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青
摘要:城乡供水的健康顺利进行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城乡供水一体化对改善居民生活、稳定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在我国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服务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作用
城镇中人口比较集中,用水量也相对比较多,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用水程度的提高等都是影响城镇居民用水量增加的因素。城镇居民的用水量多少以及用水的规律严重影响到供水方式的形成。建立有效的供水措施和方式有助于对水资源管理的加强,进行优化配置,进而达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集中供水为农村使用自来水造就了有力的条件,结束了以前家家户户担水、挑水用的情况,村民不用再喝不卫生也不安全的水资源。自从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措施,使村与村、乡与乡有了连接,没有了界线,互相合作广泛的吸收资金,想方设法进行水资源的开采并进行有效管理,水量充足,供水得到了保障,方便了人们用水,水费的收取到位率明显有了提高。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水骨干网络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城乡一体化進程的加快,城镇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大部分农村居民已经转移到城镇进行发展,其收入亦得到了提高,对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多数农村现存的供水工程仍旧是单村的供水工程,其中存在问题比较多,亦比较突出,因此,整体供水的骨干网络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2、城乡供水工程运行受到制约
城乡供水工程由各农村村内供水管网组成,而村内供水管网一般是在实行“村村通”时期,由各个村自主进行建设,无论是整个管网的用料,抑或管网的建设质量,均低于正常标准。加之部分村内供水管网进行了多年的供水作业,已经产生了损坏,无法继续实行供水作业,即便是其他村内供水管网为出现严重问题,依旧多数为“带病”工作状态。
3、部分农村供水并网积极性不高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现今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当一大部分农村的村内管网并网积极性并不十分高涨,主要是因为:第一,部分农村的村内供水管网虽然处于“带病”工作的状态,但是仍旧能够进行供水作业,村民认为只要有水用并能够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并不注重对水源质量的要求。第二,现今多数农村虽然实行村内供水管网进行供水,但是其供水并不需要花费资金,实行免费政策,而正常的税费是由整个机体承担。村民担心在实行供水并网之后,其用水费用会提高,因此,不主张实行并网供水。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分区域进行供水系统经营与管理建设,完善供水体系
当前在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该项管理工作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城乡供水情况进行全面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将互联网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城乡供水环节供水管线的事实监督,第二部分是对城乡供水过程中污水收集管线污水处理与排放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在经济技术能够满足供水管线与污水收集管线的前提下,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城市向乡村地区进行辐射,最终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完整进程与发展。两大管道的同时利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水资源利用率。
2、对水量和水质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重视对水资源质量的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对水质进行统一管理,利用我国水质检测部门的功能,对水资源实行划区域的水资源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水质规划问题的统一管理。其次是对于用水量的问题,水量与水质必然是一对矛盾,如果人为的对水资源进行水量的控制,就必然导致对水资源水质的影响,正如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招商引资导致水质污染与供水量之间的恶性循环,需要针对水量与水质规划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3、制定合理的规划以及建设进程的推进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谓是一项民生工程,如何将这项民生工程进行最优的设计以及最大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制定上,以及进程的高效推进。政府部门在工程的开展之初,首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进行整体组织和规划,制定出基本的思路和步骤,同时对在工程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并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同时,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进行严格的工作要求,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将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部署,对城市供水设施以及农村供水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分析,设立科学的一体化建设方法。
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
通过具体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设立专门的分管领导,以及具体单位的实施,从而保证责任充分明确、工作充分落实。政府作为这一民生工程的主导部门,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部门要作为主导,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进行规划和统筹,通过资金投入以及各方面严格监管等手段确保工程的落实,尤其在资金投的把控上,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进行投入,对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资金分配,保证每项资金款项都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必要时可采取银行借款的形式进行投入,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5、推进模式创新,引入“3P”机制
“3P机制”即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以及各方面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一项民生项目,不仅工程规模较大,所涉及的资金投入也较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科学的推进一体化的进程,将“3P机制”引入进来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充分投入和运行,同时能够实现“共赢”的理想效果。政府通过选取具有投资以及管理双重能力的社会资本,有力的保证了一体化工程的推进和监管。
四、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面对当前我国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创新途径解决其现状。
参考文献:
[1]吴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3).
[2]李宏英.浅析灵武市城乡供水情况及解决方案[J].科技视界,2014,12,(35).
(作者单位:烟台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