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他们数学成绩的高低。计算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迅速反应的能力,所以说,计算能力培养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呢?下面就结合本人几十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點,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充分发挥学具的操作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的“凑十法”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放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式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5.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6.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掌握必要的简算方法和技巧
掌握一定的简算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小学所涉及的基础简算一般都是运用运算率或性质来简算。简算的基本思路就是凑整,将能够凑整的先算,但始终要把握一个原则,必须是等价变形,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律师小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简算定律,需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性简算,在一些奥数题目中有所涉及,比如裂项求和,变形约分等等,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接触和练习。
要想让孩子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必须要摆脱他们对计算器的依赖,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想口算或笔算,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这当然是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这对数学能力的提升是有害无益的,长期以来会让计算能力下滑,直接影响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计算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坚持不断练习,一直坚持下去,多去做计算题目,提高自己的口算和心算能力,长期坚持可以提升反应力。
四、日常入手,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书写工整,准确计算,细心审题,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对答案。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另外,每个学生除了有作业本外,还都有一个错题本。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就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这样做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很好地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需要每位教师从平时的教学常规抓起,从细节入手,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