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摘 要:短跑是体能主导类、竞速类运动项目,竞速能力是关键能力,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节奏感一直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节奏感对高校男子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各项短跑成绩没有受到较大影响。2.经过3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200米跑、400米跑成绩发生了影响。3.经过5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成绩发生了影响。
关键词:短跑;竞速能力;节奏感训练;实验法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9-056-01
在高校运动员的短跑训练中,教练员更加注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技术的训练也会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鲜有教练员会进行针对性的节奏感训练,然而节奏能力一直是竞技体育的众多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能力,但是鲜有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针对体育的节奏感进行系统性研究,针对高校阳光组的短跑训练更是空白,本课题则是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市高校的阳光组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节奏感训练后的具体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登陆中国知网查阅以短跑、节奏感为关键词的论文,并翻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田径教材,为本文的框架设计提供条件,以及为田径节奏感训练方式制定计划。
1.2.2实验法。北京市高校的阳光组男子短跑运动员20名,这20名学生均是大学里才开始系统性进行田径训练,可开发性较强。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1日。将运动员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人员的人数都为10名,两组运动员分别测试3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測试平均运动成绩如表1所示,每一个测试结果的p值都大于0.05,即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实验的意义。设计三个阶段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通过spss17.0对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处理。
1.2.4逻辑分析法。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第一阶段节奏感训练后的实验研究(表1)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3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的成绩依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断定,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专门性地安排节奏感训练并不会对短跑运动员产生影响。
2.2第二阶段节奏感训练后的实验研究(表2)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经过第二阶段的训练,30米跑、60米跑、100米跑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00米跑和400米跑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断定,经过第二阶段的训练,专门性地安排节奏感训练会对短跑运动员200米跑、400米跑的成绩产生影响,对100米跑、30米跑、60米跑的成绩不产生影响。
2.3第三阶段节奏感训练后的实验研究(表3)
经过第三阶段的实验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经过第三阶段的训练,30米跑、60米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100米、200米跑和400米跑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断定,经过第三阶段的训练,专门性地安排节奏感训练会对短跑运动员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的成绩产生影响,对30米跑、60米跑的成绩不产生影响。
3结论
3.1经过1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各项短跑成绩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3.2经过3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200米跑、400米跑成绩发生了影响。
3.3经过5个月的节奏感训练,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成绩发生了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树涛,佟艳华,曲淑华.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
[2]李风雷,颉梦宁,郭树涛.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93-96.