谐融洽。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唤醒了学生心中集体主义的种子,同学们反思德育学科团结、信任的力量。团体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德育中同学们如何相处的问题,又培养心理健康中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可谓两全其美。

四、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课堂、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与德育的渗透工作,能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的作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德育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双赢双利。

参考文献:

[1]许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J].德育建设,2018(29).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