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

2019-09-10 12:00:11班辉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班辉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文中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程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走之路。在本文之中将会对于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是小学课程改革的全新课程。那么综合与实践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呢?首先“综合”是融合了除了数学学科的知识点也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实践”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多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整体也可以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3]。那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可以实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提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1]。让学生学习生活里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现实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捕捉数学信息,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笔者了解过中山市各所小学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到课程的作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二、综合与实践课程没有统一教程,全部有老师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融合制定。老师们对这门新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三、综合与实践课程可能会影响数学课堂正常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无法控制。笔者在本学期也尝试了两次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也观看我校其他年级的数学老师怎样实施综合与实践课程,今天对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策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那么怎样让孩子感兴趣呢?只有创设一种符合数学知识学习的情境出来,把学生带入当中孩子才会慢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以,老师们要想上好综合与实践课要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情境大概有三种,一是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如“掷一掷中为什么老师赢的可能非常大?”“怎样称物体的重量?拨钟表时时针和分针的角度是怎样变化的?”“铺房间的地板时,为什么地砖的边长是长宽的公因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拓展性,开放性,学生都会非常感兴趣的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小组的合作中。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二是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抽象问题尽量结合现实生活中情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还要创造学生学以致用,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帮助妈妈选择理财方案问题”、“找次品”等等让学生慢慢觉得学习数学真的可以解决生活中这么多问题,将数学生活经验化。三是开放课堂情境。教师多鼓励学生动手去实践书本上的数学问题,开放课堂,可以邀请家长我们不局限于班级课堂,可以走出班级走出校园走向实践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使课堂内外学习关联起来,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课堂兴趣。这一点我校做的非常好,我们每个学期都贯彻教育局下发的数学游戏活动方案,以及融合课程的研学活动。

在小学阶段所获取的数学知识很多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原型,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需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在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参照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二、寻找现实生活素材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一是小学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用处,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二是培养孩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所以我们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应选择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素材来源,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含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商业、科技、工农业生产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整个课程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我们在过程中安排相应的活动去执行就可以了。

三、鼓励学生积极合作 现在是知识共享时代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我们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要鼓励孩子去顾全大局团结合作。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四个人一小组或者六个人一小组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保障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氛围,鼓励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时刻关注是否营造了团队组员交流沟通环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感官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倾听别人思想。在活动指导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团队组员相互合作,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他们不赞同或不理解某个同学的意见时,不要批评,而是提问,在向同学解释自己的策略时,学生就不得不重新检查自己的思维,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学会团队沟通、交流合作。

四、关注过程评价多元

我们在上完课的时候不要着急给孩子们成绩分数的评价,多关注他的实践过程、评价也不仅仅局限在分数高低上而是看否达到老师的每一项目标,在活动评价上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看项目的确定是否有价值,内容设计,又看完成活动过程中全体组员是否积极参与并讨论怎样解决问题,还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整个课程评价一定要注意过程监测,采用自我评定、交换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评等多样化形式来进行合理评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口头评价、作业批改评价、单元练习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与期末评价相结合起来,督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可持续良性发展[3]。

可以采用如下的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学习内容和形式全新课程,他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完全贯彻落实课改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完成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现他们创造的舞台使其对数学课程学习充满兴趣,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为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智能的舞台,同时也为老师们施展自己教育的创造性才华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华、冯大维主编,《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21期。

[3]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中国知网[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15。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9:41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