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梅
摘 要: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在幼儿阶段就加强对幼儿的数学教育。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用策略
1.创设游戏性的数学区角
数学区角,不是教幼儿概念的区域,它是幼儿进行数学游戏的活动空间。幼儿在数学区角中进行的是数学区角活动,更是数学区角游戏。当代研究已经发现,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在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中,我国的安吉游戏、温州游戏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正是來源于对游戏价值的肯定与挖掘。游戏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上的作用早已引起广泛关注,皮亚杰对游戏的解释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天然优势”。布鲁纳则认为儿童最为复杂的语言符号和语法是在游戏中最先使用的。儿童之间语言交往最为密切的也是在游戏之中进行的,研究也显示,游戏与儿童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游戏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自发的行为,也是一种规则有序行为。正因如此,幼儿对游戏的有着天然的热爱。在幼儿园数学区角环境创设中,数学抽象的逻辑体系与生活化取向的整合课程之间的矛盾由于游戏的调和而重生。但由于数学区角游戏本身所蕴含的数学教育目标任务,我们在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种类进行有效选择。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游戏:童童在超市里给家里的小鸡海蒂买米吃,收银员告诉童童:“你需要支付10元才能拿走这盒米。”可妈妈只给了童童5元,这可难坏了童童,这个时候,收银员:“说好吧,你可以拿走这盒米,但是你得打工来还钱,整理一层货架一元,你要整理10层货架,”童童连忙说:“不对,我有5元,不用整理这么多!”可是童童到底需要整理多少层货架呢?两个孩子拿来10串珠,用老师教过的方法认真的点数,通过记录后一起高兴说:“我需要整理5层货架”。在这个富有挑战的情境游戏中,幼儿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相反正是这些富有挑战的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与自信。
2.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与游戏衔接之间的难度
从活动内容方面看,首先为了突出游戏中的数学认知环节,就要根据幼儿原有认知水平和需要,精简数学教学内容,精选游戏种类,衡量游戏衔接,在游戏中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建构幼儿的游戏认知水平。其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同一个游戏在不同活动内容之间开展的几率如果太高,反复的游戏就会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程度而降低游戏对幼儿的兴趣和难度。如,“找朋友”游戏和“拼图游戏”等都可以在多个教学内容中使用,但如果三轮教学活动中都运用到这些相同的游戏来开展,就会降低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游戏形式,要研究同一个教学内容应设计几个不同类型的游戏来开展。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时候必须考虑活动设计的弹性,也要考虑可能会生成的新问题。再次,在教学活动内容与游戏材料的搭配方面,除游戏材料需要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接轨外,还要适时交替使用。最后,游戏类型也需要适时更换,如“数”教育的游戏有认数字、报数分组、考考你、盲人摸数、填数字、数数比赛等,“形”教育的游戏有踩卡片、玩木棍、数图形、接龙游戏、连三角游戏等。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都需要交替或按需要更换使用,不能一味使用同样的游戏。
3.借助分享机会,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教师应借助分享小结的环节,启发幼儿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灵活思考,找到各种解决的办法。对表现特别出众的幼儿,利用其典型行为作为示范标本来鼓励其他幼儿大胆设想和创新,培养幼儿在数学游戏中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尽量展现自己的游戏体会和学习收获,除展现作品外,还可以让幼儿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并把一些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新想法都大胆说出来,幼儿在气氛和谐的分享环节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感知更多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要尽量协助所有幼儿参与分享讨论活动,引导和延伸幼儿在自由游戏和区角活动中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让所有幼儿都得到提升数学游戏经验的机会。
4.创设适宜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是一个氛围活跃、吸引力和挑战性较强、动手操作频率较高、探究性较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环境除受物质方面的影响外,还与教师提供的心理氛围有直接关系。首先,为每个幼儿提供同等条件的游戏机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过程中,要用同样多的爱去温暖每个幼儿,引导和启发幼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喜欢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习惯。其次,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表现细节。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协助幼儿解决数学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关注和照顾能力偏弱的幼儿在数学游戏中的各种变化,鼓励他们不怕出错,大胆操作和提问,给予他们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融入数学游戏,成为幼儿的伙伴。教师要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陪伴和启发幼儿探究和发现一些粗浅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游戏中要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成为幼儿数学探究游戏中的伙伴,让幼儿充分享受宽松自由的数学游戏环境,从而逐步喜欢数学。
结束语
幼儿教师想要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那么就应该调整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性的数学区角,创设适宜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氛围,组织趣味的数学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莉,张宇,袁爱玲.从物化装饰转向意义创设--从课程视角看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2):22-25.
[2]陈学成,曾彬.关于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